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年三十,虎年祝福各位看官:非常感謝您對長江的支持和照顧,值此新春佳節之即,祝您新年愉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幸福!請你把這最誠摯的祝福帶在身邊,讓幸福永遠圍繞在你身邊!】
對於愛國青年還是要鼓勵和嘉獎的,所以元帝封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了他一千人的糧食和三千匹布作為北伐物資,但是半個兵都沒有——想要北伐,自覓兵士武器!在這種情況下,北伐的結果可想而知。
而庾亮就圓滑得多,他積極經營江南,想等時機成熟,在此期間,他多次於來犯的石勒作戰,取得了不錯的戰果,更是獲得了晉帝的重用和倚仗。他於鹹和年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鎮邊時建有庾樓,樓下有三嘯堂,乃是取庾家三虎之意——庾亮的弟弟庾懌、庾冰和他兒子庾彬是三員猛將,並稱“江州三虎”——樓南有一古槐,據傳是楚懷王時代屈原被放逐時所植。庾亮平素也愛以屈大夫的事跡和情操自勉,甚至將其寫入了家訓。
老百姓是最樸實的,隻要你真心對他們,他們就會銘記你。庾亮的付出有了回報——宇之知道,後世九江仍有因之命名的“庾亮南路”、“庾亮北路”,可謂是流芳百世了。
庾樓為古代江州名勝之一,詩人墨客也多愛登樓眺望飲酒吟詩——白居易在任江州司馬時,詩中曾多次提到庾樓,如“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樓”,“三百年來庾樓上,曾經多少望鄉人。”如果不是忠心為國的老臣,怎麼會這樣受人愛戴,被人記住?你何時聽過有人詩中歌詠蔡京、秦檜的?
庾羲是個典型的士族子弟,好清談,愛書法,平日對鍾王(鍾繇、王羲之)的字很是推崇,如今見到玄之更是愛屋及烏,,豈肯輕易放過,定要找機會好好暢談一番。於是庾羲和玄之不免多敘了幾句,卻聽有人喊他:“三弟,快隨我走。”
原來是庾龢見庾羲落在了後頭,恐他一會不至失儀,出言催促道。玄之也向庾龢遙遙施一禮,庾龢不知他是誰,但是看他形容氣度不凡,知道非等閑人物,也微笑致意還禮。
庾羲很是歉意地向玄之道:“阿玄,今日都是有事在身,改日再聊。”又看向宇之,笑道:“阿宇和阿玄,看起來真是一對璧人,或許是能續寫‘連壁接茵’的佳話呢。好,王氏有你們這樣的子弟,真是好!”
宇之有點哭笑不得,玄之比自己不過大了八九歲,庾羲卻和他像是平輩論交一般,相談甚歡,對自己就一副長輩派頭很足,拍拍肩膀勉力一下,仿佛是“好好幹,我很看好你哦”的意思。
不過這還不算最慘,凝之才叫鬱悶,庾羲不認識他,從頭到尾就沒怎麼說過話,甚至連走的時候還將他遺忘了。這……也不能完全怪他,任何人看到兄弟三個之後,都會選擇性遺忘凝之,因為他看起來比另外兩人失色多了。
其實凝之無論外貌還是品行都是相當不錯的,隻不過他的外在表現完全被老大和老五給遮蓋下去了——在夜幕中,你看見月亮旁邊的星星,哪怕它比北極星還要亮,你都不會去注意它第二眼,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