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都
定位:在足內側緣,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前下方赤白魚際凹陷處。當我們出現胃病、腹脹、嘔吐、腸鳴、泄瀉、便秘、發熱的症狀時,可以按壓引穴。
3.太白
此穴在足內側緣,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當我們有腹脹、胃痛、腸鳴、泄瀉、便秘、痔漏、腳氣、肢體重痛時,可按壓此穴。
4.公孫
公孫位於足內側緣,第1蹠骨基底前下方。此穴可主治嘔吐、胃痛、腹痛、泄瀉、痢疾、頭痛、腰痛等症。
5.商丘
此穴位於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按壓此穴,可治胃下垂、胃弛緩、腹脹、泄瀉、便秘、黃疸、足踝痹痛。
足部脾經穴圖
足厥陰肝經的足部穴位
1.大敦
大敦位於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此穴主治疝氣、遺尿、心痛、經閉、抽搐、崩漏、陰挺、癲癇、暈倒。
2.行間
行間在足背側,第1、第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此穴主治頭痛、目眩、目赤腫痛、青盲、口、肋痛、疝氣、小便不利、崩漏、癲痛、月經不調、痛經、帶下、中風。
3.太衝
太衝在足背側,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此穴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口、脅痛、遺尿、疝氣、崩漏、月經不調、癲痛、嘔逆、小兒驚風、下肢痿痹、腳冷痛。
4.中封
中封在足背側,足內踝前,商丘與解溪穴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此穴主治疝氣、遺精、小便不利、腹痛。
足部肝經穴圖
足少陰腎經的足部六大穴位
1.湧泉
湧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在足底2、3趾間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此穴主治:頭痛、頭昏、目眩、失眠、咽喉腫痛、失音、便秘、小便不利、小兒驚風、癲狂、昏厥。
2.然穀
然穀穴在足內側緣,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此穴主治月經不調、帶下、遺精、消渴、泄瀉、咳血、咽喉腫痛、小便不利、小兒臍風、口噤。
3.太溪
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此穴主治月經不調、遺精、陽痿、小便頻數、便秘、消渴、咳血、氣喘、咽喉腫痛、牙痛、失眠、腰痛、耳聾、耳鳴、扁桃體炎、胃痛。
4.大鍾
大鍾位於足內側,內踝後下方,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此穴主治咽喉腫痛、癃閉、遺尿、便秘、咳血、氣喘、癡呆、足跟痛。
5.水泉
水泉穴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此穴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陰挺、小便不利。
6.照海
照海穴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此穴主治月經不調、帶下、陰挺、小便頻數、癃閉、便秘、咽喉幹痛、癲癇、失眠、低血壓。
足部腎經穴圖
足部奇穴
前麵介紹了足部各種經穴,下麵介紹足部奇穴。奇穴即“經外奇穴”。指在十四經腧穴之外的經驗效穴。《內經》、《肘後方》、《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醫籍均有記載。《針灸大成》已專列經外奇穴一門。
足部奇穴圖
1.內踝前下
此奇穴位於內踝下緣中點向前一橫指處。此穴主治翻胃吐食。
2.外踝前交脈
此穴在踝關節足背部,內、外踝高點連線的中、外1/4交點處。此穴主治牙痛。
3.下昆侖
此穴位於外踝尖下1寸,跟腱前緣。主治冷痹、腰痛、偏風、半身不遂、腳重痛不得履地。
4.營池
此穴位於足內踝下緣前、後方之凹陷處。此穴主治月經過多、赤白帶下。
5.陰陽
此穴位於拇指趾趾骨關節內側橫紋處。此穴主治昏厥、赤白帶下、泄瀉。
6.女膝
此穴位於足後跟,在跟骨之中點處。此穴主治吐瀉、轉筋、骨槽風、齒齦炎、驚悸、精神病等。
7.泉生足
此穴位於跟腱正中,跟骨上緣橫紋之中點處。此穴主治難產、腰痛、食管痙攣等症。
4.足部反射區位置與器官的聯係
足底反射學說以中醫經絡學和生物全息反射學為理論依據,認為腳與耳朵一樣,是人體的一個縮影。足底有很多人體內髒器官的反射區,足底反射過程,是通過人體經絡完成的。如果患者髒腑有病,就會在大腦皮質層形成一個病理興奮灶,使興奮衝動傳達到足部反射區,形成另一個興奮灶。也就是說,人體病變可以在足底穴位出現反應,好比“雨前風”,能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人體健康狀態。
足底穴位眾多,刺激這些穴位,就是平時常說的“反射區治療”,是指對人體的各組織器官、五髒六腑在雙足相對應的位置上進行治療。
心髒的反射區就位於足底第4蹠骨與第5蹠骨之間遠端的區域。足底按摩能緩解肌肉的緊張狀態,使骨骼肌有節奏地收縮和舒張,起到“肌肉泵”的作用,有利於靜脈和淋巴液回流。刺激足部血管壁和肌肉中的感受器,發出的神經衝動傳入血管神經中樞,引起各種心血管反射,對整個心血管係統起調節作用。
雙足大腳趾趾腹是頭部、大腦的反射區,關聯著高血壓、腦血管病變、腦外傷綜合征、頭昏、頭痛、頭重、失眠、視覺受損、神經衰弱、神誌不清等病症。其中右側大腦半球的反射區在左足,左側大腦半球的反射區在右足。
雙足大腳趾靠尖端約1厘米的範圍及其他各腳趾尖端肉球部,是前額的反射區。主關聯中風、腦外傷綜合征、鼻竇炎、頭痛、頭暈、頭重、失眠、發熱及眼、耳、鼻、口等疾患。其中右側前額反射區在左足,左側前額反射區在右足。
雙足大腳趾趾腹根部,靠近近節趾骨腓側處是腦幹、小腦的反射區,主關聯腦外傷綜合征、腳中瘤、高血壓、失眠、頭暈、頭痛、肌肉緊張、肌腱及關節等處的疾患。其中右側小腦的反射區在左足,左側小腦的反射區在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