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也納的大部分時間裏,莫紮特都是在窘迫中度過的。他一生中的最後兩年是他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困苦的生活使他的身體越來越糟,他不得不經常向朋友們求援。當他最後一部傑出的歌劇《魔笛》首場公演時,他已痼疾纏身。1791年12月5日他去世時,妻子正患重病,家裏連一個零錢也沒有。出殯那天,狂風呼嘯,大雪紛飛,惡劣的氣候迫使幾位送葬的親友都中途返回。最後他被埋在了一個窮人的墓地裏,幾天後他的妻子前往墓地時,已無法找到準確的墓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這樣消失了,身後留下尚未還清的一千多弗羅林的債務。
就在莫紮特不足三十六歲的一生裏,卻為人們創造出數量驚人的音樂瑰寶。其中包括歌劇二十二部,以《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最為著名;交響曲四十一部,以第39、40、41交響曲最為著名;鋼琴協奏曲二十七部,以第20、21、23、24、26、27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小提琴協奏曲6部,以第4、5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此外,他還寫了大量各種體裁的器樂與聲樂作品。
盡管莫紮特的一生充滿坎坷和艱辛,但他的音樂始終給人帶來的是真正的純美。著名的音樂評論家羅曼·羅蘭為莫紮特作出了如下的評價:“他的音樂是生活的畫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盡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須取悅於精神,而不傷及肉體或損害聽覺。所以,在莫紮特那裏,音樂是生活和諧的表達。不僅他的歌劇,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樂,無論看起來如何,總是指向心靈而非智力,並且始終在表達情感或激情,但絕無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美國音樂學者約瑟夫·馬克利斯說得好:“在音樂曆史中有這樣一個時刻:各個對立麵都一致了,所有的緊張關係都消除了。莫紮特就是那個燦爛的時刻。”
莫紮特的作品,具有優雅、清新、歡快和抒情的風格,旋律天真質樸、溫和、甜美,充滿青春的朝氣。1986年,一舉奪得奧斯卡八項金像獎的美國故事片《上帝的寵兒》,就是根據莫紮特的生平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