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外國電影作品(1 / 3)

本節概述

本節主要選取在一百多年世界電影發展史上有著突出影響,可以反映當時時代影像,並且可以表現影片導演突出的導演風格的作品,通過對其主要內容和獲獎情況的概述,讓考生對於影片有一個直接的印象。學習指導

考生對這一節以了解為主。對於初學者來說,對於外國電影作品的掌握沒有特別高的要求,隻要對於曾經獲得過重要獎項的作品有個基本的了解即可。學習的時候和第一章電影導演加以聯係和對比,將兩節的知識融會貫通會效果更好。

■《亂世佳人》

《亂世佳人》是好萊塢影史上最值得驕傲的一部曠世巨片,影片放映時間長達4小時,其魅力貫穿整個20世紀,因此有好萊塢“第一巨片”之稱。影片當年耗資400多萬美元,曆時三年半完成,其間數換導演,銀幕上出現了60多位主要演員和9000多名配角演員。在1939年的第十二屆奧斯卡獎中一舉奪得八項金像獎,轟動美國影壇。這部耗資巨大、場景豪華、戰爭場麵宏大逼真的曆史巨片,以它令人稱道的藝術成就成為美國電影史上一部經典作品,令人百看不厭。

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的前夕,塔拉莊園的千金小姐斯嘉麗愛上了另一莊園主的兒子阿希禮,但阿希禮卻選擇了查爾斯的表妹——溫柔善良的玫蘭妮為終身伴侶。斯嘉麗出於妒恨,搶先嫁給了玫蘭妮的哥哥查爾斯。不久,南北戰爭爆發了,阿希禮和查爾斯應征上了前線。查爾斯很快就在戰爭中死去了,斯嘉麗成了寡婦,但她內心卻一直熱戀著阿希禮。

一天,在一次舉行義賣的舞會上,斯嘉麗和風度翩翩的商人瑞特相識。瑞特開始追求斯嘉麗,但遭到她的拒絕。斯嘉麗一心隻想著去追求阿希禮,結果也遭到拒絕。

在戰爭中,美國南方軍遭到失敗,亞特蘭大城裏擠滿了傷兵。斯嘉麗和妹妹玫蘭妮自願加入護士行列照顧傷兵。目睹戰亂帶來的慘狀,任性的斯嘉麗成熟了不少。這時,從前線傳來消息,北方軍快打過來了,不少人家驚惶地開始逃離家園,而斯嘉麗的母親和兩個妹妹也患病了,斯嘉麗十分想要回到塔拉莊園,回到親愛的母親身邊。不巧玫蘭妮要生孩子了,斯嘉麗隻好留下來照顧她。

在北方軍大軍壓境之日,斯嘉麗哀求瑞特幫忙護送她和剛生下孩子的玫蘭妮回塔拉莊園。瑞特告訴斯嘉麗他不能目睹南方軍潰敗而不去助一臂之力,他要參加南方軍作戰,他留下一把手槍並和斯嘉麗擁吻告別。斯嘉麗隻好獨自勇敢地駕駛馬車回到塔拉莊園,這時家裏已被北方軍士兵搶先洗劫一空,母親已在她回到家的前一天病逝,而父親因為受到太大打擊而精神錯亂。

不久,戰爭結束了,生活依然困苦。北方來的統治者要莊園主繳納重稅,斯嘉麗在絕望中去亞特蘭大城找瑞特借錢,但得知他已被關進監獄。歸來的途中,斯嘉麗遇上了本來要迎娶她妹妹的暴發戶弗蘭克,為了要重振破產的家業,她騙取弗蘭克和自己結了婚。

斯嘉麗在弗蘭克經營的木材廠非法雇用囚犯,並和北方來的商人大做生意。此時,瑞特因用錢賄賂而恢複了自由。兩人偶然碰麵,再次展開愛恨交織的關係。

弗蘭克和阿希禮因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組織,在一次集會時遭北方軍包圍,弗蘭克中彈死亡,阿希禮負傷逃亡,在瑞特的幫助下回到玫蘭妮身邊。斯嘉麗再次成為寡婦。此時,瑞特前來向她求婚,她終於與一直愛她的搞私運軍火和糧食致富的瑞特結了婚。婚後,夫妻兩人住在亞特蘭大的豪華大宅。一年後,女兒邦妮出生,瑞特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斯嘉麗偶然翻閱阿希禮的照片被瑞特發現,終於導致了兩人感情的破裂。其後,在阿希禮的生日會前夕,斯嘉麗與阿希禮相見時熱情的擁抱引起旁人非議,但玫蘭妮不相信他們之間有曖昧關係。瑞特可不這樣想。

