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上肢(2 / 3)

(3)關節形狀 橈腕關節屬典型的橢圓關節。

(4)關節的運動 有兩個運動軸,繞額狀軸可作屈伸運動,繞矢狀軸可作內收和外展運動,還可以作環轉運動。

5.腕骨間關節intercarpal joints 腕骨間關節由近側列腕骨(豌豆骨除外)與遠側列腕骨構成。在機能上與橈腕關節組成聯合關節,該聯合關節稱為手關節joints of hand。

手關節的運動同橈腕關節,但增大了幅度。

根據測量資料:手關節屈和伸各為85°,外展15°,內收45°。外展幅度小,是由於橈骨莖突較長的緣故。

在腕骨的掌側橫架了一條強有力的韌帶—腕橫韌帶,它與腕骨溝共同圍成腕管。管內有肌腱、神經、血管等通過,腕橫韌帶不僅保護了這些器官,而且增強了腕部的彈性。

6.腕掌關節carpometacarpal joints 腕掌關節由遠側列腕骨和五個掌骨底構成。拇指腕掌關節是典型的鞍狀關節。可做屈伸運動和外展內收運動,但上述運動都不典型。而常常做的是對掌運動,對掌運動是拇指與其餘四指的相對運動。它是人類掌握勞動工具和抓握器械等不可缺少的條件。

其餘幾個腕掌關節都是平麵關節。

7.掌指關節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s 掌指關節由掌骨頭與近節指骨底構成,共有5個。為球窩形關節,可做屈伸運動和內收外展運動。由於沒有回旋肌,以及兩側韌帶的限製,所以不能做回旋運動。

8.手指間關節interphalangeal joints of hand 手指間關節共9個,都是滑車關節,隻能做屈伸運動。關節囊背側鬆弛,掌側很緊而堅韌。因此,屈的幅度大於伸的幅度。

三、上肢肌

上肢肌按部位分為肩帶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除肩帶肌外多為長肌,起止點靠近關節,收縮時牽拉骨骼沿關節軸運動的杠杆作用明顯,較為靈活。但在體育運動中,上肢任何形式的運動大都由許多骨、許多關節、許多肌肉共同活動而實現,就肌肉活動來說,不論完成簡單的動作或複雜的動作,都是按照關節的運動軸來分群的。不論哪個關節,它的每一個運動軸都有作用相反的兩群肌肉配布著。所以,以各個環節在關節處的運動,來敘述參加活動的肌群。

(一)運動肩帶的肌群

肩帶骨通過關節、韌帶與胸廓相連,又借助肌肉與脊柱和肋骨相連,肌肉牽引肩帶骨產生的運動,增大了上肢向各個方向的運動幅度和靈活性,其中主要表現在肩胛骨的運動方麵。通常把肩胛骨垂直上提叫“上提”,前者的還原叫“下降”;把肩胛骨的肩峰向上、下角向外上運動叫“上回旋”,下角還原或向內上運動叫“下回旋”;把肩胛骨沿胸廓向前移動叫“前伸”,前伸的還原或向脊柱靠近叫“後縮”。

1.提肩帶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該群肌近固定收縮時,使肩帶上提,如做聳肩動作等。在遠固定收縮時,能使頭和脊柱側屈、回旋、伸,如做抬頭、轉頭等動作。

(1)斜方肌trapezius(見後縮肩帶的肌群)

(2)菱形肌rhomboibeus muscle(見後縮肩帶的肌群)

(3)提肩胛肌levator scapulae 起於上位四個頸椎的橫突,肌纖維向後外下方,止於肩胛骨內側角。

機能:近固定收縮時,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遠固定時,單側收縮使頸(帶動頭部)向同側側屈和轉動,雙側收縮使頸部伸直。

向上提拉杠鈴並聳肩,可發展該群肌力。

2.下降肩帶的肌群 有斜方肌下部、前鋸肌下部和胸小肌等。該肌群在近固定收縮時,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動作等;在遠固定收縮時,能提肋助吸氣。

(1)斜方肌trapezius(見後縮肩帶的肌群)

(2)前鋸肌serrabtus anterior(見前伸肩帶的肌群)

(3)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 起於第3-5肋骨的前麵,纖維向外後上方行,止於肩胛骨喙突。

機能:近固定收縮時,拉力方向朝內前下方,其旋轉分力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遠固定收縮時,拉力方向朝外後上方,能提肋助吸氣。

發展該群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參閱使肩帶前伸的肌群。

3.使肩帶後縮的肌群 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該群肌在近固定收縮時,可使肩胛骨脊柱緣向脊柱靠攏,如做擴胸和飛鳥展翅等練習;在遠固定時,單側收縮使脊柱側屈和回旋,雙側收縮使脊柱伸,如抬頭挺胸等。

(1)斜方肌trapezius 位於項部和背部的淺層。

起點 枕外隆凸,項韌帶、第七頸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點 鎖骨外側端,肩峰和肩胛岡。

機能 近固定收縮時,上部纖維的拉力朝內上方,其旋轉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後縮、上回旋;中部纖維的拉力水平向內,使肩胛骨後縮;下部纖維的拉力朝內下方,其旋轉分力使肩胛骨下降、後縮、上回旋。三部纖維同時收縮,使肩胛骨後縮和上回旋。

