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掌控情緒的原則和技巧(1 / 2)

受過教育的人會對很多事都懂一點,但對某些事懂得很多。

——洛厄爾,哈佛大學第22任校長

情緒是一種流動的、容易改變的心理現象,有時人們會把它與水火相類比。人們認為情緒像火,太大的話會摧毀一切,使一切會消失,太小的話會使人世間冷冰冰;情緒又會像水,適當的話能夠讓船在其中浮動,量太大的話,會把船掀翻,量太小的話,船浮動不起來。我們的情緒也不能太大或太小,我們要把情緒運用得得當,那些能夠把握情緒的人,被稱之為情緒穩定、心理健康的人。

情緒本身並沒有好與壞的區分,它是一個人適應社會的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動。情緒不當會對我們的健康、發展、進步產生不利的影響,我們要能很好地調控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情緒的管理不是要求我們去除或者壓抑情緒,而是在察覺自己的情緒後,要找到調整情緒的有效的表達方式。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們認為,情緒調節是管理和改變他人情緒的過程,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機製,使得情緒在生理、主觀、行為等方麵上發生一定的變化。情緒有正麵的也有負麵的,其中關鍵的不在於情緒本身而在於情緒的表達方式。要以適當的方法在恰當的時候表達情緒,這是正確掌控情緒的門路。

來看下麵的一個例子。

有一次,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家裏,說有一位少將斥責他偏袒一些人。林肯聽到後,說:“你應該寫一封信,狠狠地罵他一頓。”然後斯坦頓就氣憤地寫了一封信,交給林肯總統看。林肯大力地讚揚說:“對,就是這個樣子,非得好好地訓斥他一頓,你寫得好極了!”但斯坦頓把信裝進信封裏的時候,林肯卻說:“你這是幹什麼呢?”斯坦頓說:“把信寄出去啊!”“這信不能寄出去,最好的辦法是把它處理掉,我在每次生氣的時候都會寫下這樣的信,然後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漸漸地怒氣就少了。”

人也是如此,不能任由怒氣發揮。當挫折、煩惱的時候,就會有消極的情緒。一個心理素質高的人,也會有消極的情緒,隻是善於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也要學會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哈佛的心理學家認為,調節和管理情緒,但不要壓抑情緒,壓抑並不能改變了消極的情緒,相反會在內心深處積攢下來。當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破壞性地爆發出來。比如,我們會看到有一些人,平時很溫和,可忽然會脾氣暴躁,做出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事後他也會感到後悔,這就是平時壓抑情緒產生的不好的後果。壓抑也會造成更深的心理上的傷害,有可能會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

在掌控情緒的過程中,可以把那些不好的劃分為急性和慢性的情緒。因受到刺激,一觸即發,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的,可以稱之為急性的壞情緒。在有這種壞情緒的時候,要在心裏暗示和警告自己。當怒氣開始上升的時候,在心裏默默地說:“我一定要克製,一定要克製!”或者可以數數,不需要用一分鍾,你的情緒就能夠平靜下來,那時候再采取措施去處理發生的問題,就不會做出傻事了。

而慢性的壞情緒,往往是因為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事造成的。這些外在的原因不可能一下子消失殆盡,如果長期任由其滋生,不但改變不了現狀,還會使結果變得更為糟糕。我們要能很好地調控自己,使自己擺脫消極情緒的幹擾,這時候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去改變。例如到外麵去散步,聽聽音樂,或者是看看電影,打打籃球,也可以向自己的朋友傾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認為,向朋友傾訴,在哭後,會釋然很多。如果不可以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可以通過寫日記,或者是谘詢專家讓自己的壞情緒宣泄出去。除了去宣泄之外,一個人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處境讓內心好起來。一方麵你要集中去做事情,讓你沒有時間去抱怨;另一方麵,你要盡可能使你對新的生活有新的改觀。

針對急性或慢性的情緒,可以有下麵的技巧去掌控自己的情緒:

第一,可以去變化生活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