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儲備庫
高血壓患者,不宜做吃力的運動,過於吃力會使血壓大幅上升,甚至還會誘發心肌梗死等並發症。科學的做法是“微笑輕鬆地運動”,即在運動中平穩而有規律地呼吸,不會喘個不停,心髒不會劇烈跳動,能夠輕鬆持續地運動。微笑輕鬆運動不容易引起心髒缺氧,不必擔心關節或肌肉受傷,安全性較高,無論是輕度還是中度高血壓患者都可以安全進行。
中醫中藥與高血壓的辯證治療
目前的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治療高血壓,中、西醫治療各有優勢,亦各有局限。西藥治療高血壓,往往能很快使血壓下降,甚至恢複正常,但在改善頭暈、頭痛等症狀上效果欠佳;中醫中藥降壓雖然慢一些,但它以辨證施治為基礎,強調整體治療,症狀改善相對比較理想,治療成果容易鞏固。從這個角度上講,中醫治療高血壓不單著眼於血壓的下降,更著眼於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對於高血壓的治療,我們主張中西醫結合,以中醫為主。
1.正確認識中醫藥對高血壓病的治療
中醫藥治療高血壓,通常從患者的具體病症出發,采用辨證施治的方法,以中藥複方、調整體內環境、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等整體調理為主要特點,針對不同類型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中醫治療是著眼於整體治療,藥物的副作用小。除了藥物治療外,中醫還有一些有特色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如針灸、理療、推拿等,這些治療方法已被證實具有相當好的療效,不論單獨運用還是配合藥物治療,都是很好的選擇。
當然,我們不能就此誇大中醫在治療高血壓方麵的作用,以下兩點,是我們必須要牢記的。
首先,迄今為止,和西醫一樣,中醫藥還不能根治高血壓,單純使用中藥而完全排除西藥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合理的,患者切不可盲目迷信廣告宣傳的所謂中藥偏方、民間秘方可根治高血壓,且永不反彈的說法。
其次,是藥三分毒,中藥也是有副作用的,隻是比西藥小而已,對高血壓病的治療應采取綜合手段,而不能僅僅依賴於藥療,哪怕是使用中藥。
2.用有降壓作用的常見中草藥
(1)杜仲
◎藥理:味甘性溫,含有杜仲膠、生物堿、樹脂等有助於血管擴張、平穩降壓、降血脂的物質成分。若與枸杞等配伍使用,降壓效果會更好。
◎用法:適用於眩暈伴腰酸腿軟的患者,常用量為10~15克,用水煎服。陰虛火旺者慎用。
(2)銀杏葉
◎藥理:含有莽草酸、白果雙黃酮、異白果雙黃酮、甾醇等成分。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對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症及冠心病心絞痛等有很好的療效。
◎用法:單用,從藥店購買經過加工、處理後的銀杏茶,用沸水衝泡代茶飲,常用量每日5~10克。
(3)黃連
◎藥理:內含的黃連素可直接擴張血管、抗。腎上腺素、抑製升壓反應和血管運動中樞而降壓;同時還可擴張腎血管,改善腎血流量、抗高血壓、降低血糖,對伴有心身疾病、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用法:黃連堿4克每天分3次口服,14天為一個療程,脾虛便溏者慎用。
(4)葛根
◎藥理:內含葛根素,可起到降壓、改善腦血流量及基底動脈循環、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適用於高血壓伴冠心病及腦血流供應不足的患者,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險。
◎用法:葛根20克,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30天為1個療程。對改善高血壓頸項強痛、頭暈頭痛、耳鳴、肢麻有很好的療效。
(5)野菊花
◎藥理:味苦辛,性微寒。含有多種揮發油,油中含有樟腦、樟烯、當歸酸酯,可通過對抗腎上腺素,擴張血管和抑製血管運動中樞,起到明顯的降壓作用。
◎用法:常用量為10~15克,用沸水衝泡後代茶飲用,適用於頭痛、眩暈、目赤等症。
(6)鉤藤
◎藥理:內含具有降壓作用的鉤藤堿、異鉤藤堿、去氫毛鉤藤堿等成分,與西藥中的鈣離子及抗降壓藥物相似,但無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