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千古功名一聚塵——名利前淡定放下(1)(3 / 3)

孟郊在《登科後》裏寫道:“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此時的詩人神采飛揚,就仿佛一下子從苦海中超度出來,登上了歡樂的頂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題名,鬱結的悶氣已如風吹雲散,心上真有說不盡的暢快。策馬奔馳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春風駘蕩,天宇高遠,大道平闊,就連自己的駿馬也四蹄生風了。偌大一座長安城,春花無數,卻被他一日看盡,何等的喜悅!

由此可見,名利對人地驅動力有多大,連往日矜持淡定的大詩人都為之癲狂了,更枉論你我凡夫俗子呢!

於是就有了《儒林外史》裏,範進中舉後,狂喜過度以至成瘋的故事。

範進為什麼如此?因為考中了就意味著功成名就,高官厚祿,從今之後妻榮子貴,造福後代。既然視名利如泰山,於是乎窮其多半生去追求,最後終於到手了,結果承受不住這巨大的驚喜,樂極生悲,心智迷惑了。

好容易被老嶽父一巴掌打好了,結果富足的生活還沒有開始進行,其母就因丫鬟一句話,說大房子和房子中的擺設都是範進的,一時激動,送了自己的老命,何苦來哉!

所以說名利有時候會害人的,我們一定要把持有度。過度追求,即使不會送了你的性命,起碼也會有損你的清名。

王戎,出身魏晉高門琅琊王氏,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孫,涼州刺史王渾之子。久負盛名的“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王戎自幼聰穎,曾與同伴在路邊玩耍,見道旁有結滿李子的李樹,其他人爭相去摘,隻有他不動聲色,別人問他為什麼,回答說:“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李子樹就長在人來人往的大路邊,還能夠滿樹碩果,肯定是苦的。實踐證明也確實如此。多聰明的孩子呀,而且在利益麵前能保持清醒。

後來,他的父親王渾死後,父親的一個舊部下想把數百萬錢贈給王戎,以表達自己的心意。但王戎堅決推辭,不肯接受,從此聲名大振。照此發展,王戎的前途不可限量,必成一代名士。

可惜呀可惜,後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讓王戎變得視錢如命,眼中除了錢還是錢。他經常手執牙籌計算自己的財產,日夜不輟。而且十分儉嗇。自己坐擁萬貫家財卻不願花錢養護身體。家中有棵很好的李子樹,王戎常拿李子去賣。又怕別人得到種子,就把李子的核鑽掉。

王戎最後甚至到了認為金錢比親情還重的地步。他把女兒嫁給裴頠時,裴頠夫婦借了他數萬錢,很久都沒有歸還。女兒回來省親時,王戎就會臉色不悅。直到女兒把錢還清才高興起來。王戎的侄子要成婚,王戎隻送了他一件單衣,完婚後卻又要了回來。

魏晉風骨是何等的瀟灑,處於那個時代,王戎本有條件成為一名放蕩不羈的名士,讓人追捧、崇拜、敬仰,結果呢,因為利欲熏心,被世人評價為“竹林七賢”中最世俗的一位,甚至可以說是有辱賢者的稱謂。

名利,總是弄得人痛苦不堪,但無論何時何地,它們都堅定不移地支撐著毫不動搖的庸人世界。

畢阿斯出生於古希臘的普裏埃耶城。有一次,當普裏埃耶城遭到圍攻時,居民們紛紛帶上自己最珍貴的財物四處逃命,隻有畢阿斯一個人兩手空空。當居民們問他為什麼這樣離開時,他回答說:“我的一切都在我身上。”是啊,這個世上還有什麼東西比人的生命更寶貴的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所以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不可能帶走生命。勾心鬥角,爭名奪利,害人害己,到頭來反誤了卿卿性命。一個人除了他自己的生命外,一切都是生命的附屬物,人一旦失去生命他也就失去了所擁有的一切。

在現代社會,競爭無處不在。這裏,人們也許可以用那種“身外之物”的觀念去回答這一挑戰。但應當承認,真正看破紅塵的人畢竟是少數,功利、名譽對於任何一個平常人來說,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某種誘惑力,何況是現代社會中的。人,誰能沒有一點自我實現的雄心呢?但真正的聰明者不會讓自己的虛榮心過度膨脹,他們不會為名利所困擾和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