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為了離婚和被人侮辱自殺是不值得的。蘇雨先生在《珍惜生命》一文中寫道:“珍惜生命,是的,除了‘珍惜生命’之外,還有什麼話可說。”
看江的老人
在落暉滿天的黃昏,一位年邁的老人坐在江岸上,注視著江水。她的麵容已蒼老,斑點密布,可皺紋深處埋著的那種靜默卻能夠讓人感受得到。似乎那種靜默已是一種力量,一如這江堤遮擋歲月的滄桑,成為不受時光侵蝕的一道屏障。
我常聽人講過這位老人的人生經曆,她做過講師,為共和國培養過第一代醫學專業的大學生,做過一家大醫院的婦產科主任,受到過毛主席、周總理的接見。在一次運動中,丈夫被迫害致死,她也難逃厄運,被關進牛棚。唯一的兒子跟著她勞動改造,不幸死於高燒。當時她屬於被打倒的“敵人”,兒子也受到牽連,沒有針沒有藥,她是看著兒子離開人世的。她曾經救過很多生命,卻拯救不了自己的兒子,真不知道她當時是怎麼過來的。平反後,她成了一所大醫院的院長、市政協主席……如今這一切都過去了,飽經悲歡榮辱的老人顯得平凡而孤獨,和街上走過的任何老人一樣。但她坐在江岸注視江水、遠方的神情卻是獨特的,似乎包含著很多不能把握不能破譯的內容。我常常為此震驚,不知道要有多少故事和經曆才使一個人變得如此深邃和沉默。
暮色中,帶著水氣的江風吹過。我站在老人的身後,看見她蒼白的頭發像紛飛的雪。若是有人站在我身後,我的頭發像什麼?像鳥的翅膀,或像一首詩,年輕多麼好!我油然而生出一種同情。我想老人一定有些落寞,有些哀傷,而這一切隻能默默承受,所以老人的沉默就多了些意味,更讓人同情。或許正是這種心理促使我走向她,想和她說說話,打個招呼。
老人用微笑接納了我,她說她喜歡來看看江,習慣來看看江。那語調中有著說不出的溫和慈祥,那一刻,我竟然發現她很美,即使滿臉皺紋也掩飾不住,顯然那種美比不上年輕人的奪目與張揚,可她的美是清爽怡人的,帶著百煉成繞指剛的柔潤平和,帶著包容萬物接納一切的冷靜豁達。我想她深陷的眼窩肯定不再輕易為什麼濕潤了,可隻要有一顆濕潤的心,不管她的臉上皺紋有多深,她都是清醒的、樂觀的。我為自己多餘的同情而羞愧。
當我兩鬢斑白、麵色發暗,眼角布滿歲月煎熬出來的皺紋時,當我身子發胖、 動作變得遲緩時,我會為自己的老邁笨重傷心嗎?我的心中還會湧出柔情的記憶嗎 ?
此刻,夕陽將江水映得很亮,甚至連岸邊的一片片綠草也閃爍著光。江鷗掠水而過,飛向更遠一些的水麵。江岸上,老人的背影更加清晰。在這樣一個黃昏裏,我拚命汲取著江風拂來的濕潤的水汽,以留給未來歲月中可能暗淡可能幹枯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