鰣魚味甘性平,入脾、肺經,也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肉氣味甘平無毒,主治補虛勞;蒸下油,以瓶盛埋土中,取塗燙火傷,甚效。”因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鰣魚有補益虛勞、強壯滋補、溫中益氣、暖中補虛、開胃醒脾、清熱解毒、療瘡等功效,對降低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大有益處,適宜體質虛弱、營養不良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小兒及產婦食用。然而多食鰣魚也容易發疥,唐代孟詵《食療本草》記載:“稍發疳痼。”清代趙其光《本草求原》記載:“發疥癩。”所以,體質過敏及皮膚患有瘙癢性皮膚病者忌食,患有痛症、紅斑狼瘡、淋巴結核、支氣管哮喘、腎炎、癰癤療瘡等疾病者也宜忌食。
魚醬法
魚一斤,碎切,洗淨,炒鹽三兩,花椒、茴香、幹薑各一錢,神曲二錢、紅曲五錢,加酒和勻,入磁瓶封好,十日可用。用時加蔥屑少許。
【譯文】
一斤魚肉,切碎,清洗幹淨,用三兩炒鹽,花椒、茴香、幹薑各一錢,二錢神曲、五錢紅曲,加酒調和均勻,放入瓷瓶中封好,十天過後就可以食用了。食用時可以加入少量的蔥花。
黑魚
泡透,肉絲同炒。
【譯文】
把黑魚泡透,切成片譯者按:語義省略,與肉絲一同炒。
【點評】
黑魚,即斑魚,一種無毒的小河豚。斑魚肉質細膩,肉味鮮美,刺少肉多,營養價值很高,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祛風、補肝益腎等功能。斑魚肉煲湯鮮甜無腥味,在我國南方地區,尤其是在兩廣和港澳地區,斑魚湯一向被視為病後康複和體虛者的滋補珍品,“斑魚葛才湯”甚為當地廣大群眾所喜愛。
幹銀魚
冷水泡展,滾水一過,去頭。白肉湯煮許久,入酒,加醬薑,熱用。
【注釋】
白肉湯:指豬肉湯或豬排骨湯,高湯的一種。高湯一般可以分為毛湯、奶湯、清湯三類,毛湯以雞、鴨、豬骨以及碎肉、豬皮等為原料;奶湯以易出湯白的雞、鴨、豬骨以及豬爪、豬肘等為原料,清湯以老母雞、瘦豬肉為原料。
【譯文】
用冷水把幹銀魚浸泡得舒展開來,再用滾燙開水過一下,去掉魚頭。放入白肉湯燒煮稍長時間,然後倒入料酒,加入醬生薑,趁熱食用。
【點評】
這裏實際介紹的是銀魚湯的烹製方法。銀魚營養豐富,有補虛、健胃、益肺、利水之功效,可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等疾患。銀魚用來做湯也是非常鮮美的,銀魚、豆腐、筍幹、香菇、火腿、肉末各適量,加一點料酒、鹽、青紅椒圈,就可以做成五味銀魚湯;小銀魚、大白菜、香菜末、蔥、薑、蒜、鹽、麻油、糖、老抽、醋、胡椒粉、水澱粉各適量,則可以做成白菜銀魚湯;幹銀魚、雞脯肉、雞蛋、澱粉、醬油、精鹽、高湯、料酒、胡椒粉、生薑末各適量,則可以做成雞絲銀魚湯。
蟶鮓
蟶一斤,鹽一兩,醃一伏時。再洗淨,控幹。布包,石壓。薑、橘絲五錢,鹽一錢,蔥五分,椒三十粒,酒一大盞,飯糝即炒米一合磨粉酒釀糟更妙,拌勻入瓶,十日可供。
魚鮓同法。
【注釋】
