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各地的鼠婚俗信(2 / 3)

11.陝西北部據靳之林《抓髻娃娃》稱,陝北民間傳說,人日這天鼠娶親。

(七)正月初十

1.陝西渭南地區據《新續渭南縣誌》(卷12,清光緒十八年刻本):正月十日,名“鼠嫁”。是夜,家人熄燭早寢。十一日,家人熄燭早睡;十一日,夜不張燈;十二日,廚不動刀,謂之“鼠忌”。

2.陝西渭南地區同官縣據《同官縣誌》(卷8,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正月十日,名“老鼠嫁女”。是夜,家人滅火早寢,恐驚之也。

3.陝西榆林地區葭縣據《葭縣誌》(卷2,民國二十二年石印本):十日,稱“鼠嫁女”。此夜滅燈早寢,恐驚之也。

4.陝西榆林地區據《府穀縣誌》(卷4,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十日,名“鼠嫁女日”。是夜,家人滅燭早寢,恐驚之致害百穀,齧衣裳。

5.陝西榆林地區據《綏德州誌》(卷8,清光緒三十一年刻本):初十日,俗稱“老鼠嫁女”,忌食米粥;是夜家人滅燈早寢,恐驚之也。

6.陝西榆林地區據《米脂縣誌》(卷10,1944年鉛印本):十日,謂“鼠嫁女”。晚以食物撒室隅(名謂為鼠撒路)。

7.陝西米脂據李澤明《米脂人過年》,初十是“十落客”,太陽不落就要吃畢飯,家裏再不能發出做飯時匙碗相碰等響動,太陽落時到窯腦畔煙筒上聽老鼠娶媳婦,據說真有人還聽到嗩呐鑼鼓聲哩。

8.陝西延安市據《安塞縣誌》(卷12,民國十四年鉛印本):十日,名“老鼠嫁女”。家人滅燭早寢,恐驚之也。

9.陝西延綏據《延綏縣誌》:十日為老鼠嫁女,是夜家人滅燭早寢,恐驚之也。

10.河北張家口據《張家口市故事卷》,正月初十戊時,耗子娶媳婦,百姓送鼠。

11.河北張家口地區張北縣據《張北縣誌》(卷8,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正月初十日,謂之“十至”。是日,為老鼠娶媳婦之日。各家蒸糕,或煮小米飯,撒於各處,以為鼠食,焚香禱祝,免鼠攪擾。

12.河北張家口地區萬全縣據《萬全縣誌》(卷10,清道光十四年增刻乾隆十年本):正月初十日,謂之“十至”。各家多以糕為飯,取高升之意也。俗傳是晚為老鼠娶媳婦之日,各家皆於置米麵之隙地,焚香祝鼠,並蒸小麵丸十個供之,以免終年鼠擾。

13.河北蔚縣據河北蔚縣高殿新的剪紙《老鼠嫁女》和顧建中提供的故事,河北蔚縣流傳正月初十卯時鼠嫁女。這天,成熟的公耗子爬出窩,敲鑼打鼓,抬著花轎,吹吹打打把新娘子接到家裏,入洞房,說知心話。貓等捕鼠動物也要回避,直到耗子成親之後才出來。這一天,忌做針線,忌做米飯和吃米飯。如果犯了忌,衝了鼠們的吉日,鼠們便不保佑這家人,讓他們害鼠瘡(傳染鼠疫)。

14.河北漳河地區據王永信等編《趙都民俗趣談》,河北漳河兩岸,正月初十鼠娶媳婦,叫做老鼠節,要供老鼠神,家家要把貓扣起來,不準吃鼠。晚上把一隻小孩鞋放在炕洞口或角落,叫鼠娶媳婦時當轎用。還要叫小孩早睡,不要影響鼠娶媳婦過節。

15.山西忻縣地區崞縣據《崞縣誌》(卷8,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十日夜,早眠,俗傳鼠娶婦。又據《續修崞縣誌》(卷8,清光緒八年刻本):初十日夜,孩童置燈於牆角,謂“鼠娶婦”。

16.山西晉中地區平遙縣據《平遙縣誌》(卷12,清光緒八年刻本):初十日,以麵餅置牆根,名曰“賀老鼠嫁女”。

17.山西晉東南地區沁州據《沁州誌》(卷10,清乾隆六年刻本):初十日,俗雲“鼠取婦”。用穀麵作蒸食,名曰“十子團”,夜則置諸壁縫、土穴,以餉之。

18.山西晉東南地區沁源縣據《沁源縣誌》(卷6,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初十日夜,俗傳“鼠娶婦”,設燈於屋隅牆角,並焚香楮。

