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宮長春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後又多次修整。鹹豐九年(1859年)拆除長春宮的宮門長春門,並將啟祥宮後殿改為穿堂殿,鹹豐帝題額曰“體元殿”。長春宮、啟祥宮兩宮院由此連通。長春宮麵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殿前左右設銅龜、銅鶴各1對。東配殿曰綏壽殿,西配殿曰承禧殿,各3間,前出廊,與轉角廊相連,可通各殿。
翊坤宮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明清時為妃嬪居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為二進院,清晚期將翊坤宮後殿改成穿堂殿曰體和殿,東西耳房各改一間為通道,使翊坤宮與儲秀宮相連,形成四進院的格局。正殿麵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後出廊。簷下施鬥拱,梁枋飾以蘇式彩畫。殿前設“光明盛昌”屏門,台基下陳設銅鳳、銅鶴、銅爐各一對。東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為3間黃琉璃瓦硬山頂建築。
儲秀宮儲秀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明清時為妃嬪所居。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光緒十年(1884年)為慶祝慈禧五十壽辰,耗費白銀63萬兩進行大規模整修,現存建築為光緒十年重修後的形製。儲秀宮原為二進院,清晚期拆除了儲秀門及圍牆,並將翊坤宮後殿改為穿堂殿,稱體和殿,連通儲秀宮與翊坤宮,形成相通的四進院落。
太極殿太極殿,內廷西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名未央宮,因嘉靖皇帝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生於此,故於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啟祥宮,清代晚期改稱太極殿。清代曾多次修葺。太極殿原為二進院,清後期改修長春宮時,將太極殿後殿辟為穿堂殿,後簷接出抱廈,並與長春宮及其東西配殿以轉角遊廊相連,形成回廊,東西耳房各開一間為通道,使太極殿與長春宮連接成相互貫通的四進院。
永壽宮永壽宮為內廷西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樂宮。永壽宮為兩進院,前院正殿永壽宮麵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殿內高懸乾隆皇帝禦筆匾額“令德淑儀”,東壁懸乾隆《聖製班姬辭輦讚》,西壁懸《班姬辭輦圖》。
重華宮重華宮位於內廷西路西六宮以北,原為明代乾西五所之二所。重華宮沿用乾西二所的三進院落格局。前院正殿為崇敬殿。
鹹福宮鹹福宮為內廷西六宮之一。為兩進院,正門鹹福門為琉璃門,麵闊3間,黃琉璃瓦廡殿頂,形製高於西六宮中其它五宮,與東六宮相對稱位置的景陽宮形製相同。後院正殿名“同道堂”,室內設落地罩隔斷,頂棚為海墁天花。鹹福宮為後妃所居,前殿為行禮升座之處,後殿為寢宮。
漱芳齋漱芳齋原為乾西五所之頭所。漱芳齋為工字形殿,前殿與南房、東西配殿圍成獨立的小院,其間有遊廊相連。乾隆年間,逢萬壽節、聖壽節、中元節、除夕等重要節日,常侍奉皇太後在後殿進膳、看戲,
奉先殿,位於紫禁城內廷東側,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廟,始建於明初。清沿明製,於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後又多次修繕。奉先殿建築麵積1225.00㎡。黃色琉璃瓦重簷廡殿頂,簷下彩繪金線大點金旋子彩畫。凡遇朔望、萬壽聖節、元旦及國家大慶等,大祭於前殿;遇列聖列後聖誕、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歲除等日,於後殿上香行禮;凡上徽號、冊立、冊封、禦經筵、耕耤、謁陵、巡狩、回鑾及諸慶典,均祗告於後殿。
承乾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寧宮。宮為兩進院,後院正殿5間,明間開門。此宮在明代為貴妃所居。
景仁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長安宮。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門內有石影壁一座,傳為元代遺物。後院正殿5間,明間開門。景仁宮明代為嬪妃居所。
延禧宮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殿前有東西配殿各3間。後院正殿5間,亦有東西配殿各3間,均為黃琉璃瓦硬山頂。
景陽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鍾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長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陽宮。明代為嬪妃所居。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景陽門,前院正殿即景陽宮,麵闊3間,黃琉璃瓦廡殿頂,與東六宮中其它五宮的屋頂形式不同。後院正殿為禦書房,麵闊5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次、梢間為檻牆、檻窗,簷下施以鬥栱,飾龍和璽彩畫。東西六宮年節張掛的《宮訓圖》原收藏於此。
永和宮,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明代為妃嬪所居,清代為後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後久居此宮。其後,道光帝靜貴妃,鹹豐帝麗貴人等先後在此居住。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永和門,前院正殿即永和宮,麵闊5間。明間開門,次、梢間皆為檻牆,上安支窗。正間室內懸乾隆禦題“儀昭淑慎”匾,吊白樘箅子頂棚,方磚墁地。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簷下飾旋子彩畫。東西配殿的北側皆為耳房,各3間。
毓慶宮毓慶宮位於內廷東路奉先殿與齋宮之間,係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是由長方形院落組成的建築群,前後共四進。正門前星門,門內為第一進院落,有值房3座,西牆開陽曜門與齋宮相通。過院北祥旭門為第二進院落,正殿惇本殿,東西配殿各3間。第三進院東西兩側各有圍房20間,直抵第四進院,正殿即毓慶宮,建築為工字殿。毓慶宮是康熙年間特為皇太子允礽所建,後作為皇子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