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取鉤藤30克,用水100毫升煎10分鍾,早晚分服,30天為1個療程。
(7)石決明
◎藥理:內含碳酸鈣、氨基酸、膽素及殼角質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可通過鎮靜、擴張外周血管、增加利尿、調節鈣代謝等途徑發揮降壓作用。
◎用法:常規用量15~30克,用水100毫升煎10分鍾,早晚分服。適用於肝腎陰虛、肝陽上亢、頭昏目眩、目赤、便秘、煩躁者,可與菊花、鉤藤、生地等配伍。
(8)丹參
◎藥理:含有丹參酮、隱丹參銅、丹參酚及水溶性成分丹參素等成分,可擴張冠狀動脈、抗心肌缺血和降低血壓。
◎用法:常用量為5~15克,煎服或用沸水衝泡後代茶飲用,適用於胸悶、頭痛、舌暗等有淤血阻滯症狀的患者。
3.中醫對高血壓病的辨證治療
中醫認為,高血壓病是因情誌內傷、飲食不節、勞倦損傷,或因年老體衰、腎精虧損等導致髒腑陰陽平衡失調,風火內生,痰淤交阻,氣血逆亂所致。治療時通常分以下幾種類型進行辨證施治:
(1)肝陽上亢型
◎症狀:以血壓升高兼見眩暈,伴頭目漲痛、麵紅耳赤、煩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細為辨證要點。
◎辨證施治:宜用平肝潛陽、滋養肝腎法。
◎對症驗方:
天麻鉤藤飲
組成:天麻6克,黃芩6克,鉤藤9克,茯神9克,益母草9克,牛膝12克,杜仲12克,菊花12克,夜交藤12克,石決明20克。
用法:用1000毫升水先煎石決明約20分鍾,再煎煮其他藥,最後煎煮鉤藤5分鍾,取汁400毫升,每日1劑,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決明海帶湯
組成:草決明30克,泡發海帶200克。
用法:用400毫升水煎煮,煎成200毫升,每日1劑,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2)陰虛陽亢型
◎症狀: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眩暈,伴頭痛耳鳴,腰膝酸軟,舌紅少苔,心悸失眠,脈弦細為辨證要點。
◎辨證施治:宜用滋補肝腎、養陰填精法。
◎對症驗方:
玄參天冬湯
組成:白芍12克,玄參15克,天冬15克,牛膝15克,茵陳15克,槐花15克,茺蔚子15克,生地18克,丹參18克,代赭石25克,夜交藤25克,牡蠣30克。
用法:用1500毫升水先煎煮代赭石、牡蠣10分鍾,再煎煮其他藥,煎成450毫升,每日1劑,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枸杞白果飲
組成:枸杞18克,白果7粒。
用法:加適量清水小火煮20分鍾左右,每日臨睡前服下。
(3)陰陽兩虛型
◎症狀:以血壓升高兼見頭痛,眩暈耳鳴,精神委靡,健忘少寐,腰腿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舌淡紅或腫胖,脈沉細為辨證要點。
◎辨證施治:宜用滋陰助陽法。
◎對症驗方:
玉竹黃芪湯
組成:枸杞12克,玉竹、黃芪、山藥、杜仲、牛膝、山萸肉、鹿角膠(烊化)、益智仁、巴戟天各15克,龜板膠(烊化)、熟地黃、桑寄生各20克。
用法:用1500毫升水煎煮,取汁400毫升,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
(4)痰濁中阻型
◎症狀: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頭漲、沉重如裹、胸悶多痰、肢體沉重麻木、苔膩、脈滑為辨證要點,此證多見於肥胖型高血壓病患者。
◎辨證施治:宜用化痰祛濕、健脾和胃法。
◎對症驗方:
白術甘草湯
組成:白術15克,甘草12克,天麻10克,半夏15克,橘紅15克,茯苓15克,生薑3片,紅棗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