當斯嘉麗告訴瑞特她已經再次懷孕時,瑞特懷疑地問那是誰的孩子?斯嘉麗在羞怒之下欲打瑞特,卻不慎滾下樓梯引起流產。瑞特感到內疚,決心同斯嘉麗言歸於好,不料就在他倆談話時,小女兒邦妮意外墜馬摔死了。與此同時不幸的事也在另一個家庭裏發生,玫蘭妮終因操勞過度臥病不起。臨終前,她把自己的丈夫阿希禮和兒子托付給斯嘉麗,但要求她保守這個秘密。斯嘉麗不顧一切撲向阿希紮的懷中,緊緊擁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瑞特無法再忍受下去,而轉身離去。麵對傷心欲絕毫無反應的阿希禮,斯嘉麗終於明白,她愛的阿希禮其實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瑞特。

當斯嘉麗趕回家裏告訴瑞特,她是真正愛他的時候,瑞特已不再相信她。他決心離開斯嘉麗,返回老家去尋找美好的事物,被遺棄的斯嘉麗站在濃霧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親曾經對她說過的一句話:“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她決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創造新的生活,她期盼著美好的明天的到來。

本片在第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中榮獲八項大獎: 最佳影片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和最佳剪輯獎。

■《淘金記》

卓別林最鍾愛的作品——《淘金記》,也是他最有趣的作品之一,在多項世界性的影史十大佳作評選中均居前列,堪稱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喜劇。在這部作品裏,卓別林扮演主要角色查理,影片中很多想象力豐富而且喜劇效果出色的素材,像經典的“煮食皮靴”場麵,以及“小麵包舞”、“帶狗跳舞”、“別人打架而槍總對著自己”、“懸崖木屋險象橫生”、“查理變公雞”等,都成為後世參考模仿的對象。在影片的風格上,本片將滑稽敘事、悲劇色彩、抒情韻味三者巧妙地平衡結合,使它成為卓別林作品中更上一層樓的成熟期代表作。往後的作品增加了不少社會批判色彩,反不如本片直接關注19世紀末阿拉斯加淘金潮中的小人物來得那麼單純和樂觀。例如本片安排流浪漢查理既成為大富翁又搶得美人歸,這種圓滿的結局是他以後的作品沒有的。劇情方麵,本片描述流浪漢查理隨著大批貧民到阿拉斯加淘金,誤入通緝犯拉遜躲藏的小木屋。拉遜想把查理趕出屋外,不料大風又把一名魁梧的尋礦人吉姆吹了進來。吉姆搶到拉遜的槍,宣稱自己是木屋的主人。暴風雪太大,三人餓得受不了。拉遜出外找尋食物時打死了警察,奪得雪橇和口糧,回程時,他發現吉姆正在開發金礦,便不再回小木屋。查理餓極了,便把皮靴煮了來吃,還吃得津津有味。吉姆不肯吃皮靴,在幻覺中把查理當作火雞,舉槍要殺,混亂中跑進了一頭大熊,兩人合力把熊打死,飽餐一頓之後便分道揚鑣。吉姆回到自己的礦坑,發現已被拉遜侵吞,拉遜打昏吉姆之後逃走,卻失足跌下深穀。查理則來到小鎮上的舞廳,邂逅舞女喬治亞,還幫她擺平了暴發戶賈克的騷擾。其後,查理幫富翁漢克看家,在門口又巧遇喬治亞,不禁大喜過望,邀她在除夕夜來吃晚飯。結果,喬治亞沒有赴宴,查理卻在幻夢中為她表演了一段小麵包舞。失去記憶的吉姆在鎮上重遇查理,要求他幫忙找尋金礦所在地。兩人經千辛萬苦回到小木屋,卻遇到大風雪,把整間木屋刮到懸崖上半天吊。吉姆用繩子救起查理時,小木屋落下了萬丈深淵,而他們發現金礦正在那裏。結果,查理與吉姆成了富翁,坐頭等艙回鄉,卻在船上三等艙巧遇潦倒的喬治亞。查理大喜過望,與喬治亞在新聞記者的鏡頭前熱情相擁。

■《摩登時代》

本片是卓別林早期黑白電影作品之一。雖然由於當時技術的限製,影片的配樂和特技都無法和當今的好萊塢影片媲美。但是,卓別林的喜劇表演天分使這部影片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一。在1978年巴西《標題》雜誌刊登的世界有史以來的100部最佳影片中名列第七位。

