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千古功名一聚塵——名利前淡定放下(1)(2 / 3)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心安,一旦人的心裏沒有後悔的事,沒有虧心的事,沒有想不開的事,那真是快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有道理的,修身不成,誤人誤已,後患無窮。沒有好的德性和素養,縱然有才,也是危險品。

淡泊於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沒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沒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萬難做到的。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時,設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門前的聯合國旗降了半旗。這是非常罕見的事。自1945年聯合國成立以來,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元首先後去世,聯合國還沒有為誰下過半旗。

一些國家感到不平了,他們的外交官聚集在聯合國大門前的廣場上,言辭激憤地向聯合國總部發出質問:我們的國家元首去世,聯合國的大旗升得那麼高,中國的總理去世,為什麼要為他下半旗呢?

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站出來,就在聯合國大廈門前的台階上發表了一次極短的演講,總共不過一分鍾。

他說:“為了悼念周恩來,聯合國下半旗,這是我決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的金銀財寶多得不計其數,她使用的人民幣多得我們數不過來。可是她的周總理沒有一分錢存款!

二是,中國有10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可是她的周總理沒有一個孩子。你們任何國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條,在他逝世之日,總部將照樣為他降半旗。”

說完,他轉身就走,廣場上外交官各個啞口無言,隨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瓦爾德海姆機敏而鋒利的談吐,不僅表現了他機智無比的外交才能,同時也反映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的高尚品格是舉世無雙。

嶽飛說“三十功名塵與土”,但在周總理的眼中,名利連塵土都不如,揮一揮衣袖他走了,沒有帶走塵世的一片雲彩。淡泊名利四個字對他而言太輕了,還是借用王冕的兩句詩吧,“不要人誇顏色好,隻留清氣滿乾坤”。是的,他的浩然正氣盈滿了朗朗乾坤。

“美麗的珍珠鏈,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來,先輩照子孫。”理想一代代地傳承,總有一些這樣的智者,他們懂得遏製自己膨脹的欲望,舍棄對名利的渴求,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有意義的事業當中。不做生活的奴隸,更不做名利的犧牲品。

“隻要我們還讀書看報,就不應該忘記王選。”王選院士主持研製的漢字激光照排係統,使漢字印刷術“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實現了中國印刷技術的第二次革命,他被稱為“當代畢昇”。

不要隻看到現在的鮮花和掌聲,其實,當年王選走的是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早在1975年,王選采用了與眾不同的技術途徑,從事決定一生命運的照排項目。那時的王選很可憐,一個月隻有四十多塊錢的勞保,為了省點錢,坐公交車到情報所就少坐一站,少坐一站就省5分錢。這樣的故事多麼揪心,但他樂在其中。“我非常讚賞西方一句話:‘心裏想得諾貝爾獎,反而得不到諾貝爾獎’。我當年做的,根本沒有想到金錢上的報酬、名譽上的這種榮譽。”

不久前,他還在《光明日報》上撰文提醒大家:“不要迷信院士,自己已年過六旬,而在計算機等高新領域,很難有60歲的權威……一個真正有才能的科學家,哪有時間去頻頻上電視。經常上電視說明我的科學生涯快要結束了,隻能在電視上露露麵了。”王選的這番話,是要衝淡人們對他的敬仰。科學家的這種科學態度,反而讓人們從內心裏更加崇拜他。

其實,看淡名利本身就是一種智慧和超脫,繁忙緊張的生活容易使人心境失衡,如果患得患失,不能以寧靜的心靈雨;對無窮無盡的虛榮,就會感到心力交瘁或迷惘躁動。唯有寧靜的心靈,才不眼;熱權勢顯赫,不嫉妒金銀成堆,不乞求聲勢鵲起,不羨慕美宅華第。因為所有的眼熱、嫉妒、乞求和羨慕都是一廂情願,隻能加重生命的負荷。

名為錮身之鎖,利是焚身之火

人活一世,無論貧富貴賤,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名利”二字距離遠時,總覺得輝煌璀璨,光豔奪目,讓人有一攬入懷的衝動。但是近距離接觸時,把握不好,也許就會成為禁錮你的枷鎖、毀滅你的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