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有八寶,而大院薑,自古即列八寶之一。薑是大通人居家必備的一道菜品。逢年過節,那端上桌的除了五香蛋,除了瓜子糕點,除了香菜,有一道茶點必不可少,那就是薑。糖醋薑、冰薑、醬薑、幹薑各有所備。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嚐過大院薑,三天後剔出牙逢中的薑絲,隨口嚼之,仍淳厚多味。大院薑就這樣名揚天外了。
大通一河兩岸都有醃薑的習慣。九月,是醃薑的季節。薑買來後,在清水中刮去薑皮,曬一二個太陽,揉進鹽粒,三兩天後,薑白中微黃,清水洗淨了,放在糖醋的瓶中,又三兩天,就能進嘴了。除了逢年過節當作茶點招待客人,清晨,泡一壺好茶,夾兩塊醃薑,撕成薑條,盛在小碟裏,喝著茶,就著薑,悠悠地,拉著家常,一個早晨就這樣過去了。古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大通人說,寧可倉無糧,不可啖無薑。
大院薑的曆史可追溯至商周時期,據說當年薑子牙遭紂王追殺而逃到大通,慌不擇路,一腳跌倒在薑田裏。又冷又餓的薑子牙從他腳下的泥土裏摳出一截薑來,擦去薑皮上的泥土,送進嘴裏咀嚼起來,沒想到竟然甜中有辣,脆中生香,嚼完之後,渾身竟冒出絲絲熱汗。經向人打聽,原來此物名薑。若幹年後,薑子牙發跡,於周朝拜相,仍不忘當年在大通附近吃過的薑,大院薑就這樣出名了,於是就有顏語說:跌倒薑子牙,冒出子牙薑。
父親在時,每年九月,都要為我們醃製一罐好薑,這些薑一直吃到第二年正月。有時候,父親會親自前往大院選薑,薑買來後,浸在水桶裏,等到晚上刮薑皮時,一個屋裏都彌漫著薑的香辣之氣。做糖醋薑一定要選擇嫩薑芽,老薑就用線穿起來,掛在廚房的牆上,幹薑有除腥去土的功效,是燒魚或燉肉必備的佐料。即使是薑皮,也不可隨便扔了,曬幹了,收進一隻盒子裏,冬天感冒了,用這些薑皮燒成紅糖薑茶,趁熱喝了,或者索性煮一鍋薑皮水,燙燙腳,出一身汗,再蒙頭大睡一場,第二天就全輕鬆了。
父親過世後,母親隨我們遷居外鄉,仍然居住在銅陵的大哥接替父親,每年都要為我們兄妹各醃一罐好薑。2007年,大哥因病逝世,每年給我們醃薑的任務就落到大嫂頭上。吃著這些薑,想到親人健在時的情形,就會有一股暖流漫過心頭。薑,就成了地處南北的親人之間傳遞親情的聖物,因此,我要感謝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