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獵槍,舉上肩,黑色槍筒向下瞄準。大合那雙棕色眼睛看著他,喘著粗氣,張開長著獠牙的嘴,吐出粉紅的舌頭。就在他要扣動板機的一刹那,千頭萬緒閃過腦海。爸爸靜靜地站在一旁,可他的心情卻無法平靜。湧上心頭的是平時爸爸對他的教誨——我們對無助的生命的責任,做人要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他想起他打碎媽媽最心愛的花瓶後,她還是一如既往地愛他,他還聽到別的聲音——教區的牧師領著他們做禱告時,祈求上帝寬恕他們如同他們寬恕別人那樣。
於是,獵槍變得沉甸甸的,眼前的目標模糊起來。他放下手中的槍,抬頭無奈地看著爸爸。爸爸臉上綻出一絲笑容,然後抓住他的肩膀,緩緩地說道:“我理解你,兒子。”這時他才明白,爸爸從未想過他會扣板機。他用明智、深刻的方式讓他自己做出決定。他始終沒弄清爸爸那天下午是怎麼安排大合出現在雜貨店的,但是他知道爸爸相信他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他放下槍,感到無比輕鬆。他跟爸爸跪在地上,幫忙解開大合。大合欣喜地蹭著他倆,短尾巴使勁地晃動,仿佛在慶幸自己免遭槍殺。
放下仇恨,最終獲益的是自己。懂得寬恕,別人的錯誤或罪過將不會再遮住我們的眼睛,也不會再阻礙我們積極前進的步伐。
兩個國家發生了戰爭衝突,兩軍交鋒過程中,一支小分隊在硝煙中奮力突圍,最後隻剩下兩個戰士,他們迷失在森林裏,和大部隊失去了聯係。
這兩人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他們互相鼓勵、互相安慰。十多天過去了,仍未與部隊取得聯係。這一天,他們捉到一隻兔子,依靠兔肉又艱難度過了幾天,也許是因為戰爭的緣故使動物四散奔逃或被殺光。這以後他們再也沒看到過任何動物。他們僅剩下的一塊兔肉背在年輕戰士的身上。這一天,他們在森林中又一次與敵人相遇,經過再一次激戰,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
就在自以為已經安全時,隻聽一聲槍響,走在前麵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傷在肩膀上!後麵的士兵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著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並趕快把自己的襯衣撕下包紮戰友的傷口。
晚上,未受傷的士兵一直念叨著母親的名字,兩眼直勾勾的。他們都以為他們熬不過這一關了,盡管饑餓難忍,可誰也沒動身邊的兔肉。天知道他們是怎麼過的那一夜。第二天,奇跡發生了,大部隊終於發現了他們,他們得救了。
事隔30年,那位曾經受傷的戰士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友。當時在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他發熱的槍管。我怎麼也不明白,他為什麼對我開槍。但當晚我就寬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的兔肉,我也知道他想為了他的母親而活下來。此後30年,我假裝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戰爭太殘酷了,他母親還是沒有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是朋友。
豁達寬容的人,總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看待人和事。他們會用心記住別人對自己的恩惠,卻努力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傷害,因為樂於忘記,所以生活得灑脫輕鬆。
捐嫌釋仇,以德報怨
“以其人之道還製其人之身”是很多人在處理糾紛時的原則。大意是說,你怎樣對待我,我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回敬你。公平、合理,兩不相欠。
其實細想想,這事當真能像你拿了我一塊錢我再找機會扣回十角一樣算清楚賬嗎?就算你自認為做得很公平,對方認可這份公平嗎?如果他認為不公平,是不是又會反過來回敬你呢?這樣來來回回,積怨越來越深,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不肯原諒別人的人,就是不給自己留餘地,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犯過錯而需要別人原諒的時候。為什麼不能把怨恨終結在自己手中呢?
選擇以德報怨你的內心的確要經曆一番痛苦的掙紮,但正因為常人難以做出,所以一旦實施,縱然鐵石心腸也絕不會無動於衷。那時你會驚喜地發現,付出一朵心愛的花收獲的竟然是整個春天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