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的呐喊(3 / 3)

李氏獎學金的評審結果文科的得獎人是英文係助教夏誌清。名單公布後,據夏公在《紅樓生活誌》所說:“至少有十多位講師、教員聯袂到校長室去抗議,夏誌清是什麼人,怎麼可以把這份獎學金由他領去?胡校長雖然也討厭我是教會學校出身,做事倒是公平的,沒有否決評選委員會的決定。”

其實胡校長的“偏見”,看來倒不是夏公出身教會學校,因為燕京、嶺南和聖約翰這三家都是教會學校。胡先生“看不過眼”的可能是滬江不是什麼“重點大學”。夏先生自己也說過:“今天滬江大學停辦已有五十四年了,畢業生間以從事學術研究而出名的一向就不多。在英美著名大學英文係拿到博士學位的,想來就隻有張心滄同我二人。”

胡校長雖然沒有否決評選會的決定,對教會學校的“餘恨”未消,竟認為像哈佛、耶魯這些學校夏公簡直不用申請,因為李氏獎學金隻有兩年,連個碩士學位都拿不到的。胡校長沒有“胡說八道”,因為新任的北大英文係副教授王岷源是個國立大學的畢業生,在耶魯讀了四年才拿到碩士學位。

夏公在耶魯苦讀三年半,拿到博士學位,但並沒有從此一帆風順。他先在社區學院教英文,又在密芝根大學的東亞係跑過一年的“龍套”,做“訪問講師”。上文說過夏公是張愛玲的伯樂。夏公一生也遇過他自己的伯樂。當年如果不是蘭蓀(John Crowe Ransom)和燕卜蓀兩位教授鼎力推薦,憑常識看,一個出身“寒門”的大學畢業生諒也無門路走進耶魯的廟堂。

早年英譯《紅樓夢》(節本)的哥大東亞係教授王際真1960年時行將退休,開始“暗地”物色繼任人選。這時《小說史》還在最後的製作階段。有位負責審稿的資深教授跟王際真聊天時對這本書稱讚有加。王際真心念一動,跑到耶魯大學出版社要求看清樣。在半個小時的空當內,他隻能匆匆瀏覽了序言和魯迅那一章。1961年2月13日王際真發信給夏公,恭賀他在這領域裏做了“開創性的工作。……你的評價十分正確,文筆又是那麼優美,不僅優於所有中國人,而且在所有學術圈子裏也是出類拔萃的”。

如果夏公讀張愛玲和錢鍾書有“石破天驚”的發現,那是因為他“離經叛道”。“新批評”學者苦讀細品見山不是山,往往能在字裏行間的細微處察看到茫茫宇宙的玄機。華茲華斯論“瘋子”布萊克有言,“這家夥毫無疑問是瘋子,但他的狂癡處有些東西比拜倫和司各特的清醒更能引起我的興趣”。這位田園詩人是在苦讀細品後才得到這個印象和結論的。夏公於1962年獲聘為哥大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