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啟後的偉大詩人但丁(1 / 2)

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是歐洲由中世紀過渡到近代資本主義時期的文學巨匠、意大利文藝複興的先驅。《神曲》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為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恩格斯這樣來評價他:“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1265年6月,但丁誕生在佛羅倫薩的一個沒落小貴族家庭。當時,佛羅倫薩是意大利最繁榮的手工業中心和文化中心。但丁在少年時代就勤奮好學、善於思考,對當時的各個學術領域不無研究,這使他在青年時就成為一個多才多藝、學識淵博的人。

但丁少年時曾在一次宴會上見到一位容貌清秀、美麗動人的姑娘貝阿德麗采。但丁非常喜歡她,宴會後常找機會去看望她。隨著年齡的增長,但丁把貝阿德麗采當做自己精神上的愛慕對象。這種愛情給但丁以神奇的力量,他為她寫下了一係列抒情詩篇。但不幸的是貝阿德麗采卻與一位銀行家結婚,不久死去。但丁為此悲傷萬分,又寫了一係列的悼念詩。但丁把為貝阿德麗采寫的詩收集在一起,用散文串連起來,說明每首詩的寫作動因,取名《新生》。詩中但丁追求純潔的愛情,把貝阿德麗采看作是上帝派來拯救他靈魂的天使,一個神化的女性。從此之後,貝阿德麗采成了但丁作品中一個象征性的理想人物。

13世紀的意大利在政治上處於分裂狀態。二十四歲時,但丁開始參加了當時的政治鬥爭。後來,他所支持的黨被打敗,但丁因拒不認罪,被判沒收全部家產,終身流放。在此後的近二十年裏,但丁雖然也作過多次努力想重返故裏,但都沒有成功,最後終於客死他鄉。但丁在流亡過程中,周遊了許多城市,廣泛接觸到意大利動亂的現實和平民階層的困苦生活,加深了對意大利的認識,堅定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的重要作品幾乎全部是在流亡中寫成的,其中以《神曲》最為著名。

《神曲》是一部比較特殊的史詩,因為詩中敘述的是詩人自己想象中的經曆。全詩分《地獄》《煉獄》和《天堂》三部,每部由三十三首“歌”組成,加上全書的序曲,總共有一百首歌之多,計一萬四千多行。後人為了表示對詩人的崇敬,稱這部作品為《神聖的喜劇》。

這部長詩采用的是中古時期所特有的夢幻文學形式,通過但丁的自敘,描述了他在公元1300年複活節前的那個星期五的淩晨,在一座黑暗的森林裏迷了路。黎明時分,他來到一座灑滿陽光的小山腳下。他正要登山,卻被三隻張牙舞爪的野獸(豹、獅、狼,象征淫欲、強暴、貪婪)攔住了去路,情勢十分危急。這時,古羅馬時代的偉大詩人維吉爾出現了。他受但丁青年時期所愛戀的對象貝阿德麗采的囑托前來搭救但丁,然後又作為他的向導帶他遊曆了地獄和煉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