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回 胡縣官糊塗銷巨案 安公子安穩上長淮(2 / 3)

官吏二人,言三語四,又告訴了他一遍。班頭想了想說:"也隻得如此,小的們遵太老爺的吩咐,就去辦去,隻是一時那裏有這許多鐵鍬鏟頭,刨那坑去?"低頭為難了一會,忽然說:"有了,小的方才到廚房院裏,見那裏有口幹井,如今把井麵石撬起來,把這些個無用的死和尚,都攛下去。廟裏有的是磚頭瓦塊糞草爐灰,蓋好了,照舊把井麵石壓上,索性把井口塞了。吩咐地保找兩個泥水匠,在井麵上給砌起一座塔來,算個和尚墳。這場功德就完了。"縣官聽了,把手一拍,說:"這主意更高。少時批賞,你們倆該頭份兒。"二人先謝了出來,暗暗的告知眾人。大家聽了,一來是本官作主;二則又得若幹東西,就不分書吏班頭,散役仵作,甚至連跟班轎夫,大家動起手來,直鬧了大半日,才弄停妥。留下地保一麵廟外找人,掩埋那兩個和尚、一個婦人的屍身;一麵找泥水匠砌塔;一麵袖遞報單。諸事料理完畢。大家趁此胡擄了些細軟東西;隻剩了四個張口貨的馱驢沒人要,便入了太老爺的官馬號。縣官便打道回衙,據地保那張報單,五路通詳上去。奉到憲批,批了"如詳辦理"四個大字,把一樁驚風駭浪的大案,辦得來雲過天空。那地保另找了兩個老實和尚,在廟募化焚修。不上幾年,倒把那座能仁寺募化成重修廟宇,再塑金身。讀者,你道十三妹這兩行字兒,有多大神通!

安公子一行人,別了十三妹迤邐行來,張老路上向安公子道:"姑爺,咱們今兒走半站罷,大家都得歇歇了。"安公子正在那裏心中盤算,想著:"十三妹此去,不知果然可去給我找那塊硯台;她這張彈弓,不知果然可能照她說的那等中用。倘然兩件事都無著實,如何是好?"心中萬緒千頭,在牲口上悶悶不語。忽聽得張老和他說話,便答道:"正是如此。"說話間,又走了一程,隻見前麵有幾座客店,就揀了一座幹淨店麵住下。大家忙著搬行李,洗臉吃飯。一時諸事完畢,張老陪了安公子在一間,她母女二人另在一間住下。張老婆兒便催張金鳳道:"姑娘,咱們早些兒睡罷,昨兒鬧了一夜了。"張姑娘道:"咱們娘兒兩個車上睡了一道兒了,你老人家這時候又困了?天還大亮的,那裏就講到睡覺了呢?咱們還有許多事沒作呢。"張老婆兒道:"還有甚事呀!"張姑娘道:"你老人家知道呀,不要盡隻嘔人來了。"張老婆兒道:"可罷了我了,甚事兒呢?哦!你要溺尿啊,你那馬桶早給你拿進來咧!"她女兒急了道:"喲!誰倒是隻要撒溺呢?"張老婆兒道:"這可悶殺我了,你說罷。"張姑娘這才低著頭,紅著臉,說道:"你老人家,瞧他身上的那鈕攀子都撕掉了;那條褲子,濕漉漉的塌在身上,叫人怎麼受呢?"一句話,提醒了那老婆兒,說:"可是的了。你等我告訴他換下來,我拿咱那個木盆給他把那個溺褲洗幹淨了;你給他把那鈕攀子釘上。"說著,往外就走。張姑娘連忙叫住道:"媽,你老人家先回來。"那老婆兒道:"還有什麼呀?"張姑娘道:"沒什麼了,你老人家可不要說我說的。"那老婆兒一麵答應,一麵走到那屋裏,把前番話向安公子說了。這安公子才作了一天的女婿,又遇見這等一個不善詞令的丈母娘,臉上有些下不來,說:"我換上了鈕攀兒,將就著罷。"說了兩次,那丈母娘可憋不住了,說:"姑爺,你換下來,給我快拿去罷!不的時候,姑娘她也是著急。"張老又在旁邊攛掇。安公子才打發開丈母娘,換下那條曬幹了的溺褲子,連衣服一並著張老送了過去。張金鳳見她母親在那裏忙著洗褲子,隻得自己把那衣裳的鈕攀子,一個個的釘好了。她母女直等把那洗的褲子收拾停妥,送了過去,娘兒兩個才睡。

