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掌握科學的用藥原則 提高警惕,遠離“魔鬼時間”
1.警惕“魔鬼時間”——清晨
研究發現,清晨是心腦血管病發病率最高的時間段,要比其他時間段高出50%左右,因此,國外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病研究專家們把清晨叫做“魔鬼時間”。
人體的生理、心理變化,與日出日落、白天黑夜的交替變化密切相關。每當旭日東升的時候,體內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開始升高,交感神經一興奮,心跳就會加快,血壓也會上升,心肌耗氧量隨之增多。因為,人們白天要勞動、要工作,這些生理上的變化都是為白天活動做準備,等太陽落山後,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就會大大降低。研究還發現,周末和星期一這幾天,心肌耗氧量也會增多,這與周末暴飲暴食、活動多、熬夜等不規律的生活有關,而到了星期一,又要開始上班,從不規律變為規律,這個跨度也會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多。
一年四季中,冬季氣候寒冷,溫度很低,外周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腦出血就多;夏季,炎熱酷暑,出汗多,血液濃縮、黏稠度增高,尤其是初夏天氣突然變熱時,機體一時不能充分適應,往往也很容易發生腦血栓等意外。
一天當中,血壓一般到上午9~11點左右達到高峰值;中午12點吃完飯後休息一會兒,血壓就會降下來;到了下午4~6點,又會出現一個小高峰;在夜裏10~12點以後,血壓再次下降,淩晨2點時處在最低。而人的整體功能最佳狀態是在下午,尤其在3~5點的時候最活躍。
此外,經過一夜睡眠,夜間呼吸、出汗和泌尿後,機體的水分會大量丟失,血液黏稠度會漸漸增高,在天亮時會達到最高值。因此,早晨醒來時,要及時補水。
總之,人體的生物節律在每天、每周、每年的不同時段,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波動,這與健康有很大的關係,對於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在防治的過程中,應該特別注意,尤其是血壓波動的高峰期——清晨,以防意外事件的發生。
2.如何在生活中遠離“魔鬼時間”
(1)注重清晨的“不適感”
臨床研究中發現,為數不少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早上起床後,已發覺身體不適,渾身不對勁,但往往不當回事,或是簡單地認為晚上沒有睡好,起床太猛就忽略這種不適的感覺。事實上,這種忽視或是忽略身體不適的做法,是很危險的事,甚至會帶來嚴重的後果。高血壓患者起床後,如時常有胸悶、頭暈、頭疼等不適症狀時,應留意觀察,並及時用藥,如果症狀仍得不到好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