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標準:是指根據正常的工作效率、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價格和正常的生產經營能力利用程度製定的標準成本。它是從實際出發,適當考慮目前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異常因素和今後變動趨勢而製定的標準。這是一種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在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條件無較大變化的情況下,可以不必修訂而繼續使用,故在國內外經濟形勢穩定的條件下,得到廣泛的應用。
現實標準:是在現有生產技術條件下進行有效的經營管理的基礎上,根據下一期可能發生的生產要素耗用量、價格和生產經營能力利用程度製定的標準成本。在製定這種標準成本時,把生產經營中一般不可避免的損耗和低效率等因素也計算在內。因此,最切實可行和接近實際成本水平。在經濟形勢變化較大的情況下,這種標準成本最為適用。
基本標準亦稱“指數標準”。即一經製定,在較長時期內將保持不變。這種標準成本可以使企業不同時期的成本以同一的標準為基礎進行比較,以觀察成本趨勢。但因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原有標準成本會日益過時,以致不能有效地發揮成本控製的作用。
3製定標準成本的要求
加強組織領導標準成本的製定,涉及到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因此,應由廠長(經理)親自領導,組織“三總師”及有關部門參加的“標準成本編審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審定和頒發汍行。技術工作應由生產技術部門負責,主要任務是確定標準用:組織工作應由財務部門會同有關責任部門進行,如會同物資供應部門確定材料計劃價格;善同勞動工資部門確定標準工資率;會同行政部門確定各項費用標準;會同計劃部門負責綜合各責任中心的標準成本,報經“標準成本編製委員會”審定批準後,組織實施。
明確適用範圍製定標準成本的目的在於促使責任營有效地進行成本控製,因此,標準成本的內容必須是責任者的可控成本。超出可控成本的範圍,則不能計入責任實體的標準成本之內。這種標準實際上是責任標準。
規定執行時期標準成本的有效期間,應該比計劃成:本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可能短於計劃斯,也可能長於計劃期,視生產技術條件變化和組織符理水平狀況而定。一般說來,在年度之旳生產技術條件和管理狀況變化不大,不宜作過多變動,但應是逐步提高的趨勢。因此,標準成本審定批準時,應規定執行日斯,便於考核。
標準成本的製定。標準成本應分別成本項目,按“用尕標準”和價格標準進行編製。標準成本一經確定,應分產品編製標準成本卡,作為編製責任預算。控製和考核成本的依據。標準成本卡應按責任中心分車間(分場)、班組、分項目反映單位產品、工程標準成本及其所依據的燃料、材料、工時的用貸標準、價格標準。
五.固定製造費用
財務結算的控製係統,以達到數量不虧噸,質量不虧卡,按國家定價付款的要求。具體做法是,抓燃煤質量,控製煤價。在礦方設員,實行駐廠檢測,質量化驗,進廠煤按質論價。
控製燃煤運雜費,防止不按規定亂收費和提高收費標準的現象,同時采用機械化卸煤,進一步節約卸煤費用。
堅持監裝測車,控製燃煤虧噸,采用電子軌道衡,準確地測試來煤數量,駐廠員必須參加監裝,保證來煤質量和數量。
合理儲備,減少煤場損失。為保證入爐煤熱值,應采用熱質化驗微機化,燃煤取樣自動化,提高化驗標準度,為減少燃煤在儲存過程中由於風化、雨水衝蝕等對煤質的影響,應實行先進先出(用),並在不影響發電的情況下做到合理儲備,加速流動資金周轉;
選燒經濟煤種。在編製用煤計劃時,應多調查研究,分折比較,選燒經濟煤種;
實行燃料成本核算電算化。發電用煤采用電腦計量、控製,運用微機及時進行結算,隨時發現煤耗、煤質、煤比和損耗等問題,及時采取改進措施。
燃煤消耗量的控製控製燃煤消耗量就是以盡可能少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產出和最佳經濟效益,它是降低火電廠成本的重要環節。降低煤耗的主要措施:
1)加強煤場管理,來煤分堆存放,按發熱量和揮發份均勻搭配,合理摻燒。做到煤質穩定,促使鍋爐燃燒安全穩定,避免滅火放炮,確保蒸汽品質,做到安全、滿發、多供電。
2)運行人員要根據不同的運行工作情況勤操作、勤調整,女盯鍋爐值班人員要嚴格按二次風開度曲線合理調整二次風量,按鍋爐煤耗微增率接帶流量;對老式鏈條爐火爐煤要堅持摻水。
3)加強設備現場維護和巡視,及時消除汽、水、油的跑、冒、滴、漏現象。摘好設備計劃檢修,通過設備大修,提高設備熱效率,使等量的投入獲得更多的產出,增加發電量。
4)科學安排,合理調度,按機組熱耗等微增搞好經濟負荷分配,取得特定負荷下全廠總體最佳效益。對耗電量大的循環水泵、球磨機等廠用設備,也應實行合理開停,優化調度。
5)組織好小指標競賽,對影響燃料成本和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小指標,按運行值勤逐日統計,評分公布,進行嚴格考核,獎優罰劣。
2.材料費用的控製
1)製定消耗定額,實行限額發料製度。通過預算擬定計劃,然後分解小指標下達到車間、班組。實行限額控製,並嚴格考核,實行嚴格的獎罰製度,使廣大職工重視材料費用的節約;
2)開展技術革新和“雙增雙節”活動,修舊利廢,並建立廢舊材料回收製度。努力減少消耗,避免大材小用,優材劣用,杜絕一切浪費,力求最佳經濟效益;
3)做好物資的供應、收發、保管等工作,控製運輸、儲備過程中的材料損耗。倉庫要嚴格執行驗收製度,采用適當方法進行裝卸、堆放、保管、盤點、清查、對發現的短缺、損耗、盤虧,應當查明原因,明確責任,報告領導及時處理。
采購人員應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熟悉所轄範圍內的業務知識,掌握市場信息,按計劃規定的品種、規格,型號,就近擇優選購,減少采購費用,防止盲目采購造成的積壓,盡量做到所購物資價廉物美。
3,工資費用的控製。工資費用的控製要求控製工資基金的使用,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單位產品中的工資費用。由勞動人事部門負責控製全廠職工人數和工資基金,對車間、生產現場的勞動定額,出勤率、工時利用率及加班、加點、獎金、多項津貼等進行嚴格控製,合理安排勞動力,搞好定員定編,杜絕人浮於事的現象。財會部門要密切配合,認真執行勞資政策、製度、計監督考核工資基金的使用。
“折舊費用的控製。折舊費用的控製要求及時抓緊對固定資產的清理和管理,對一些不需用的固定資產可采取封存和有償調出的辦法,以提高固定資產的利用率,降低折舊費用。
5,維修費用的控製。維修費用的控製主要是加強對維修工程的管理,保證工程質量,在節約費用的基礎上,提高維修工程的經濟效益。
6,管理費用的控製。管理費用主要采取小指標分解,下達給車間(分場)、部門等各個責任中心,由各責任中心按責任預算進行控製,按月按季進行考核,進行獎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