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上肢(3 / 3)

(1)三角肌diltoid位於肩部皮下,圍繞肩關節周圍,分前中後三部。

起點:鎖骨外側端、肩峰和肩胛岡。

止點:肱骨體外側的三角肌粗隆。

機能:近固定收縮時,前部纖維使上臂屈、內收、旋內;後部纖維使上臂伸、內收、旋外;中部纖維使上臂外展至水平位。

(2)岡上肌supuaspinatus 位於岡上窩並起於此處。纖維水平向外止於肱骨大結節。機能同三角肌中部纖維。

采用負重直臂側平舉或向上拉橡皮筋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群力量;吊環倒懸垂或單手握肋木向同側和向對側轉體等練習,可發展其伸展性。

4.內收肩的肌群

有胸大肌、背闊肌、大圓肌、小圓肌、岡下肌和肩胛下肌。該肌群近固定收縮時,使上臂內收,完成投擲標槍、手榴彈、排球扣球等的“鞭打”動作;遠固定收縮時,拉引軀幹向上臂靠攏,如引體向上、爬繩爬杆或阻止軀幹下落,完成“十字支撐”練習等動作。

(1)胸大肌、背闊肌、大圓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已於前述及。

(2)肩胛下肌subclavius位於肩胛下窩內並起於該處,纖維向外上方行,止於肱骨小結節。近固定收縮使上臂內收、旋內。

采用“十字支撐”、引體向上等練習可發展內收肩肌群的力量;采用單杠或吊環懸垂可發展其伸展性。

5.內旋肩的肌群 有肩胛下肌、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背闊肌、大圓肌。

近固定收縮時,該肌群使上臂旋內,參與完成投擲標槍、手榴彈、排球扣球等動作;遠固定收縮時,使軀幹向支撐臂一側靠攏並回旋,如鞍馬旋轉等動作。

采用發展伸肩肌群和屈肩肌群力量和伸展性的方法,同樣可發展內旋肩帶的肌群力量和伸展性。

6.外旋肩的肌群 有三角肌後部、岡下肌、小圓肌。當近固定收縮時,使上臂旋外,如參加投擲標槍前的引臂動作;遠固定收縮,使軀幹向支撐臂一側靠攏並向對側回旋,如雙杠支撐後擺下等動作。

發展外旋肩肌群力量和伸展性的方法,同伸肩肌群。

肩關節是人體最靈活的關節。體育運動中既需要肩關節的靈活性,又需要肩關節的穩定性,因此發展肩關節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對加固肩關節和預防運動損傷都有重要意義。此外,在肩關節周圍的滑液囊和被稱為肩袖的肌肉,對加固關節和預防損傷也有重要意義。

(1)肩袖 由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大圓肌分別經過肩關節的前麵、上麵和後麵,緊貼關節囊並有部分纖維織入關節囊,可以牽拉關節囊防止關節骨活動損傷關節囊的結構,稱肩袖。

(2)滑液囊 有三角肌下滑液囊、肩峰下滑液囊和肩胛下肌腱滑液囊等,減少肌腱與關節骨間的摩擦。

(三)運動肘關節的肌群

1.屈肘肌群 有肱二頭肌、肱肌、肱橈肌和旋前圓肌。近固定收縮時,使前臂屈,如完成負重彎舉動作;遠固定收縮時,使上臂向前臂靠攏,完成單杠引體向上動作等。

(1)肱二頭肌biceps brachii 位於上臂前麵皮下,分長、短二頭。

起點 長頭起於肩胛骨的盂上粗隆,短頭起於肩胛骨喙突。

止點 橈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機能 近固定收縮時,使上臂在肩關節處屈,前臂在肘關節處屈並旋後;遠固定收縮時,使上臂向前臂靠攏。

(2)肱肌brachialis 位於肱二頭肌深麵。

起點 肱骨前麵下半部。

止點 尺骨粗隆。

機能 近固定收縮時,使前臂屈;遠固定收縮時使上臂在肘關節處屈。

(3)肱橈肌brachioradialis 位於前臂外側皮下。

起點 肱骨外上髁上方。

止點 橈骨莖突。

機能 肱橈肌除了屈肘功能外,還有前臂旋轉的作用。由於它位於前臂外側正中,當前臂處於旋前位時,它具有使前臂旋後的作用;當前臂處於旋後位時,它具有使前臂旋前的作用。

(4)旋前圓肌pronator teres 位於前臂前麵上部皮下。起於肱骨內上髁,止於橈骨體中部外側。除屈肘作用外,當近固定時,能使前臂旋前。

采用負重彎舉、引體向上練習可發展屈肘肌的力量;采用後壓臂等練習可發展其伸展性。

2.伸肘肌群

有肱三頭肌和肘肌。近固定收縮時,使前臂伸,完成推鉛球、衝拳等動作;遠固定收縮時,使上臂伸,完成俯臥撐的撐起或倒立推起等動作。

(1)肱三頭肌triceps brachii 位於上臂後麵皮下,分長頭、內側頭和外側頭。

起點 長頭起於肩胛骨盂下粗隆,外側頭起於肱骨體外上部,內側頭起於肱骨體內下部。三頭合為一腱。

止點 尺骨粗隆。

機能 近固定收縮時,使前臂於肘關節處伸,長頭使上臂在肩關節處伸;遠固定收縮時,使上臂在肘關節處伸。

(2)肘肌anconeus位於肘關節後外下方皮下。起於肱骨外上髁,止於恥骨背麵上部。伸肘機能同肱三頭肌。

采用負重臂屈伸,倒立推(或稱倒立臂屈伸)等練習可發展伸肘肌群的力量;采用屈肘臂上舉等練習可發展其伸展性。

(四)運動橈腕關節的肌群

1.屈腕的肌群 有橈側腕屈肌、掌長肌、尺側腕屈肌、指淺屈肌、指深屈肌等。近固定收縮時,使手在腕關節處屈。如投擲或扣球中的屈腕動作。

該肌群大多起於肱骨內上髁和前臂筋膜(深部屈肌起於尺骨和骨間膜),長短不一,分別止於掌骨、指骨掌麵。近固定收縮時,屈腕(或屈指),並參加固定橈腕關節和肘關節。

采用反纏重錘或反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屈腕肌群的力量。

2.伸腕的肌群 有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伸指總肌、尺側腕伸肌、拇長伸肌、拇短伸肌、食指和小指固有伸肌等。近固定時使手在腕關節處伸,如乒乓球、羽毛球等的反手扣球動作。

