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居家自療手冊36(1 / 1)

在生活中掌握科學的用藥原則

采用藥物降壓是目前治療高血壓的主要措施,病情一旦被確診,絕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然而,在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高血壓患者,在長期服藥後,仍無法把血壓控製在理想範圍內。出現這一現象,並不是因為降壓藥不管用,而是因為患者忽略了治療中的幾個關鍵問題,比如服用什麼藥、服用多少、服用方式等。因此,隻有對症服藥,服對藥,才能把血壓控製在理想水平。

1.常用的有效降壓藥物

降壓藥物的種類很多,再加上一種藥物往往有商品名、通用名、化學名等,常常容易使患者在購買或服用時混淆。因此,患者購藥時,一定要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弄清藥物的種類,服藥一定要遵醫囑。

目前常用的降壓藥物主要有以下七大類:

在服用抗高血壓藥物後,患者及家人應注意觀察藥物的副作用,尤其是初次用一種藥物時。需要說明的是,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要因為藥物的副作用就拒絕服藥治療,其實,所有抗高壓藥均有潛在的副作用,但並不是所有服藥的患者都會出現藥物的副作用,即使出現副作用,其輕重程度也會因人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醫生在患者配藥時,就充分考慮到了藥物的副作用及患者的承受能力,所以,患者大可不必為此擔心。

2.對症選藥才能安全降壓

不少高血壓患者同時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中風、腎病等。這類患者在選藥時,更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選擇,綜合平衡治療,即所服的降壓藥不可加重其他病的病情,而治療其他病的藥物也不要引起血壓升高。

美國關於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JNC),對高血壓藥物選擇提出了以下建議:

此外,伴有抑鬱症的高血壓患者不宜選擇β-受體阻滯劑;伴有痛風的患者不宜使用利尿劑;合並妊娠的患者不宜服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及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和利尿劑。

由此可見,高血壓病本身的複雜性決定了用藥的複雜性,尤其是合並有各種並發症的高血壓患者應該因人、因病而異,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地選擇降壓藥物,才有助於平穩降壓,穩定病情。

3.生活中科學用藥的注意事項

抗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往往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高血壓患者在新生活中,還應注意以下用藥事項:

(1)養成良好的用藥習慣

患者在服用藥物降壓時,最大的誤區就是血壓高時服藥,正常時就自行停藥。其實,在治療期間血壓降到正常,並不意味著病情治愈了,盲目停藥,往往過不了多久,血壓就又會反彈升高,甚至還會出現“反跳”現象,即停藥後血壓甚至超過以前的水平。因此,患者要養成按時、長期堅持用藥習慣。

(2)科學地調整用藥時間

研究表明,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在清晨醒後變化最大,可以在數分鍾之內上升2~5千帕,中午過後,血壓會自行下降,這種血壓變化規律會使患者在早晨或夜間發生腦出血等意外。傳統的每日3次的服藥方法大多沒有考慮患者的血壓變化規律,隻是一味地考慮降低血壓,結果往往使清晨血壓控製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間血壓常偏低。效果比較好的現在的服藥方法是,每天清晨醒後一次性服藥,可有效防止早晨醒後的血壓劇烈變化,使血壓處於比較平穩的狀態,因此效果較好。生活中,患者還應堅持定期測量血壓,根據自己血壓變動的規律,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地調整用藥時間。

(3)用藥劑量要控製

降壓藥物應先從小劑量開始,服用一段時間後,如果血壓降不下來或控製不到目標血壓,可考慮加大劑量或兩種藥物聯合服用;當血壓降到理想水平後,應堅持平穩一段時間,以兩個月左右為宜,其間血壓始終保持平穩,則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減小劑量或是減掉一種藥物,做到用“最小劑量”的降壓藥將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

(4)堅持綜合療法

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輔之以堅持飲食、運動等非藥物的療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實施“降壓”,鞏固降壓成果,實行控製體重、合理膳食、戒煙限酒、清淡少鹽、情緒樂觀等科學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