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哈默購買了西方石油公司。當時油源競爭激烈,美國的產油區被大的石油公司瓜分殆盡,哈默一時無從插手。1960年,他花費了1000萬美元勘探而毫無所獲。這時,一位年輕的地質學家提出舊金山以東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棄的地區,可能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並建議哈默公司把它買下來。哈默重新籌建資金,在被別人廢棄的地方開始鑽探。當鑽到262米深時,終於鑽出加州第二大天然氣田,價值2億美元。
2.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閃光的不全是黃金。
——莎士比亞
一般人經常有的恐懼就是害怕被拒絕,害怕失敗,為什麼害怕,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因為他不夠喜歡自己。如果讓你喜歡你自己,你必須重複地念著:“我喜歡我自己,我喜歡我自己,我喜歡我自己,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
傳銷並不是一種尋求財富和成功的好方法,但是我們卻可以從傳銷公司吸引和訓練人的方法中得到啟迪。
很多傳銷公司在訓練員工時都采用魔鬼訓練方式,即把員工帶到人多的地方,讓他們依次對著陌生人大喊:“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我一定能成功!
我一定能成功!”經過這種訓練後,員工的心理素質有很大改觀。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深信不疑,因而毫無顧念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有時候要達到成功並不需要特別的信念和態度。有些人之所以成功,隻是他們不知道某件事的困難度或不可能性。
有個學生數學課上打瞌睡,下課鈴響時,他醒了過來,抬頭看見黑板上留了兩道題目,以為是當天的家庭作業。回家後,他花了整夜演算,最終算了出來,並把答案帶到課堂上。老師見了不禁瞠目結舌,原來那題本來是認為無解的。
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追求的隻是事情的結果,隻有結果,沒有失敗。
隻要你不服輸,失敗就不是定局。
必定成功公式已經告訴了你:知道目標,建立追蹤目標的敏銳感,具有找對方法的應變彈性,那麼你便能達到目標。有限的目標會造成有限的人生,所以在設定目標時,要盡量伸展你自己。
3.成大事隻要一點勇氣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蘇軾
一位叫馬維爾的法國記者去采訪林肯。他問:“據我所知,上兩屆總統都想過廢除黑奴製度,《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們那個時期就已草就,可是他們都沒拿起筆簽署它。請問總統先生,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偉業留下來,給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這樣回答:“可能有這個意思吧。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需要的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懊喪。”
馬維爾還沒來得及問下去,林肯的馬車就出發了,他一直都沒弄明白林肯這句話的含意。
林肯去世50年後,馬維爾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林肯在信中談到幼年時的一段經曆。
“我父親在西雅圖有一處農場,上麵有許多石頭。正因如此,父親才得以以較低的價格買下。有一天,母親建議把上麵的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主人就不會賣給我們了,它們是一座座小山頭,都與大山連著。
有一年,父親去城裏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裏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好嗎?於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把它們給弄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像的山頭,而是一塊塊孤伶伶的石塊,隻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林肯在信的末尾說,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隻是因為他們認為不可能。其實,有許多不可能,隻存在於人的想像之中。
讀到這封信的時候,馬維爾已是76歲的老人,就是在這一年,他正式下決心學漢語。據說3年後的1917年,他在廣州旅行采訪,是以流利的漢語與孫中山對話的。
第1還在那個像贏家一樣思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向成功人士看齊的時候,你也正離成功越來越近,像成功人士一樣思考的時候,你成功的春天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