遠固定時,單側收縮使頭和脊柱向同側屈和向對側回旋;雙側同時收縮,使頭和脊柱伸直,可以預防和糾正駝背。

(2)菱形肌rhomboibeus muscle 位於斜方肌深層,起於下兩個頸椎和上四個胸椎的棘突,纖維向外下行,止於肩胛骨的脊柱緣。

機能 近固定收縮時,拉力向內上方,使肩胛骨後縮、上提、下回旋;遠固定收縮時與斜方肌相同。

可以采用負重擴胸、俯立持啞鈴做飛鳥展翅練習等發展該肌群的力量;采用衝拳、單手握肋木向同側轉體等練習發展該群肌的伸展性。

4.使肩帶前伸的肌群 有前鋸肌、胸小肌等。該肌群在近固定收縮時,使肩胛骨前伸,如做衝拳、擲出器械等動作;在遠固定收縮時,可提肋助吸氣。

(1)前鋸肌serrabtus anterior位於胸廓的外側麵。

起點 上位8-9肋骨的外側麵,纖維斜向上後內方。

止點 肩胛骨的內側緣和下角的前麵。

機能 近固定收縮時,拉力向前外下方,其旋轉分力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遠固定收縮時,提肋助吸氣。

(2)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 (前已述及) 采用實力推、俯臥撐等練習可發展肩胛骨前伸肌群的力量;擴胸或單手握肋木向對側轉體可發展該群肌的伸展性。

5.使肩帶上回旋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纖維及前鋸肌下部纖維。

斜方肌上部和前鋸肌下部纖維在近固定收縮時,分別牽拉肩胛骨的外角和下角,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完成遊泳劃臂的肩部動作;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的纖維近固定收縮時,拉力分別作用於肩胛岡的外側端和內側端,同樣也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

可采用負重側上舉、實力推等練習發展肩胛骨上回旋肌群的力量;分別采用擴胸和單手握肋木向同側轉體等練習來發展該肌群伸展性。

6.使肩胛骨下回旋的肌群 有胸小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等。近固定收縮時,胸小肌拉力向下,作用於肩胛骨外側角;菱形肌和提肩胛肌拉向內上,作用於肩胛骨內緣和內角,形成使肩胛骨下回旋的力偶。

采用拉橡皮筋向後劃臂、引體向上、爬繩等練習,可發展肩胛骨下回旋肌群的力量;采用單杠懸垂等練習可發展其伸展性。

活動肩帶的肌群的重要性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使肩胛骨活動以增大肩關節和上肢的運動幅度,二是使肩胛骨固定,為上肢和肩關節建立穩定的支撐點。在體育運動中,各種投擲和揮臂擊物動作,都需要肩胛骨的上提、下降、前伸和上回旋、後縮和下回旋等來增大上肢活動範圍,以獲得最佳運動效果;舉重的挺舉動作,需要肩胛骨先上提和上回旋,然後才能完成上舉;做手倒立和舉重等動作,必須固定肩胛骨,為上肢和軀幹建立穩固的支撐點,要求活動肩帶的肌肉有力收縮,保持肩胛骨穩定,所以要注意發展這些肌群的絕對力量和爆發力。

(二)運動肩關節的肌群

1.屈肩的肌群 有胸大肌、三角肌前部、喙肱肌和肱二頭肌長頭等。近固定收縮時,使上臂完成前平舉動作;兩上臂若處於上舉位置,遠固定收縮,則使軀幹向上臂靠攏,完成引體向上、爬繩爬杆等運動。

(1)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 位於胸前皮下。

起點 鎖骨內側半、胸骨側緣和上六肋軟骨、腹直肌鞘前壁,纖維向外後方集中。

止點 肱骨大結節脊。

機能 近固定收縮時,向內前拉引肱骨,使上臂屈、內收和旋內;遠固定收縮時,拉引軀幹向上臂靠攏,或提肋助吸氣。

(2)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位於肱二頭肌短頭內側深麵,起於肩胛骨喙突,止於肱骨內麵中部,近固定收縮使上臂屈和內收。

(3)肱二頭肌長頭(見屈肘肌群)

(4)三角肌前部(見外展肩的肌群) 采用雙杠支撐擺動臂屈伸、臥推和引體向上等輔助練習,可發展屈肩肌群的力量;采用單杠背手轉肩懸垂、單手握肋木向對側轉體等輔助練習可發展其伸展性。

2.伸肩的肌群 有三角肌後部、背闊肌、大圓肌、小圓肌、岡下肌、肱三頭肌長頭等。近固定收縮時,該肌群可使上臂向後伸或後擺;兩上肢處於上舉位時,遠固定收縮則可拉引軀幹向上臂靠攏,完成單杠引體向上動作。若與屈肩肌群一起遠固定收縮,可以完成“十字支撐”運動。

起點 第七胸椎至骶骨的所有椎骨棘突,髂棘和下位兩肋外麵,纖維向外上前方集中。

止點 肱骨小結節脊。

(1)背闊肌latissimus dorsi 位於軀幹背麵及側麵的腰背部皮下。

機能 近固定收縮時,向後內下方拉引肱骨,使上臂伸、內收、旋內;兩上臂處於上舉位時,遠固定收縮,則拉引軀幹向上臂靠攏(引體向上)或提肋助吸氣。

(2)大圓肌teres major 起於肩胛骨下角背麵,纖維與背闊肌走向一致,並共同止於肱骨小結節脊,機能與背闊肌基本相同。

(3)岡下肌infraspinatus和小圓肌teres minor 兩肌位於岡下窩內,分別起於岡下窩和肩胛骨外緣,纖維外前上方行,止於肱骨大結節。近固定收縮使上臂伸、內收、旋外。

采用單杠引體向上,向後拉拉力器或橡皮筋可發展伸肩群的力量;采用壓肩或單杠懸垂可發展其伸展性。

3.外展肩的肌群 有三角肌和岡上肌。近固定收縮時,使上臂外展,如側平舉;遠固定收縮可完成單臂手倒立或鞍馬單臂支撐向對側擺體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