讀者,這樁事卻不可看作張姑娘不識羞,張老婆兒不辭勞。要知女婿有半子之親,夫妻為人倫之始,有了這樣天性,才有這樣人情。不然,一個根兒裏想不到一個根兒裏不耐煩,你叫她從那一頭兒羞,那一頭兒勞?這卻與那等女兒嬌得慣、老兒臊得慣的大不相同。

張老一心記掛著十三妹囑咐的,明日過芒牛山倒要早走的這句話。那天才交四更,便爬起來喂牲口裝車,並催著大家起來收拾動身。又囑咐安公子道:"姑爺你可記著十三妹姑娘的話,到跟前千萬莫要怕得說不出話來。"安公子笑道:"你老人家放心,莫打量小婿還是昨日的安驥;我自從昨日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又經了十三妹姐姐的一番教化,不覺得膽粗氣壯起來。況且死生有命;譬如昨日的事,可是怕得來的?今日不但性命無傷,而且姻緣成就,可見這事有天作主,萬事仗皇天,怕它怎的!隻是我倒不信這張小小的彈弓兒,說得來這樣的中用。"張姑娘算感激定了那位姐姐,信定她的話了,見安公子如此說,恐怕他一時猶豫誤事,待要和他說話,隻是個沒過門的媳婦,臉上未免下不來,隻得搭訕著向父母說道:"爹媽,我這姐姐斷不會說假話賺人的;況且她昨日不救我們,有什麼使不得?救了我們,她更不必顧我們路上的事,不借給這張彈弓,又有什麼使不得?她何必妄口說這大話?此話可信,我們斷不可疑。"三人聽了,齊說有理。