蟶:即蟶子。生活在近岸的海水裏的一種軟體動物。介殼兩扇,形狀狹而長。肉可以吃。
一伏時:指一晝夜,二十四小時。伏,同“複”,周而複始的意思。
飯糝:指煮熟的米粒。
【譯文】
一斤蟶子,一兩鹽,醃漬一天一夜。再清洗幹淨,控幹。用布包紮起來,並用石頭壓著。薑絲、橘絲各五錢,一錢鹽、五分蔥絲、三十粒花椒、一大杯料酒,一合煮熟的飯粒即炒米磨成細粉酒釀糟更好,調拌均勻裝入瓶中,十天過後就可以食用了。
魚鮓的烹製方法和蟶鮓的烹製方法相同。
醃蝦
鮮河蝦,不犯水,剪去須尾。每斤用鹽五錢,醃半日,瀝幹。碾粗椒末灑入,椒多為妙。每斤加鹽二兩拌勻,裝入壇。每斤再加鹽一兩於麵上,封好。用時取出,加好酒浸半日,可食。如不用,經年色青不變。但見酒則化,速而易紅,敗也。
一方:純用酒浸數日,酒味淡則換酒。用極醇酒乃妙。用加醬油。冬月醉下,久留不敗。忌見火。
【譯文】
新鮮的河蝦,不要接觸生水,剪掉蝦須和蝦尾。每一斤河蝦,用五錢鹽,醃漬半天,瀝幹水分。撒拌研磨得粗一些的花椒末,多一些為好。然後每一斤醃漬好的河蝦再用二兩鹽調拌均勻,裝入壇子裏。每一斤河蝦表層再擱一兩鹽,密封好。需要的時候,取出來,加進質量好的酒中浸泡半天,就可以直接食用了。如果一時用不到,這樣醃漬的河蝦可以經曆很長時間而依然色澤青透不變。但是,碰到酒之後,就會化掉,顏色很快變成紅色,實際上已經變質了。
另一種做法:單純用酒浸泡數日,酒味變淡的話就換酒。使用特別醇厚的酒更好。食用的時候,加一點醬油就可以了。冬天的時候開始醃漬,擱放很長時間也不會變質。但是忌見火。
腳魚
同肉湯煮。加肥雞塊同煮,更妙。
【注釋】
腳魚:即鱉,潮汕方言多用此叫法。有的地方又稱之為團魚、甲魚、水魚、王八、黿魚等。
【譯文】
放在豬肉湯裏燒煮。加肥雞肉塊一起煮,更好。
【點評】
鱉屬烏龜近親,外形似龜,但外殼比龜的要軟且沒有條紋,喜靜怕驚、喜陽怕風、喜潔怕髒。鱉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有清熱養陰、平肝熄風、軟堅散結的功效,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種用途很廣的滋補藥品,鱉的甲殼也可以入中藥。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但死的、變質的鱉不能吃,煎煮過的鱉甲沒有藥用價值。腸胃功能虛弱、消化不良的人應慎吃,尤其是患有腸胃炎、胃潰瘍、膽囊炎等消化係統疾病患者不宜食用。失眠、孕婦及產後泄瀉也不宜食用,以免吃後引發胃腸不適等症或產生其他副作用。
水雞臘
肥水雞,隻取兩腿。用椒、料酒、醬和濃汁浸半日,炭火緩炙幹。再蘸汁,再炙。汁盡,抹熟油再炙,以熟透發鬆為度。烘幹,瓶貯,久供。色黃勿焦為妙。
【注釋】
水雞:此指虎紋蛙。成年虎紋蛙體長可達10厘米以上。
【譯文】
挑揀膘肥的水雞,隻取兩腿入饌。用花椒、料酒、醬和成濃汁浸泡半天,用炭火慢慢烤幹。然後再蘸上和好的濃汁,再用炭火慢慢烤幹。濃汁用光了之後,再抹上熬熟的菜油繼續烤,以熟透蓬鬆為準。烘幹之後,放進瓶中貯藏,可供食用很長時間。色澤晶黃而不焦枯為好。
臊子蛤蜊
水煮去殼。切豬肉精肥各半作小骰子塊,酒拌,炒半熟。次下椒、蔥、砂仁末、鹽、醋和勻,入蛤蜊同炒一轉。取前煮蛤蜊原湯澄清,烹入不可太多,滾過取供。
