靜下來
能靜下來,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也並不是在任何時刻都能做到的 。
有一種動物叫蠑螈,它在火中、水中都能生存。我多次在腦海中想象這種動物在水中火中沉靜悠然的模樣。我常想,我是否也能和這種動物一樣經受得清淡和熱鬧,經受得各種環境,冷也安然,熱也安然,風裏也平和,雨裏也平和?!
生活本身大都處在平庸甚至喧嘩折騰的狀態中。每當我的心開始隱約有些浮躁的時候,我都會對自己說:要靜下來,靜下來。我習慣於對著窗子獨坐片刻。窗外有一棵參天的白蘭樹,初春的時候,沒有葉子的樹枝上,會開出大朵大朵的花來。慢慢地,花萎了,有些發黃的花邊開始起皺蜷曲了。花落下來,葉子就更加得綠。無風的日子,樹在我察覺不到的時候靜靜地長,風掠過後,樹葉搖動了,樹枝搖動了,可樹的骨髓裏依然是一片沉靜。
一棵樹長到參天,需要多少年呢?樹似乎永遠不急功近利,它有著無比的耐心。今天,有什麼還會天長地久?有誰還會自始至終把一件事情好好地做完?如同這樹一般,在紛亂的人世間,把一切繁華都當作背景,靜靜地長成最好的自己。
有時,從鳥的啁啾中醒來,窗外是一大片的綠色,我起身推開窗,能看見有一群鳥在窗外的樹葉間穿行,撲棱著翅膀飛向天穹。這樣的清晨有霧氣。霧氣中,我能聽到自己的心跳呼吸,還有骨骼的作響聲。這一刻,所有的喧囂紛亂、有來頭或沒來頭的紛亂心思全都悄悄地隱去了,一種靜謐、安寧以及說不出的滿足籠罩著我,使我久久地沉醉其中,並樂在其中。
有時,在初冬的夜裏,一個人擁坐在被中,開一盞幽燈,放一段音樂似聽非聽,捧一本書似讀非讀,漫不經心任過往的記憶潮水般一浪浪湧來,關於未來模糊的渴望點點滴滴進入我心的深處。寧靜的夜和寧靜的我, 我能感到自己和這種生活方式的默契是如何貌神合一,相得益彰。我不知道我的一生將通往何方,但我知道我骨子裏有一種脆弱和感傷。這就注定了世間任何具體的東西,都不能輕易讓我滿足。因此,在我生命的每一個片段,我都希望有一種沉靜能陪伴著我。在我的想象中,沉靜是一片清澈、明淨的雨後森林,有鳥的鳴叫聲,花的怒放聲,天籟澄靜而深遠的氣息,我所做的努力就是使我走進那樣的森林裏。
心實在靜不下來的時候,我就到鄉下住一住。我喜歡被時間推遠的東西,比如鄉村。
入夜後,偶爾遠處傳來幾聲犬吠。村裏沒有路燈,吱呀門一開,屋內的燈光便瀉在一地的夜霜上。出了門,無邊的夜色就會將人全部溶盡,這樣的夜晚讓人神清氣爽的是那漸漸升起的地氣,這種地氣自然是在都市裏感覺不到的,而我的心也會隨著它無邊無沿地舒展開去。
有人說,真正能夠讓女人美容的秘方隻有一個,那就是心靈的平靜與歡悅,而平靜與歡悅都不太容易尋找。因為靜下來需要一種氛圍,更需要智慧、需要感悟、需要自省、需要心胸,這恰恰是女人常常缺乏的,也常常忽視的。
努力地去忘卻生活的某些內容,隻為了平靜地活著,這是父母所希望的,同時也是我一直所渴望達到的境界。多年來,我的生活還算安然,多多少少在於我擁有了一個內在的寂靜與平衡的空間——我這樣認為。
不完滿,才是人生
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最完整的人生?
她憑自己的智慧,打自己的江山,事業有成。這是一種人生。
她忙女兒,生活艱辛勞累但充實快樂。周圍的人置房子、買車子。她說,我隻看我所擁有的,在自己的小屋裏守著孩子,溫暖而自足。這是一種人生。
還有一位朋友,她說,我是一種很有依賴感的人,我需要丈夫、孩子都在我身邊,這個家對我很重要,所以我必須付出,哪怕生活有萬般不如意,我也認命。幸好老天長眼,她還算幸福。每天過著這樣的日子,也是一種人生。
人生要自知,知道哪條路是給自己走的,知道自己適合走哪條路,然後選擇。路或直或曲,你走好走歹,都是自己的選擇。選擇了就不後悔,就盡心、盡力、盡責地過好每一天,對得起自己,讓人生踏實,讓夢裏無懼。
季羨林說:“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不完滿才是人生。”這位年逾九十的老人,還在著書立傳,本身就是大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