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蕭條時期,工人查理在工廠幹活、發瘋、進入精神病院,這一切都是與當時的經濟危機給人們帶來的生存危機有著密切的聯係。而在艱難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場麵溫馨感人,煥發著人性的光輝。影片的結尾則是常見的“黎明曙光”,代表了好萊塢的一般模式,更被中國早期影片奉為經典。本片是卓別林最後一部無聲影片,他有感於世界經濟危機給失業工人帶來的痛苦,決定用電影的形象語言來呐喊。1935年,電影已進入有聲時代,可卓別林認為,用滑稽誇張的肢體語言,要遠勝於對白,於是他隻在片中加入配樂和少許音響就上映了。影片辛辣犀利的諷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資本家欺壓,榨盡他們最後血汗的嚴酷現實,招致國際資本勢力的群起反擊。卓別林以其高超的表現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萬失業者遭遇的生活畫像。

■《公民凱恩》

《公民凱恩》又名《大國民》,是一部內涵豐富、富於哲理的傳記體影片,也是當時年僅25歲的電影大師奧遜·威爾斯自編、自導、自演的成名代表作。影片以一位報業大亨凱恩之死揭開了序幕,並通過他的人生經曆和事業的興衰史,見證了一樁資本主義神話下的複雜真相。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公民凱恩》都體現了獨特的新穎性,因而被看成是世界電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實驗和創新之作。

凱恩在桑拿都莊園中留下“玫瑰花蕾”的“遺言”後死去。一位青年記者受新聞報刊委托調查這幾個字的含義。他通過查閱有關回憶資料,了解了凱恩青年時代的經曆及其母親的艱難身世。報社董事長伯恩施坦介紹了凱恩的發跡曆程,以及製造輿論使國家卷入1898年美西戰爭的往事。凱恩的生前好友利蘭講述了他與美國總統侄女愛米麗的婚姻,他和第二個妻子、歌手蘇珊的邂逅以及他在總統競選中的失敗。蘇珊則在夜總會中介紹了她和凱恩由情人到夫妻的生活變遷: 她在凱恩的支持下想飲譽歌壇,失利後便與凱恩一起生活在仙境般的桑那都莊園隱居。直到最後焚燒凱恩舊家具時,才發現“玫瑰花蕾”原來是刻在他童年時代曾珍愛的雪橇上的字。

《公民凱恩》是1942年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指定典藏,被譽為“現代電影的紀念碑”,在幾乎所有的電影排行榜上都是風光無限,被視作“電影史上十大影片”當之無愧的冠軍和頭號經典。

■《羅生門》

該片是根據日本名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筱竹叢中》改編而成,是大導演黑澤明的驚世之作,被譽為“有史以來最有價值的10部影片”之一。影片以一宗案件為背景,描寫了人性中醜惡的一麵,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賴性和不可知性,然而其結尾的轉折又將原有的對整個世界的絕望一改成為最終強調人的可信,讚揚人道主義的勝利和道德的複興。該片上映後,在歐洲引起轟動,又在美國掀起“黑澤明熱”,黑澤明也因而被譽為“世界的黑澤明”。該片獲1951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第二十三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並入選日本名片200部。

故事發生在12世紀的日本,在京都發生了一件轟動社會的新聞,武士金澤武弘被人殺害在叢林裏。作為證人,樵夫、凶手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借死者的魂來做證的女巫都曾被招到糾察使署,但他們都懷著利己的目的,竭力維護自己,提供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實真相各不相同的證詞。

這一天,大雨傾盆,煙霧迷蒙,在京都的正南門——羅生門下,行腳僧、樵夫、雜工三人一起在這裏躲雨,談著談著,他們就聊到了這件事。

樵夫說,三天前他上山砍柴,在一片樹叢裏發現了一具男人的屍體,他就近報了官,被傳到了糾察使署……實際上,他掩蓋了自己因貪圖小便宜而抽走了屍體胸口上的短刀的行為。

樵夫說凶手多襄丸是個有名的大盜,他在事後很快就被抓到了。因為他恰巧喝了山溝裏的泉水染了毒,所以抓來不費吹灰之力。

在審問中,多襄丸對自己的作案經過,是這樣述說的: 那天,他在林子裏看到金澤武弘牽著他妻子真砂的坐騎走了過來,便為真砂的美貌所傾倒。於是便用詭計將金澤武弘騙到叢林深處,在同金澤武弘的搏鬥中將其縛住,接著占有了真砂。本來他不想殺害金澤武弘,可真砂讓他們兩個人決鬥,並說“哪個活下來,我就跟哪個”,多襄丸於是給金澤武弘割斷繩子,和他決鬥起來,終於把他一刀砍倒。等他再尋找真砂時,她已經嚇得逃之夭夭了。

