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保持平常心(1)(1 / 3)

不為名聲所累, 不為金錢所累,不為欲望所累……榮辱不驚,安之若素。

做名利的主人,不做名利的奴隸。

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

1.有些事並不像看起來那樣

人間沒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恒的冬天。

——艾青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客人臥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床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

年輕的天使問為什麼,老天使答到:“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晚,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己的床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惟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年輕的天使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天使為什麼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麼都有,老天使還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盡管如此貧窮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裏麵堆滿了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欲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有時候,我們太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卻忽視了可能隱藏的另外一麵。

尤其是在我們自認為已經有資格去教訓別人的時候,我們隻相信自己的經驗和判斷。這就是自負的表現了。越是成功的人,就越應該警惕這種自負。它可能讓你雙眼被蒙蔽,也可能讓你誤導了別人。

2.不是因為別人的讚許而活著

判斷一個人,不是根據他自己的表白或對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據他的行動。

——列寧

生命的精彩是需要得到別人的讚許,但精彩的生命不是僅僅為了刻意讓別人欣賞——別忘了,欣賞自己生命的還有我們自己。

有專家這樣說過:現代人格奠基在三塊基石上,即獨立性、進取性和開放性。沒有獨立人格的人,真正的快樂不會跟他作伴,而他自己認為的快樂,在大多數人的眼裏卻毫無吸引力。於是乎,一個需要在這裏探討的問題就會很自然地引出:別人的讚許和自身的快樂之間是一個怎樣的關係呢?

要探討這個問題,首先要從人類的本能說起。人類區別於動物的特點之一就是能夠感知虛榮並在意虛榮,我不能說虛榮是人類絕對的劣性,因為在虛榮的誘惑下,人類就會和曆史比著勁兒去創造新的曆史,從而推動曆史更快速的進步。但我也不會因為虛榮的積極方麵,而反向到另一個極端,因為畢竟虛榮使人類同樣付出著慘痛的代價!虛榮的心理使人類在不合時宜的時候,感受著超乎自然發展規律的種種不適應!而對於別人的讚許期待,就是虛榮的一種表現。

也許會有人反對我的這種觀點,這不奇怪。普遍地認為,虛榮是一種不好的心理狀態,同時也認為將別人的讚許納入到虛榮的行列那誰還敢接受別人的讚許呢!如果有人得到你的讚許,那不就意味著在你的眼裏那個人是虛偽的嗎?如果在外延上這樣展開的話,那就脫離了我觀點的前提——虛榮的相對性,以及讚賞的主體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

順應著如上的觀點,在這裏續延關於別人的讚許和自身快樂之間的關係。

從大的方麵看,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地域,同一個人文理念及社會背景相近的、由多元民族組成的大家庭之中;從小的方麵看,每個人的生活離不開一個集體(或稱之為群體),離不開與其他人交往和互相依存的過程中結成的關係紐帶。既然在這樣一個環境中生活,能夠和諧地奏出一曲曲既使別人滿意又使自己暢快的和弦,也就是在客體上能夠得到認同,當然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但是,你不能忘了——生活是一場需要多種樂器眾多樂手參與的交響樂,你的和弦隻是其中的一個單音。而你在對主旋律的追蹤中,不管主旋律是否在蹩腳的指揮演繹下跑題而一味盲目地跟進,你獲得就不是撞擊心靈的美妙,而是無奈與痛苦。因為,生活不是你一個人組成的,每個人在生活的點滴上都有著這份被人認同的淡淡的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