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結怨後淡定化解(2)(1 / 3)

由此可見“報仇”投資頗大,而且還不一定報得成,但不管報得成或報不成,隻要“報仇”這件事存在,你不隻心動而且行動,那麼自己都要元氣大傷。

所謂的“君子”是指成熟的人,有智慧的人。一個成熟、有智慧的人深知什麼東西對自己最有意義。

有一次,大臣賈複從京城洛陽去汝南郡,他手下的一個小軍官在潁川郡殺了人,寇恂派人把這名軍官抓來,在大街上砍頭示眾。賈複在汝南郡聽到這件事,認為這是寇恂故意掃他的麵子,氣得罵道:“真是豈有此理,打狗還得看主人呢!寇恂這小子,我決饒不了他!”不久,賈複從汝南回洛陽,快到潁川郡時,對左右的人說:“我見到寇恂,一定要親手殺了他!”

寇恂知道賈複不會放過他,就決定躲開,不跟賈複見麵。他手下的一個武官對他說:“您怕賈複幹嗎?我帶著劍跟在您身邊,他要動手,我就對他不客氣!”寇恂語重心長地說:“你知道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嗎?藺相如那麼有勇有謀,連秦王都怕他,可廉頗要為難他時,他卻讓著廉頗。為什麼呢?他是為國家著想啊!他能做到的,我寇恂難道做不到嗎?”

可是,賈複是京城來的大官,他從潁川郡路過,太守完全避開不見麵也是不可行的。寇恂想了想,吩咐手下人備好豐盛的酒飯,等賈複和他的隨從們來了,給他們每人送上兩份酒食。賈複的隊伍一進潁川郡地界,郡裏的官員們就按照寇恂的安排,熱情地迎上前去,獻上好酒好飯,一個勁兒地勸他們多吃多喝。等他們吃飽了,喝足了,寇恂突然趕來,表示歡迎,然後推說有病,匆匆忙忙地走了。賈複急忙叫人去追,但手下人一個個喝得醉醺醺的,撐得飽飽的,爬不起,跑不動,隻好眼看著寇恂走遠了。

寇恂是一個不計較個人恩怨、以國家利益為重的人。他能夠清醒地對待別人對於自己的仇視,不與他人爭長論短,而是機智避退,並不是他軟弱無能,這正是一個忠直之臣的過人之處。寇恂忍仇不爭、不鬥,是心胸博大,為國家著想,如若不忍,與賈複刀對刀,槍對槍地爭鬥起來,隻能是仇更深,怨更大,解決不了什麼問題。而退一步,對自己、對國家都有利,正所謂海闊天也空。

人並非為仇恨而生,仇恨是人類情感的毒素,往往在沒有傷害到別人時,自己已經遍體鱗傷了。拔掉心中仇恨的種子,消除培養你仇恨種子的土壤,沒有仇恨的世界裏有更多的美好。快樂的人心懷著愛與憐憫,隻有愛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別讓仇恨蠶食了你的心靈

很多故事中,善惡最終有報,結局完滿,皆大歡喜。但真實的生活卻往往讓人無奈,麵對屈辱,我們可以選擇仇恨,也可以選擇寬容。怨恨像個枷鎖,將我們的痛苦鎖住,又像個心火的牢獄,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痛苦的炙烤下,自己折磨自己,而寬容則可以省去我們很多的惡業苦痛。

前紐約州長威廉·蓋諾,他曾被一份內幕小報攻擊得體無完膚,也曾被一個瘋子打中幾乎送命。躺在醫院裏為生命掙紮的時候,他說:“我每天晚上都原諒所有的人和事。”他這樣說是否太具有理想主義了·那麼讓我們看看偉大的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的理論。在叔本華看來,生命隻是一項毫無意義又令人痛苦的冒險,人的全身都是痛苦的,但是,在絕望的深處,叔本華卻認為:“要是可能的話,無論發生任何事,都不要怨恨任何人。”

仇恨不僅僅是對敵人的傷害,更多的是把自己從容的心靈一點點齧噬,被仇恨的火焰所圍困著的人,最終會如同蠍子一樣轉動毒尾刺殺了自己。

永遠不要試圖報複仇人,否則我們就會讓自己受到極大的傷害。我們要學習艾森豪威爾將軍,不浪費一分鍾時間想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

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的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當時曼德拉年事已高,但白人統治者依然像對待年輕犯人一樣對他進行殘酷的虐待。

羅本島上布滿岩石,到處是海豹、蛇和其他動物。曼德拉被關在總集中營一個“鋅皮房”裏,白天打石頭,將采石場的大石塊碎成石料。他有時要下到冰冷的海水裏撈海帶,有時幹采石灰的活兒——每天早晨排隊到采石場,然後被解開鐐拷,在一個很大的石灰石場裏,用尖鎬和鐵鍬挖石灰石。因為曼德拉是要犯,看管他的看守就有3人。他們對他並不友好,總是尋找各種理由虐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