張老便算清了店錢,叫店家開了店門上路。此時正是二十前後天氣,後半夜月色正亮,一行人出了店門,趁著月色行了一程,遠遠的早望見那座芒牛山,隻見黑壓壓的樹木叢雜,煙霧彌漫,氣象十分凶惡。張老道:"姑爺留神,快到了。"一句話未完,隻聽得山腰裏吱的一聲,頭支響箭一直射到半空裏去。讀者說:"這強盜這支箭放著人不射,他為何要射在半空裏?他隻要使一支梅針箭,那人豈不應弦而倒?為何倒要用這頭箭,他還是射鵠子呢,還是射帽子呢?讀者!不然,大凡作強盜的,敢於攔路劫財了,斷不是三個五個,內中有了高的,把風的,動手的,接贓的,至少也有二三十個人,豈有大家擠擦在一塊兒的理?自然三個一群,五個一夥,藏在那山坳樹影之中。了望的,等到望見過往的客商到了,發一支響箭,便算個號令,大家才不約而同的下山。既作綠林大盜,便與那偷貓盜狗的不同,也斷不肯悄悄兒的下來;放這支響箭,就如同告訴那行人說:'我可來打劫來了。'不然,為什麼叫作響馬呢?"安公子一行人,正走之間,忽然聽得一聲箭響,箭響過處,早見一群人簇擁著三個騎馬的強人,呼喇喇從半山裏跑將下來,一字兒擺開,攔住去路。隻聽為頭的那個大聲吆喝,他說的卻不是留下買路錢再走的那句鼓兒詞;他那話隻得兩個字,說:"站住。"張老是心裏有了底兒的,聽得一聲站住,便把牲口攏住,鞭子往後一掖,抄著手靠了車轅站住不動,也不答話。這個樣兒,要說安公子果然不怕,沒這情理,一則是曾經和尚那等的性命相撲,和十三妹那等的雷電交作,覺得曾經滄海難為水;二則也仗著十三妹的這張彈弓,是個護身符,料想無妨;三則事到其間,也無法了;隻得把驢兒一拍,馱上前去。三個騎馬的強人,正攔著路,見一個少年,身背彈弓迎來,早各各把兵器掣在手裏,閉住麵門。當下安公子走到跟前,在驢兒上一拱手說道:"眾位好漢請了,我們正要趕路,列位攔路不放前行,卻是為何?"那三個強人隻認作他是個才出馬的保鏢的,答道:"喂,行家莫說力把話,你難道沒帶著眼睛,還要問卻是為何,所為的要和你借幾兩盤纏用用。"安公子道:"列位且慢,盤纏卻有幾兩,隻是我費了萬苦幹辛,弄來要去救父親性命的,因此不好奉送孫。"但是列位既出寶山,斷無撒手空回的理,我這裏有小小的一張彈弓,卻還值得幾文,這叫作'寶劍贈與烈士',拿去算發個利市如何?"說著,就把彈弓褪下來,遞將過去。那為首的強人道:"靠你這張彈弓,又值得幾何?也值文謅謅的這些話。我勸你把這些話收了,快把金銀獻出來,還有個佛眼相看。不然,太爺們就要動手了。"安公子道:"且請看看這彈弓,果然不值一笑,那時我再送金銀不遲。"那為頭的強人聽了,把手中的竹節虎尾鋼鞭伸過來,把彈弓一挑,接在手中,先覺得分量沉重;重複在月光之下,反複一看,口中大叫說:"了不得,險些兒不曾誤了大事。"說著,掖起鋼鞭,拿了彈弓,滾鞍下馬。左右兩個強人見了,不知是何原故,也下了馬,手下的帶過馬去。隻聽為頭的那強人,向安公子問道:"尊客是從青雲峰十三妹姑娘那裏來麼?"安公子一聽這"十三妹"三個字,是爛熟的了;這青雲峰可是那裏呢?況且我又本不是從青雲峰來;不用管它,且答應他半句。因說道:"我正是從十三妹那裏來。"強人道:"十三妹姑娘可有什麼交代?"安公子道:"同她分手的時節,她道我此番載著金銀行走,定從芒牛山經過,難保列位不下來借盤纏,所喜列位都是些仗義疏財的豪客,與那尋常之輩不同,因此付我這張彈弓,作一個討關的憑據。她還說請列位看她這張彈弓分上,借我兩頭牲口,還請兩位壯士,一直護送我們到淮安地麵。日後十三妹見了列位,定當麵謝。"那強人聽了,哈哈大笑道:"言重言重,這個怎敢?這彈弓還請收好,十三妹姑娘吩咐的話,一一如命。"說著,回頭向那兩個頭目道:"就是你們老弟兄倆,辛苦一趟罷。"二人領命,急忙回山打點行李牲口去了。這裏眾人才你一言,我一語,問安公子的姓名。安公子道:"學生姓安,單名一個'驥'字。"隻見內中一個小頭目走過來問道:"尊客方才說到淮安,請問有位安老太爺,官諱叫作學海,同尊客可是一家?"安公子道:"那正是我的老人家;此番帶了這項金銀,就為了父親的官事。"那小頭目道:"原來是安少爺。那安老爺是淮安地方上一點福星,小人們的家堂佛一般,真真廉明公正;不想被河台大人參了一本;誰人不說冤枉!小人從前原也作些小道兒上的買賣,後來洗手不幹,就在河工上充了一個夫頭,因看了看作官的尚且這等有冤沒處訴,何況我們百姓。想了想還是當強盜的好,因投奔山上落草。如今難得遇見我恩官的少爺,敢煩大哥把少爺請到寨裏,用些酒飯,也見得我們的義氣。"安公子連連推謝說:"本該奉擾,隻是現同著家眷不便。"那頭目還再三的盡讓,倒是為頭的強人說:"這話使不得。慢講你恩官麵上,隻看十三妹姑娘,我們合山的人,都該盡些人情;但是安公子是宦門,你我是綠林,如何請到寨裏去得!人情的事小,誤慢了公子的事大,竟可不必。"大家都說:"有理。"那小頭目也隻好作罷。說話間,上山去的兩個人,早已拉了兩頭騾子,連他們的隨身行李器械,都帶下來;隨手就把那邊套拴好,套上牲口。那為頭的便吩咐道:"你二位這趟,可莫當兒戲,本來要守十三妹姑娘的規矩;二則要保山寨的臉麵,講不得辛苦。一路上逢山開路,過水疊橋,甚至守店看車,都是你二位的事。到了地界不可露盤兒,趕緊的回山要緊。"那二人諾諾連聲,一一的領命。說完,他又向安公子道:"公子,你我今日相逢,三生有幸,隻是叫禮字兒管住了我們,連一杯水酒也不曾備得;如今有這兩個人同去,路上不怕衝風破浪,萬無一失,保你安穩無事,直到淮安。日後倘然再見了十三妹姑娘,隻說海馬周三同著截江獺李老、避水蛟韓七三個人,憑這張彈弓,巴結了些微小事,不足掛齒。天也快亮了,我們不往前送,就此告別回山。"說著,打聲呼哨,先回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