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體三部曲
自傳體三部曲《我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遺產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他描寫了作家從生活的底層攀上文化的高峰,走向革命道路的經曆,同時也反映了俄國一代勞動者在黑暗中尋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艱難曲折的曆程。
■卡夫卡
卡夫卡(1883—1924),奧地利小說家。1901年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後轉修法律,1906年取得法學博士學位。丹麥哲學家、存在主義先驅者克爾凱郭爾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他對中國的老莊哲學有濃厚的興趣,並在創作中有所反映。代表作有著名的《變形記》。
■《變形記》
卡夫卡的短篇小說《變形記》描寫了一個小職員格裏高爾·薩姆沙在一天清晨突然變成一隻甲蟲,因而失去了職業,成為家庭的累贅,最後在寂寞和孤獨中死去。小說深刻而生動地揭示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冷漠,描繪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異化”現象。
■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美國小說家。早期以“迷惘的一代”代表人物著稱。他風格獨特,文體簡練,在歐美很有影響。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在題材所限的範圍內幾乎達到形式上的完美無缺,處理方法嚴謹,注意時間和地點的統一,行文簡潔而內涵深刻。海明威的這篇小說讀起來和他多數的巨著一樣,有著不止一層的豐富含義。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帶有悲劇性的冒險故事。作品講述了一個精神沮喪的老漁人,冒險遠航至墨西哥灣並在那裏釣得了一條該水域中從未見過的最大的馬林魚。在因奮力叉住這條大魚而耗盡了力氣之後,他被迫地投入了一場和一群強盜似的鯊魚絕望的搏鬥之中,結果那群鯊魚隻給他留下的獵獲物是一具骨架。這也是一個寓言式的故事,描述了人所具有的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即一個人如何從災難和實際失敗的環境中攫取精神上的勝利。
■《靜靜的頓河》
《靜靜的頓河》是前蘇聯作家肖洛霍夫1926開始創作的小說,曆經14年才完成。小說描寫了1912年至1922年間的兩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兩次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國內戰爭),敘述了重大的曆史事件和頓河哥薩克在這10年裏的動蕩生活,廣泛地反映出哥薩克獨特的風土人情和各個階層的變化,塑造出在複雜的曆史轉折關頭被卷入曆史事件強大漩渦中的主人公葛利高裏·麥列霍夫及其悲劇性的命運。葛利高裏是中農,勇敢頑強,熱愛勞動,熱愛自由,忠於愛情,並且具有積極行動、探索真理的性格。他在革命與戰爭中,從一個堡壘投入到另一個堡壘,反複尋找所謂正確的道路。他處在曆史事件的急流當中,同各種社會力量的代表人物,不論是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哥薩克,還是白軍軍官、反動將軍們都發生過衝突。他的生活道路典型並特殊地表現了一部分哥薩克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曆程。他在曆史的歧路上徘徊,甚至淪為匪徒,到最後才逃出匪幫,回到已經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的家鄉。這部小說場景宏偉,畫麵生動,氣勢雄渾的革命和戰爭場麵與細膩的日常生活場麵相互轉換,風景描寫與人物心理變化彼此襯托,眾多的人物及其命運在曆史事件的複雜交錯中得到了深刻的表現。小說1941年獲斯大林獎,196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雨果
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他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裏昂。1830年2月25日,法國文學史發生了一個重大事件,巴黎法蘭西劇院上演了雨果的韻文劇《歐那尼》,觀眾喝彩和喝倒彩的亂成一片,主要是因為雨果在劇中把反暴君的大盜歐那尼寫成了英雄,借此抒發自己反暴君的情緒。此後浪漫派占領了戲劇舞台,28歲的雨果也從此確立了自己浪漫派領袖的地位。在《歐那尼》上演之後的第二年他又創作了《巴黎聖母院》,小說無情地揭露了封建貴族和宗教神職人員的虛偽和狠毒,讚揚了平民的高貴品質。1851年雨果終於因為反對路易·波拿巴政變而被流放了19年之久,期間他完成了政治諷刺詩《懲罰集》和長篇小說《海上勞工》、《悲慘世界》、《笑麵人》等。雨果的代表作品還有小說《九三年》,遊記《萊茵河》,詩歌《做祖父的藝術》、《至高的憐憫》,戲劇有《多爾哥瑪達》、《自由劇作》等。
■大仲馬和小仲馬
大仲馬(1802—1870),法國作家。大仲馬10歲以前上過幾年小學,他主要靠自學獲得了學識和文學才能。他有極高的寫作速度,一生寫了200多部小說。其代表作有《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馬爾格王後》和《沙爾尼伯爵夫人》等。
