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得失間淡定看待(3)(3 / 3)

弗斯特說:“請告訴我你打算與我合作多長時間?”

他說:“三年。”

弗斯特得到了一個長期的承諾,對方得到了一個好的價錢。當他向他的總裁——一個十分強硬的人彙報時,伍德沃德將被視為一個英雄。弗斯特幾乎可以想象他們會議室裏的談話:如果對方主動願意多提供給我們5分錢的價格,那說明他是值得長期合作的。

人生得失無常,以上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佐證。所以,麵對失去我們要坦然,胸襟更豁達一些,眼光更長遠一些,隻有摒棄不必要的留戀與顧盼,才能集中精力於人生更美好的設計。

選擇吃小虧,方能贏大利

從最功利的目的而言,吃虧的目的在於占大便宜,不計較眼前的得失而著眼於大目標。

唐代竇公在京城有一塊寶地,與大宦官的地段相鄰,宦官看重這塊地想得到它。這塊地僅值五六百緡(古代一千文為一緡),竇公很高興地把這塊地獻給了那位大宦官,卻根本沒有提價錢。

在討得宦官的歡喜之後,他就借故說自己打算去江淮,希望得到兩三封給神策軍中的護軍(由宦官擔任)的信,那宦官便替他寫了信。竇公借這些信總共獲利三千緡,從此他的事業便發達起來。東市有一片窪地,地勢低窪有積水,他就用低廉的價錢買到手,然後讓女傭人帶著蒸餅盤在那塊空地上引誘兒童:哪個孩子能扔磚瓦擊中空地上的一個目標,就獎給他一個蒸餅。小孩們都跑來爭相扔磚瓦石塊,這樣那片窪地填平了十分之六七。接著又用好土鋪墊,在這塊地上蓋起了一個客店,專門留波斯客商居住,每天能獲利一緡。

選擇吃小虧,方能贏大利。所以,在商場競爭中,你要學會放眼未來,不要隻盯著眼前的利益,以致因小失大。

一個青年非常羨慕一位富翁取得的成就,於是他跑到富翁那裏詢問他成功的訣竅。

富翁弄清楚了青年的來意後,什麼也沒有說,轉身到起居室拿來了一個大西瓜。青年迷惑不解地看著,隻見富翁把西瓜切成了大小不等的三塊。

“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會如何選擇呢?”富翁一邊說,一邊把西瓜放在青年麵前。

“當然是最大的那塊!”青年毫不猶豫地回答,眼睛盯著最大的那塊。

富翁笑了笑:“那好,請用吧!”

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青年,自己卻吃起了最小的那塊。青年還在享用最大的那一塊的時候,富翁已經吃完了最小的那一塊。接著,富翁得意地拿起剩下的一塊,還故意在青年眼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來。其實,那塊最小的和最後一塊加起來要比最大的那一塊大得多。青年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雖沒自己的大,卻比自己吃得多。如果每塊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麼富翁贏得的利益自然比自己多。

吃完西瓜,富翁講述了自己的成功經曆,最後,對青年語重心長地說:“要想成功就要學會放棄,隻有放棄眼前利益,才能獲得長遠大利,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曾國藩禮賢下士,對投幕的各種人都傾心相接,有一個冒充校官的人,拜訪曾國藩,隻見他高談闊論,談古論今,有不可一世之概。中間論及用人須杜絕欺騙事,此人正色大言說:“受欺不受欺,全在於自己是何種人。我縱橫當世,略有所見,像中堂大人至誠盛德,別人不忍欺騙;像左公(宗棠)嚴氣正性,別人不敢欺騙。而別人不欺而尚懷疑別人欺騙他,或已經被欺而不知的人,也大有人在。”曾國藩察人一向重條理,見此人講了四種“欺法”,頗有道理,不禁大喜,對他說:“你可到軍營中,觀我所用之人。”此人應諾而出。第二天,拜見營中文武各官後,那人煞有介事地對曾國藩說:“軍中多豪傑俊雄之士,但我從中發現有兩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國藩急忙問是“何人”,此人舉塗宗瀛及郭遠堂以對。曾國藩又大喜稱善,待為上賓。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位置,暫時讓他督造船炮。

多日後,兵卒向曾國藩報告此人挾千金逃走,請發兵追捕。曾國藩默然良久,說:“停下,不要追。”沉默一會兒,曾國藩雙手把須,說:“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身邊的人聽到這句話,想笑又不敢笑。過了幾天,曾國藩舊話重提,幕僚問為什麼不發兵追捕。曾國藩的回答高人一籌:“現今發、撚交熾。此人隻以騙錢計,若逼之過急,恐入敵營,為害實大。區區千金,與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此事足見曾國藩的遠見與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