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結怨後淡定化解(1)(3 / 3)

父母是做魚貨生意的,別人常說,你們多幸福啊,天天有海鮮吃,可是我總想,如果可以,我希望父母不要做那種生意,因為真的很辛苦,必須早出晚歸,淩晨時分就得出門,整天泡在魚腥味之中。我和父母同住,卻一連數星期見不著他們,因為醒來前他們已經出門,入睡後他們也還沒有回家。而且,爸爸因為長時間將手浸泡在冰水中,以手攪和冰水來保鮮魚貨,手部末梢神經受損,捧碗時手掌無力,須借助摩擦才能端起飯碗。

高二那年,有一次回家,我看見父母一反往常地早歸,心想今天怎麼了?爸爸要我跟妹妹收拾行李,住到外地的親戚家,我看到父母無奈而驚恐的眼神,心想一定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是爸爸的朋友因為犯了案,為求跑路費向爸爸借錢,爸爸不答應,他就恐嚇說要綁架我與妹妹。為了安全,爸爸決定讓我與妹妹暫住在親戚家,由他和媽媽麵對歹徒。開玩笑!錢是辛辛苦苦用老命賺來的,豈能說給就給,反正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就這樣,我度過第一次離家的日子。也許因為戀家,所以不斷打電話回去,

有時父母未接電話,心頭頓時就慌起來。於是下了決心,無論如何都要跟父母一起麵對,我便和妹妹一起回了家。

爸爸說:“我知道你們會回來,算了,錢就給他好了。家人分離,滋味很難受。”

不過也因為這件事,爸爸決定不再做魚貨買賣,因為碼頭邊有許多流氓靠勒索過活,他不想以自己辛苦掙來的錢去填那些人的嘴。

後來我政法大學畢業後,有一天我告訴爸爸說,我要把那個人送入監牢。

然而,我萬萬沒想到,當初那麼堅決的爸爸竟笑著說:“得饒人處且饒人,當初若不是他的恐嚇,我也不會提早退休,也許今天我跟你媽已經操勞死了。”

爸爸說:“也許是神的旨意吧,發生這樣一件事,使我有了休息的借口。”接著他又說,“日後你坐到審判席上,得多想想別人的處境,給犯錯的人一條路走。”

我不大願意接受這樣的教誨,因為那件事對我而言曾經是個可怕的夢魘,不過,想起現在健康的老爸與當初吃飯端碗都要費好大勁的老爸,我心裏已經稍有安慰,也許老天爺真的自有安排,況且那個歹徒案發後就發現自己罹患癌症,在爸爸跟我聊起這事的幾天後就過世了。

有一個健康的爸爸,該感謝那個歹徒嗎?我不會如此想,但會牢記爸爸的話:“無論你多麼憤怒,都不要忘記留一條路給別人。也許神明自有安排!”

寬以待人是一種美德,放下怨恨,敞開心胸是一種境界。人生在世,得饒人處且饒人,會得到源於寬容和厚道的快樂。

人非為仇恨所生,不要苦苦糾結

俗語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句話千百年來備受推崇。但是,有人認為,雖然有十年的忍勁,但畢竟這“仇”還是要報,“有仇不報是君子”才是真正的德行。

有一部電影描述這樣的故事:

美國西部拓荒時期,一位牧場的主人因為全家老小被土匪槍殺,因而變賣牧場,天涯尋仇。

家被毀了,這種仇任誰都想報,可是當這個牧場主人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找到凶手時,才發現那位凶手已老病纏身,躺在床上毫無抵抗能力,要求牧場主人給他致命的一槍。牧場主人把槍舉起,又頹然放下。

結果是,牧場主人沮喪地走出破爛的小木屋,在夕陽照著的大草原中沉思,他喃喃自語:“我放棄一切,虛度十幾寒暑,如今我也老了,報仇,它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首先看看一個人要“報仇”所需的投資:

精神的投資——每天計劃“報仇”這件事,要花費很多精神,想到切齒處,情緒心神還會劇烈波動,更有可能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財力的投資——有人為了報仇而投下一輩子的事業,大有“玉石俱焚”的決心,就算不投下一輩子的事業,也要花費不少的財力,以做部署的工作。

時間的投資——有些仇不是說報就能報,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四十年都有可能報不成,就算報成了,自己也已是蒼老暮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