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結怨後淡定化解(2)(3 / 3)

世風日下,我們看多了救人反成被告,報複性地索要賠償之類的醜陋,三位兄弟的寬厚胸懷令人深思動容,告訴了我們最高貴的複仇是寬恕。

仇恨會使人痛苦,使人失去理智,而寬恕可以給我們帶來寧靜、快樂。我們永遠不要試圖報複我們的仇人,報複的代價太高了,並且這樣也會深深地傷害到我們自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家勃侯德·列布赫說過這樣一句格言:“我們最終必須與我們的仇敵和解,以免我們都死於仇恨的惡性循環之中。”

我們永遠不要試圖報複自己的仇人,徹底消滅仇人的最好辦法,就是用愛把他們變成朋友。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棍棒和石頭或許會打斷我的脊骨,但言語卻永遠也傷害不到我。”

站在加拿大傑斯帕國家公園,仰望那座以伊笛絲·卡薇爾命名的美麗山峰。這個被德軍槍決的護士,曾於1915年10月12日像聖人一樣慷慨赴死。她的“罪行”就是在比利時的家中收容和照顧了很多受傷的法國、英國士兵,然後協助她們逃到荷蘭。執行槍決的那天,英國教士走進她的牢房為她做臨終禱告時,她說了這句不朽的話:

“我認為,僅有愛國是不夠的,我不會對任何人有怨恨和敵意。”這些話後來被鐫刻在紀念碑上。

4年後,伊笛絲·卡薇爾的遺體被送到英國,英國人為她在西敏寺大教堂舉行了安葬大典。

一個女子臨死前說出這樣的話,她該有一份怎樣的從容和淡定啊!

生命都可以交付得毫無怨恨和敵意,這種精神的確令常人無法企及。但追尋先人的偉大足跡,即使無法做到,學得了一絲半毫,也會在我們平凡的生命中平添幾許淡定安寧吧。

王光美,中國20世紀最具傳奇色彩的女性之一。

其丈夫劉少奇是共產黨內最早提出毛澤東思想之說的人,是毛澤東的親密戰友和同誌,是前國家主席。但是因為毛澤東的一篇《炮打司令部》,他成了文革時的“叛徒、內奸、工賊”,被自己的黨“永遠”開了出去。在獄中飽受殘無人道的迫害,其中細節至今談起,仍令人發指。

因為對丈夫劉少奇的堅貞,王光美所忍受的磨難和屈辱,就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然而這一切,她都堅強地挺住了,並有尊嚴地活了下來。

劉少奇終於得到徹底平反的時候,王光美帶著子女來到劉少奇曾度過生命最後一刻的河南開封。王光美捧著丈夫的骨灰盒,欲哭無淚,一路上隻是用臉緊緊貼著骨灰盒。在將骨灰撒入大海的那一刹那,王光美再也抑製不住,喊著少奇的名字,失聲痛哭。

然而,對於“文革”中所遭受的痛苦與冤屈,王光美沒有怨言,她選擇了寬容。在她家的客廳正牆上,一直掛著那幅1962年毛澤東登門看望劉少奇一家時的合影。

她認為“文革”所帶來的十年浩劫,不是毛家和劉家的私事,不是兩家孩子打架,大人反目成仇,對文革的認識,如何讓子女後代知道文革,是一個國家的事,一個民族的事。

甚至在她的晚年,還組織毛澤東、劉少奇兩家後人的龐大聚會。這兩個特殊的政治家庭劫後重逢,滿頭銀發的王光美微笑著向毛家後人舉杯:“你們多保重!”

這次聚會,感動了全中國,“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那段中華民族的曠古悲劇,以劉少奇主席的奇冤而被推到極至。現在兩家的後人又在王光美老人的召喚下,像普通的中國家庭一樣,歡聚在一起。

王光美老人的寬容與厚待,使得曆史恩怨得到釋懷,冰釋了前嫌;使得刻骨心結得到解開,兩家握手言歡。

寬恕別人就是讓自己快樂

吉姆有一條非常可愛的狗,遺憾的是,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他的狗被鄰居家的狗咬死了。小男孩簡直氣瘋了,發誓要打死凶手,為他的寶貝狗報仇。

那天下午他拖著懶懶的腳步到他爸爸的雜貨店去,心想爸爸準是要他擦玻璃或是幹別的什麼活。可是他從櫃台後麵出來,領著吉姆進了儲藏室。他們慢慢地繞過一堆雜貨,來到一個角落。他的死敵大合蜷縮在那兒,被拴在一根柱子上。

“那條狗在這兒,”他爸爸說道,“如果你還想幹掉它的話,這是最容易的辦法。”他遞給他一把短筒獵槍。吉姆疑慮地瞥了他一眼,他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