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概述
這一節主要是介紹國內比較有影響的電影節和電視節。學習指導
相對於國外電影節,這一節內容比較重要,考生如果可以聯係電影導演和電影作品說出電影節的大致情況,將在麵試現場令評委刮目相看。考生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導演和作品所獲得的獎項來聯係記憶,切不可死記硬背。
■中國電影華表獎
創辦經過: 中國電影華表獎原稱“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簡稱“政府獎”),1957年由文化部創辦,中斷22年後,從1977年開始繼續進行評獎,1985年起由廣播電視部舉辦,1994年起改現名,是中國政府頒發的最高電影獎,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支持。
舉辦日期和地點: 除了1966—1987年和1989—1990年度合並評獎外,其餘均為一年一度,每年3月底至4月初在北京評獎,5月23日左右在北京舉行頒獎並向全國現場直播。
宗旨及目的: 華表獎以“突出主旋律、堅持多樣化、多出精品、促進繁榮”為目標,在“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指引下,提高影片質量,促進藝術發展,加強對群眾的愛國主義教育,發揚革命優良傳統,培養優秀人才,鼓勵風格創新,為推動和繁榮社會主義電影創作,建設社會主義文明作出新貢獻。
章程規定: 凡是歌頌社會主義製度,反映現實生活,富有創新精神,具有特色的國產優秀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科教片、美術片、外國譯製片、對外合拍片均可參加評獎,由權威性、群眾性和代表性三結合的政府部門、藝術部門、教育部門、宣傳部門、民間團體、群眾組織的知名人士組成評委會。評委們堅持評獎導向、藝術民主和評獎標準,以及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等原則,以投票的方式評議推選獲獎者。
活動內容: ① 舉行評獎活動,評獎項目包括最佳故事片獎、優秀故事片獎、最佳兒童片獎、最佳對外合拍片獎、最佳故事片編劇獎、最佳故事片導演獎、最佳男女主角獎、最佳美術片獎、最佳科教片獎、優秀科教片獎、最佳紀錄片獎、優秀紀錄片獎、優秀外國譯製片獎、最佳電影技術獎、最佳影片管理獎、評委會特別獎、特別鼓勵獎、特別榮譽獎等;② 舉行盛大的頒獎大會,邀請中央領導、文化界、電影界、電視界、新聞界、民間團體等知名人士出席大會;③ 由中央電視台向全國轉播大會實況等。
主要獎勵: 設立華表獎、獎金、獎狀等,分別授予各項評選活動的優秀者。
■中國電影百花獎
創辦經過: 1962年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由《大眾電影》雜誌創辦,原名《大眾電影》百花獎,受到中國電影家協會、文化部門的支持。1963年舉辦第二屆以後由於種種原因中斷17年,直到1980年才恢複舉辦第三屆。此後每年舉辦一次,成為全國電影界最重要的群眾性評選性活動,自1988年起改為中國文聯和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
舉辦日期和地點: 每年2月至3月通過《大眾電影》印發選票,自5月至6月頒獎,1992年起在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頒獎(1981年起全國各省市輪流舉行頒獎大會)。
宗旨及目的: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推陳出新、繁榮文藝。
章程規定: 原來規定全國各個製片廠年度出品的故事片、戲曲片、紀錄片、短片、科教片、美術片均有參加評選的資格,評獎項目設置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戲曲片、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美工、最佳紀錄片、最佳短片、最佳科教片、最佳美術片等,從1981年起評獎項目減少,隻保留最佳故事片、最佳合拍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
評獎辦法: 每年先由《大眾電影》公布提名名單,經廣大讀者投票選出各項優勝者。
活動內容: ① 每年年初由《大眾電影》公布各獎項的候選名單;② 由統計部門統計票數,經過公證後公布獲獎名單;③ 舉行盛大的頒獎文藝晚會,表彰獲獎者,並請獲獎藝術家到群眾中參加聯歡活動;④ 組織來賓參觀。
主要獎勵: 百花獎。原為獎杯,1981年起獲獎影片及獲獎者被授予證書和少女雕像,1984年改為花神雕像。
■中國電影金雞獎
創辦經過: 1981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在北京創立,是中國唯一由電影專家評選的專業獎,受到中央和電影界的大力支持。1981年適逢農曆雞年,故命名為金雞獎,寓金雞啼曉、聞雞起舞之意。自1998年起改為中國文聯和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