小仲馬(1824—1895),法國小說家。他是著名作家大仲馬的私生子。7歲時大仲馬才認其為子,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馬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受盡了世人譏諷。成年後他痛感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淫靡之風是造成許多像他們母子這樣備受侮辱的遭遇的主要原因,他決心通過文學改變社會道德。其代表作有《茶花女》、《私生子》、《半上流社會》、《放蕩的父親》等。他的作品大多以婦女、婚姻和家庭為題材,比較客觀地表現了社會生活的真實。
大仲馬曾說:“我從我的夢想中汲取題材,我的兒子是從現實中汲取題材;我閉著眼睛寫作,他睜著眼睛寫作;我繪畫,他照相。”大仲馬的這段描述,或許為我們提供了這一對父子作家在創作方法和風格上存在的不同。
■福樓拜
福樓拜(1821—1880),法國作家。青年時代學習法律,法國大文豪巴爾紮克對他影響甚大。福樓拜一生經曆了複辟王朝、二月革命、第二帝國、普法之戰、巴黎公社和第三帝國。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聖·安東的誘惑》和《薩朗寶》等。福樓拜終身過著獨身生活,是莫泊桑從事文學創作初期的導師。
■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法國作家。1970年去巴黎攻讀法學,後入伍。退伍後,拜福樓拜為師,從事文學創作。莫泊桑以短篇小說見長,有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
福樓拜堪稱嚴師,經常對莫泊桑進行“速寫”訓練,要求他有敏銳的觀察力。莫泊桑正是在導師的嚴格指導下,花了將近10年的苦功,於1880年發表了《羊脂球》,博得老師的拍案叫絕。在僅僅10年時間裏,他創作了300多部中、短篇小說,6部長篇小說,3部遊記,一部詩集和許多的政治雜文。其代表作品有《一生》、《俊友》、《菲菲小姐》、《項鏈》和《我的叔叔於勒》等。
■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作家。他出身寒微,通過寫作而變得富有,享有盛名。他最重要的創作源泉是密西西比河和他在河上的生活,因而他被稱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他對語言運用自如,在一部小說中他會使用幾種美國南方的方言及美國黑人的口語。蕭伯納認為他是英語的語言大師。其中重要的代表作是《哈克貝裏·費恩曆險記》,小說通過黑奴孩子吉姆和白人孩子哈克在逃亡途中所遇到的種種“意外”,描繪了密西西比河沿岸的貧困和淒涼,鞭撻了美國“天堂”生活的神話。馬克·吐溫的代表作品還有《湯姆·索耶曆險記》、《傻瓜威爾遜》、《貞德傳》等。
■傑克·倫敦
傑克·倫敦(1876—1916),與馬克·吐溫齊名,都是美國文學史上的巨匠。他們都是來自社會底層的作家,都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罪行深惡痛絕並以文學作品對其進行了有力的批判。
他擅長以人物的行動來表現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具有鮮明的個性,故事情節緊湊,文字精練生動,有相當的感染力。其代表作品有《荒野的呼喚》、《海狼》、《馬丁·伊登》、《白牙》等。
■左拉
左拉(1840—1902),法國小說家,自然主義的創始人。巴爾紮克對其有重要的影響,但是他不滿足於模仿前人,認為新時代需要創建新的文學,立誌“自己摸索一條道路”。受法國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影響,他提出了自然主義文學理論,成為19世紀後半葉法國最有影響的作家和理論家。他曾伏案25年創作出一部長達600萬字由20部長篇小說構成的巨著《盧貢馬卡爾家族的命運》,真實地描繪了19世紀後半葉法國社會的生活畫麵。其代表作品有《克洛德的懺悔》、《萌芽》、《俎上肉》、《小酒店》等。
■馬爾克斯
加西亞·馬爾克斯(1928—),哥倫比亞作家。大學攻讀法律,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1967年出版《百年孤獨》。其代表作還有《家長的沒落》、《惡時辰》等。他的作品主要的特色是用幻想與現實巧妙地結合來反映社會與現實生活。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百年孤獨》
這是一部極其豐富的、多層次的小說,是一部關於霍塞·阿卡狄奧·布恩狄亞幾代子孫的家庭編年史。它描寫了一個象征著馬爾克斯故鄉阿拉卡塔卡的小鎮馬孔多的時代變遷,同時也是哥倫比亞、拉丁美洲和現代世界上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神話般的曆史。從更深遠的意義上說,它是西方文明的一個總結,從它的源頭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創世紀》中的創世神話開始,帶著對蒙昧狀態的伊甸園的淨土世界那種質樸和純潔的深深的懷念。讀者從作品中可以看到,這部編年史是一個吉卜賽智者用梵文寫的手稿,隻有布恩狄亞家族的最後一個男人才能譯解,並且隻有在每一個讀者單獨讀它時,才能理解它的含義。這是一個充滿神奇與狂歡的故事,是這個世界和它的困境、迷信的一麵鏡子。同時它也是一個充滿虛構的世界,吸引每一個讀者步入令人浮想聯翩的幻境。作品反映和評價了哥倫比亞和拉丁美洲被西班牙征服以來的社會曆史事件。
■渡邊淳一
渡邊淳一(1933—),當代日本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醫學博士,外科醫生出身,後棄醫從文。1965年以小說《死化妝》登上文壇。1980年其長篇小說《遙遠的落日》獲日本文學大獎“吉川英治文學獎”。其代表作品《失樂園》在日本發行260萬冊並被拍成電影。中國人大多是因《失樂園》以及電影而認識渡邊淳一。外科醫生出身的渡邊淳一,巧妙地把醫學眼和文學眼作了最佳的結合,找到一個特殊的視角透視男女關係。他對現代社會的婚姻和家庭懷有深深的疑問,他認為不論如何相愛的男女,如果他們結成夫妻,那麼他們就會迅速失去戀愛時的熱情,難以產生強烈的性愛和情愛。很多作家的小說寫過社會責任與愛的話題,而他關注更多的是文學作品發掘人內心深處的本能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