行腳僧卻補充說,當時在糾察使署裏,真砂是這樣說的: 她被多囊丸蹂躪之後,受到了丈夫的蔑視,這讓真砂感到受了極大的刺激。於是悲憤之中,真砂就晃晃悠悠地撲向了金澤武弘……可等她醒過來一看,那把短刀已插在丈夫的胸口上,他已經死了。後來她想自殺,但終於怎麼也沒有死得成。

行腳僧又向雜工和樵夫說出死了的金澤武弘借女巫之口說出來的話: 多囊丸強奸真砂以後,就要真砂和他一起走。誰料真砂同意了,但卻讓多囊丸先殺了武弘,多囊丸也沒想到真砂竟是這樣的女人,就問金澤武弘應該怎樣處理她,聽了這話,真砂跳起身向樹林深處逃走了,多襄丸向她追去。這時金澤武弘拾起短刀,朝自己胸膛猛力一刺……

真相隻有一個,但是各人提供證詞的目的卻各有不同。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減輕自己的罪惡,掩飾自己的過失,人人都開始敘述一個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荒山上的慘案,成了一團撥不開、看不清的迷霧。

三個人就這樣爭爭吵吵,紛紛慨歎人心叵測,不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正在這時,隱約傳來嬰兒的哭聲。他們循聲找去,看到了一個被遺棄的嬰兒。雜工上去把嬰兒的衣服剝了下來,樵夫罵他是惡鬼,雜工申辯說,生了孩子又把他丟掉的人那才是惡鬼呢!又揭露了樵夫偷拿了武弘屍體上的短刀的行為,說得樵夫啞口無言。

雜工走了,深受觸動的樵夫收養了嬰兒。影片結尾,樵夫抱著嬰孩往夕陽深處走去。

■《野草莓》

導演: 英格瑪·伯格曼;主演: 維克多·斯約史特洛姆、碧比·安德森。

79歲的醫生伊薩克·伯雷在獻身醫學界幾十年之久後終於獲得人們所頒贈的榮譽博士學位,於是開車前往多倫多,隨行的還有他的家人。途中,當伊薩克從媳婦口中得知兒子竟恨自己自私的時候,他有所觸動,坐在路邊草坪上開始忘我地回憶自己的少年時代,同時也想到了自己的初戀情人堂妹莎拉。由幻想清醒過來的伊薩克,望著站立在他麵前的與莎拉長得十分相像的少女與兩名青年,他們都充滿著青春的活力。伊薩克感悟並埋怨自己為了學問,將愛情等閑視之,時光水逝,美麗的青春和愛情一去不返……

他們抵達倫多城後,盡管頒獎的場麵隆重無比,但伊薩克的腳步卻十分沉重。當天晚上,他做了一場童年時的夢。那仍然年輕而感情彌篤的父母,那美麗平和的大自然,使得睡夢中的老人臉上浮出一絲笑容。透過回憶、幻覺或夢境,將不斷出現而又消失在接近死亡的老人腦海裏的孤獨,描寫得非常冷酷而又徹底。

整部《野草莓》是一次靈魂之旅,是一次重生之旅。這次旅程在不同的夢幻中不斷出現,表現出的是“缺陷,貧乏,空虛,不獲寬恕”,但同時也是一個不斷自我覺醒,找回真實自我的過程。最後,伯格曼還是讓伊薩克教授找到了他愛的對象,即他夢中的父母。在老人生命的盡頭,他終於找到了童年中一直缺失的父母形象。

■《廣島之戀》

如果一定要為西方電影從古典時期轉為現代時期尋找一部電影作為劃時代的裏程碑的話,那麼這部電影無疑應當是《廣島之戀》。1959年5月,阿倫·雷奈攜帶他於前一年拍攝完成的新片《廣島之戀》來到法國戛納參加在這裏舉辦的第十二屆電影節,影片如一枚重磅炸彈,立即轟動了整個西方影壇。有人認為這是一部“空前偉大的作品”,是“古典主義的末日”,“超前了十年,使所有的評論家都失去了勇氣”。《廣島之戀》是西方電影史上從傳統時期進入現代時期的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影片劇本由法國著名的新小說派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所寫。影片講述在日本拍戲的法國女演員與日本建築師的異國戀情,穿插了遭遇原子彈的廣島和“二戰”時期女演員少女時代在法國小城納韋爾與德國士兵的愛情悲劇。