19.山西晉東南地區武鄉縣據《武鄉縣誌》(卷6,民國十八年鉛印本):初十日,俗雲“鼠娶婦”。用穀麵作蒸食,名曰:“十日團”,夜則置諸壁縫土穴,以餉之。

20.山西運城據《民間文學》1994年姚紅竹文,正月初十,山西運城有“捏老鼠窟窿”――用拌了蘿卜絲的餡兒包餃子之俗。傳說這一天鼠嫁女,百姓把纏著頭發絲的炭塊塞鼠洞,後來演變成用蘿卜絲餡包餃子之俗便有堵鼠洞的含義。這一天除了堵鼠洞外,主婦們還常把一個細腰小葫蘆撥拉得團團轉,從窗邊滾到炕沿,從鍋台滾到門檻,凡是老鼠常走的地方都要滾幾圈。傳說這葫蘆是從中條山神仙爺爺處討來的,正月初十鼠嫁女這天詛咒老鼠一番,以保一年不受鼠騷擾。此俗一直流傳至今。滾葫蘆咒鼠時,民間還流傳幾句順口溜:

葫蘆葫蘆滾八匝

老鼠生下一窩瞎娃娃。

隻有一個有眼的――貓逮啦。

21.山西廣靈據河北顧建中介紹,山西廣靈與河北蔚縣相鄰,其鼠婚俗信也相同。

22.內蒙古自治區據《歸綏縣誌》(民國二十三年):初十,俟夜靜,於暗處燃燈設祭,謂之“鼠娶婦”。

23.內蒙古豐鎮據《豐鎮廳誌》(卷8,民國五年鉛印本):初十日,名“十指”。忌鑿炭,忌針黹。至晚,逐家在室暗處點燈焚香,俗名“鼠娶婦”。

24.河南泌州(今泌陽縣)據《泌州誌》,初十日,俗雲“鼠娶婦”,用穀麵作蒸食,名曰“十子團”,夜則置諸壁縫、土穴,以餉之。

25.江西石城據江西民間故事《九龍傳燈?貓和鼠》:江西石城正月初十鼠成親。貓因鼠失約,排十二生肖時落選,因而在正月初十玉帝法定的鼠成親日,一舉把鼠吃光。

(八)正月十一、十二

1.陝西臨潼據《臨潼縣誌》:十一日夜不張燈,十二日廚不動刀,謂之鼠忌。

2.陝西渭南市同州據《同州府誌》(卷20,清乾隆五年刻本):正月十二日,不燃燈,燃則鼠齧衣。

3.陝西榆林市榆林縣據《榆林府誌》(卷50,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正月十二日,名“鼠嫁女”,不炊米,謂之“鼠忌”,是夜家人熄燭早寢。

4.陝西榆林市清澗縣據《清澗縣誌》(卷8,清道光八年刻本):正月十二日,名“老鼠嫁女”,忌汲水。至二十日,曰老鼠回門,不推碾磨,不吃小米。

5.陝西延安市宜川據《宜川縣誌》(卷27,民國三十三年新中國印書館鉛印):正月十二為“老鼠嫁女節”,晚間小兒集於磨側,靜聽老鼠嫁女。

6.河北邢台市新河縣據《新河縣誌》(卷16,清宣統元年補刻本):正月十二日,城市張燈,好事者以粉墨漬麵,一扮鼠婿,一扮鼠婦,備鼓吹行親迎禮,謂之鼠娶婦。

7.河北新河縣據《新河縣誌》(卷24,民國十八年鉛印本):十二日,俗稱“鼠娶婦”。是日,民間忌用剪。好事者以粉墨漬麵,一扮鼠婿,一扮鼠婦,鼓吹迎親,遊行娛眾。

8.河北石家莊地區讚皇縣據河北省民俗學會簡報齊蔭《嶂石岩問俗拾零》,河北讚皇縣嶂石岩傳說正月十二是鼠娶媳婦的日子,當地有烤老鼠爪之俗,村民從山上砍來紅葛針柴在空地上點火燒。因紅葛針與老鼠爪子相像,所以稱作“烤老鼠爪”,據說可減鼠害。又說烤了紅葛針火一年不鬧眼病,所以又叫“烤紅眼”。

(九)正月十四

1.浙江紹興據魯迅《朝花夕拾?狗貓鼠》,紹興的老鼠成親習俗在正月十四夜。

2.四川內江地區簡陽縣據《簡陽縣誌》(卷24,民國十六年鉛印本):正月十四日,俗謂耗子是日嫁女,婦女輩多不事女紅。

(十)正月十五

1.湖北荊州地區仙桃市據《荊州地區歌謠集》,民間傳說古曆正月十五為鼠嫁女日,正是鼠開始生育的時候。每到這天晚上,各家的小孩手拿簸箕、破瓢罐子,邊敲邊喊,以祈驅鼠免災。其驅鼠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