該群肌分深淺兩層。淺層大多起於肱骨外上髁,深層起於橈、尺骨背麵和骨間膜,分別止於掌骨和相應指骨背麵。近固定收縮時,可使腕關節伸,小指、食指、拇指伸及拇指外展;遠固定收縮時,可加固橈腕關節和肘關節。

采用正纏重錘和正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以發展伸腕肌群的力量。

3.外展腕的肌群 有橈側腕屈肌、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拇長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長伸肌。這些肌肉由前臂抵達拇指和掌骨均經過橈腕關節矢狀軸的橈側。近固定收縮時,使手(拇指)在腕關節處外展,如完成乒乓球正手扣殺時的腕部動作等。

發展練習同屈、伸腕肌群或負重腕外展。

4.內收腕的肌群 主要有尺側腕屈肌和尺側腕伸肌。兩肌由前臂尺側經橈腕關節矢狀軸尺側抵達腕骨和掌骨。近固定收縮時使手內收,實現擲標槍出手時的腕部動作等。發展練習同屈、伸腕肌群或負重腕內收。

(五)手肌

手肌主要位於手的掌側麵,都是一些短小的肌肉,但具有較大的力量,對抓握器械的項目如體操、舉重、摔跤等,有重要意義。手肌分內、中、外三群(圖)。①外側群在拇指側形成隆起,叫魚際,可使拇指屈、外展、內收和對掌運動。②中間群在手掌中部凹陷處形成掌心,可使手指在掌指關節處屈伸及向中指靠攏和分開。③內側群在小指側形成隆起,叫小魚際,可使小指屈、外展和對掌運動。

四、發展上肢力量和伸展性的練習

(一)發展上肢肌肉力量的練習

當進行以下練習時,可分別發展上肢各部位肌肉的力量。

1.肌肉近固定的練習 提拉杠鈴聳肩;負重直臂側上舉;負重擴胸;拉不同方向的拉力器(或橡皮條);持啞鈴俯立直臂平舉;臥推杠鈴;仰臥持重物直臂水平屈;負重直臂前屈後伸;實力推舉杠鈴;負重彎舉(負重前臂屈伸);反握負重腕屈伸;正握負重腕屈伸;反纏重錘;正纏重錘;手抓放鉛球。

2.肌肉遠固定的練習 單杠引體向上;雙杠支撐擺動臂屈伸;俯臥撐;爬繩;爬倒立。

(二)發展上肢肌肉伸展性的練習

當進行以下練習時,可分別發展上肢各部位肌肉的伸展性。

1.肌肉近固定的練習 各種徒手體操中活動肩、肘、腕和手關節的動作練習;雙手握體操棒的各種活動。

2.肌肉遠固定的練習 單手或雙手握肋木(或其他固定物)直臂壓肩;單手或雙手向下後握肋木向前探肩;單手或雙手向上後握肋木向前探肩;單手直臂高舉握橡皮條(或同伴握手)做投擲動作;與同伴互抱俯立壓肩。

“基本概念”

1.關節盂唇:附著在關節盂周緣的纖維軟骨環。

2.肩袖: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大圓肌分別經過肩關節的前麵、上麵和後麵,緊貼肩關節囊並有部分纖維織入關節囊所形成的結構稱為肩袖。它可以牽拉關節囊,防止關節骨活動損傷關節囊。

“重點難點”

1.上肢骨的組成和數量及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橈骨上的主要形態結構(如關節麵、結節、粗隆等);

2.肩關節、肘關節和橈腕關節的組成、輔助結構、形狀和運動及使肩帶、肩關節、肘關節和橈腕關節運動的肌群;

3.斜方肌、前鋸肌、三角肌、背闊肌、胸大肌、肱二頭肌、肱肌、肱三頭肌、伸腕肌、屈腕肌的位置、纖維走向、功能和發展練習法。

“複習思考題”

1.上肢骨骼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包括哪些骨?

2.肩關節的組成如何?屬何種關節?能做哪些運動?請舉例說明。

3.肘關節的組成如何?屬何種關節?能做哪些運動?請舉例說明。

4.腕關節的組成如何?屬何種關節?能做哪些運動?請舉例說明。

5.肩胛骨做各種運動時,各有哪些主要肌肉參加工作?怎樣發展其力量?

6.使上臂在肩關節處屈的肌肉有哪些?怎樣發展其力量?

7.前臂以肘關節為支點做各種運動時,各有哪些肌肉參加工作?怎樣發展其力量?

8.說明實力推練習時的上推動作,上肢各環節是怎樣運動的。各有哪些肌肉參加工作?

9.上臂以肘關節為支點,可做哪些運動?各有哪些主要肌肉參加?怎樣發揮其力量?

10.說出哪些環節可在橈腕關節處運動,可做哪些運動?各有哪些主要肌肉參加?

11.何謂肩袖?說出它的功能。

12.試述斜方肌、背闊肌、胸大肌、三角肌、前鋸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肱肌的位置、功能和發展其肌力的輔助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