本片獲得1959年第十二屆戛納電影節國際評委會大獎、法國梅裏愛獎,1960年的紐約影片獎、英國電影學院獎聯合國家獎、法國影評聯盟最佳影片、紐約影評協會最佳外語片。

■《四百擊》

巴黎某一學校裏,某班學生在考試時,一些男生互相傳閱著一副美女畫片,傳到安托萬·多尼爾時被老師發現並受到了懲罰。回到家後,父母都不在,安托萬正準備寫作業時,母親回家了,她粗聲粗氣地叫安東尼去買麵粉。他買了麵粉後,和繼父一起回家並吃晚飯,但父母似乎對他都不怎麼溫柔,而且父母之間關係也並不十分融洽。

第二天早上,安托萬起得較遲,他正要跑去學校時碰到一個同學雷納,兩人突然決定逃課到街上玩。但他卻在街上看到母親和另外一個男人接吻。第二天,父母得知安東尼沒去上學,非常生氣,於是來學校找到安東尼,並打了他。安東尼一氣之下決定不回家,母親在第二天接他回家,並且很溫柔地對待他,而目的隻想讓他不要將自己在外偷情的事告訴父親。

安托萬借用巴爾紮克的小說語言寫了一篇文章,但被老師斥責為“剽竊”,並要懲罰他。他逃了出去,住到了雷納的家中,每天和他在一起玩。因為缺錢,安托萬決定偷他繼父的打字機來換錢,打字機雖然偷到了,但是賣不出去。於是他又將打字機放回原處,但卻在那時被人抓住。繼父很是生氣,於是將他送進警察局。在警察局裏呆上一晚後,他又被送到了少年管教所。少年管教所的管理非常嚴厲,而父母也對他置之不理,安東尼再也不想呆下去了,在一次踢球時跑了出去。他擺脫了追他的人,一路奔跑,朝著大海的方向。

片名在法語中是“奮力抗議”的意思,指主人公對社會不公的抗議。他經曆的少年痛苦是非常典型的人生曆程,沒有絲毫矯飾和誇大,因此能引起廣泛共鳴。本片最早的構思是一部20分鍾的短片,後被特呂弗從四部短片方案中選擇處理成完整的故事片。當年一經問世,立即成為新浪潮電影流派的開山之作,亦得到戛納影展最佳導演獎的殊榮,是藝術電影史上一座豐碑。

■《鐵皮鼓》

《鐵皮鼓》是倫勃朗式的田野風景、典型的德國街道以及人員吵鬧的家庭背景下構建的個人反抗史。外祖母安娜還未婚的時候,一個叫約瑟夫年輕人為了逃避追捕鑽進她的大裙子下,而成為奧斯卡的外祖父。母親阿格內斯和她的表弟布朗斯基深深相愛,但由於近親不能結婚,出於生計,她隻好嫁給商人阿爾弗萊德。奧斯卡從出生就是一個有著不同於常人思想的異常孩子,出生時他並不願意離開娘胎,並且計劃著重返娘胎。然而這時母親給了他一個許諾,等他三歲生日時將給他一個鐵皮鼓,他這才決定來到這個世界上,但誰是他真正的父親也許隻有母親阿格內斯知道。

奧斯卡三歲生日那天,母親送了“鐵皮鼓”作為禮物,他高興得整天掛著它。他在桌子底下玩,發現了布朗斯基舅舅和媽媽的私情,他覺得成人的世界裏充滿著邪惡和虛偽,他決定不再長大。他故意從樓上跳了下來,結果他真的就不再長高,停留在三歲的高度。一次,商人阿爾弗萊德搶他的鼓,他大聲地尖叫,結果他的尖叫震碎了玻璃,於是,從此以後沒有人敢再搶他的鼓。

希特勒上台後,阿爾弗萊德加入了納粹黨。母親還是頻頻和舅舅幽會,並且發現自己懷孕,沒完沒了地吃起了魚,結果由於過量而死去。母親死後不久,舅舅也被納粹殺害了。外祖母帶了一個女仆瑪利亞回來,奧斯卡和父親都占有了她的身體,並且生了一個孩子。奧斯卡認為孩子是他的,但瑪利亞成為自己的“母親”,孩子成為自己的“弟弟”。1945年,蘇軍攻占了但澤,父親被殺,他埋葬了父親,也埋了伴隨他20年的鼓。他的“孩子”不小心用石頭砸了他的腦袋,這時候發現,奧斯卡恢複了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