加韭芽、筍、茭白絲拌炒更妙略與炒腰子同法。
【注釋】
蛤蠣:即蛤蜊,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諸多品種。
茭白:我國特有的水生蔬菜,別名茭瓜、茭菜、菰首、菰筍等。
【譯文】
把蛤蜊放進水裏燒煮,去掉外殼。把豬肉肥瘦各一半切成骰子大小的肉丁,用料酒調拌,炒到半熟。然後放入花椒、蔥、砂仁末,用鹽、醋調和均勻,再放入蛤蜊一起炒。把前麵原來煮蛤蜊的湯汁取過來,澄清,倒進鍋裏烹調湯不要太多,等湯汁滾沸之後就可盛出來以供膳用了。
加韭芽、竹筍、茭白絲拌炒,更好與炒腰子的做法基本相同。
【點評】
這裏介紹的是豬肉臊子炒蛤蜊的烹飪之法。臊子即肉末或肉丁。蛤蜊肉質鮮美無比,被稱為“天下第一鮮”、“百味之冠”,江蘇民間還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靈”之說。蛤蜊的營養特點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鐵、高鈣、少脂肪。蛤蜊性味鹹寒,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燥、利尿消腫、軟堅散結作用。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清熱利濕,化痰飲,定喘嗽,止嘔逆,消浮腫,利小便,止遺精白濁,心脾疼痛,化積塊,解結氣,消癭核,散腫毒,治婦人血病。油調塗湯火傷。”明代繆希雍《本草經疏》記載:“(蛤蜊)其性滋潤而助津液,故能潤五髒、止消渴,開胃也。鹹能入血軟堅,故主婦人血塊及老癖為寒熱也。”
醉蝦
鮮蝦揀淨,入瓶。椒、薑末拌勻。用好酒頓滾,潑過。食時加鹽醬。
又,將蝦入滾水一焯,用鹽撒上拌勻,加酒取供。入糟,即為糟蝦。
【譯文】
新鮮的蝦子挑揀幹淨,放進瓶子裏。用花椒末、幹薑末調拌均勻。把質量好的酒燉得滾沸,澆潑在蝦子上。食用的時候,加點鹽、醬。
另一種做法:把蝦子放過滾燙的開水中焯一下,再撒上鹽調拌均勻,加放燒酒,取出來供膳。放進酒糟裏麵醃漬,就成了糟蝦。
酒魚
冬月大魚,切大片。鹽挐,曬微幹。入壇,滴燒酒,灌滿,泥口。來歲三四月取用。
【注釋】
挐:摻雜。
【譯文】
冬季裏打的大魚,切成大薄片。用鹽摻一摻,曝曬微幹。裝入壇子裏,滴澆燒酒,灌滿之後,把壇子口用泥密封好。來年開春農曆三四月取出來食用。
蝦鬆
蝦米揀淨,溫水泡開。下鍋微煮,取起。鹽少許,醬並油各半,拌浸,用蒸籠蒸過,入薑汁並加些醋恐鹹,可不必用鹽。蝦小微蒸,蝦大多蒸,以入口虛鬆為度。
【譯文】
把蝦米挑揀幹淨,用溫水浸泡,使它舒展開來。下到鍋裏稍微煮一下,撈出來。用少量鹽,醬、油各半,調拌浸泡,再用蒸籠蒸煮,放入薑汁並加些醋如果擔心味道太鹹,可以不用加鹽。小蝦米就略微蒸一下,大蝦米就多蒸一會,以入口酥鬆為準。
淡菜
淡菜極大者水洗,剔淨,蒸過,酒釀糟下,妙。
一法:治淨,用酒釀、醬油停對,量入熟豬油、椒末,蒸三炷香。
【注釋】
淡菜:又名殼菜,貽貝的幹製品,海產品之一。
蒸三炷香:蒸煮燒三炷香的時間,約合三個小時。常說的一炷香時間,大約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