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一個大學演講,演講完畢,接下來是互動時間。有同學問我:你的文學啟蒙人或是啟蒙事件是什麼。我想了想,說,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
十一二歲時,我家隔壁搬來一對年輕的夫婦。男的姓高,在鎮上的郵電所做話務員,女的姓朱,在鎮上豆腐店做會計。這是一對令人羨慕的小夫妻,他們是雙職工,家庭收入不算太高,但相比起其他人家,是相當不錯的。小高念過高中,又喜歡舞文弄墨,被鎮上人稱作“秀才”,妻子小朱在街道業餘劇團裏是一名紅角。整個夏天,鎮上人幾乎都是在街道上乘涼,街道中間留下一條空道,兩邊擺滿了竹床涼椅之類,一整個晚上都睡在星星底下。小高會拉二胡,遇到他高興了,就將二胡拎到街道上,呀呀地拉著《賽馬》、《病中呤》或《金蛇狂舞》什麼的,有時候是黃梅調,拉黃梅調時,他妻子小朱就躍躍欲試,不停地幹咳著,有人就建議,小朱唱一個吧,你的喉嚨好。小朱看看丈夫,小高就鼓勵說,唱就唱一個嘛。小朱問,唱什麼呢,大家就說,唱小辭店吧。於是小高引了一段過門,他妻子就唱起來:“聽客人一番話珠淚下掉,好一似烈火燒身又把油澆……”
小夫妻也有不高興的時候,遇到不高興時,屋子裏天翻地覆,雞飛狗跳,多半是因為小朱在業餘劇團裏的什麼事,也是說不清楚的事,對於年輕的小夫妻來說,這是很正常的。每當他們吵架時,門口就會圍上一群勸架的人,其實多半也是來看熱鬧的。
有一次小夫妻為了一件什麼事鬧了很長時間,鬧到快要離婚的地步。有一天,小高下班時提著一掛豬肉,很遠就聽到他大聲的說話聲:“給鎮廣播站寫了篇稿子,得了五角錢稿費,就買了半斤豬肉。”門口的人都羨慕地看著他,看著他手上的那半斤豬肉。進了門,小高又把那話重複了幾遍。很快,高家屋裏就被一陣肉香彌漫著,那一對年輕夫妻一個灶上,一個灶下,又開始了卿卿我我的日子。那件事後,我對小高崇拜得五體投地。我暗暗發誓,我一定要學會寫稿子,我要用自己掙來的稿費給家裏買上肉吃。
等我上中學後,我的一個老師在他的粉筆盒上寫了一句話:一支粉筆催人老。不久,另一個老師在那粉筆盒上續上一句:半斤豬肉又回春。因為這兩句打油詩,兩位老師在“文革”中被批得半死。
聽完故事,那位同學似乎很失望,說,原來你是為半斤豬肉而寫作的呀?我知道他不信,也不屑,但我說的故事以及我當時的感受,都是真的,沒有半點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