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在狄斯城內,分成五層,分別收容一些異教徒的靈魂、好色之徒、犯饕餮罪者、貪婪揮霍者、生前動輒發怒的靈魂,這些人在這裏受盡了各種煎熬。第二部分在狄斯城內,分成三層,收容的都是罪孽深重的靈魂。第三部分是一個分成四層的巨大的深井,其底部是個冰湖,凡生前有殘殺親人或各種背叛罪行的靈魂都給凍在湖裏。
能夠進入煉獄的,是那些生前的罪惡能夠通過受罰而得到寬恕的靈魂。這裏的刑罰不像地獄裏的那樣殘酷,並且帶有一種贖罪的性質,因此靈魂們比較樂於接受。煉獄山共分七級,分別洗淨傲慢、嫉妒、憤怒、怠慢、貪財、貪食、貪色七種人類大罪。靈魂在洗去一種罪過的同時,也就上升了一級,如此可逐步升向山頂。山頂上是一座地上樂園。維吉爾把但丁帶到這裏後就離開了,之後但丁就由貝阿德麗采前來引導了。他們經過了構成天堂的九重天之後,終於到達了上帝的麵前。這時但丁大徹大悟,他的思想已與上帝的意念融洽無間。整篇史詩至此也就戛然而止了。
《神曲》深刻地反映出從封建的中世紀向近代資本主義過渡的時代的曆史變革,透露了新時代的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同時又廣泛地描繪了當時社會政治和文化生活各個領域的狀況,故又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巨著。但丁譴責教會幹涉世俗政治、破壞意大利統一的罪惡,批判僧侶階級的貪婪、驕橫和腐敗。他摒棄中世紀一切歸於神的觀念,強調人富有理性和自由意誌,應該奮發向上去創造自己的命運。《神曲》批判中世紀蒙昧主義,提倡學習文化,追求美德和知識,讚美人的才能和智慧。詩人對魚肉人民的封建領主、橫行不法的貪官汙吏、重利盤剝的高利貸者、追逐金錢的市民階級也提出了嚴厲的批判。不僅如此,他對新興市民階級的自私以及正在形成的資本主義關係的弊端也作了指責。詩中也反映出但丁沒有徹底擺脫中世紀思想和神學觀念的羈絆。
《神曲》中既寫了人世的黑暗現實,也寫了對來世的美好憧憬。這種既非純粹的現實主義,又非純粹的浪漫主義寫法,是這部作品的一大特點。但丁觀察細致,想象豐富,描寫準確鮮明,比喻貼切生動,因此,盡管《神曲》中人物眾多,場麵千變萬化,但詩人往往寥寥數筆,就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把場景交代得清清楚楚,而所描繪的那些來世景象讀來也頗有真實之感。但丁就是靠許許多多寫得這樣生動的細節,把自己的愛國熱情、宗教感情、內心經驗用古往今來的各種事物組織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神曲》不是用當時作家們常用的拉丁語、法語或普羅旺斯語寫成,而是用意大利作家們常用的意大利俗語寫的。這對於意大利文學語言以及民族語言的形成和發展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並使得但丁超越了在他之前的一切意大利作家,成為第一位意大利民族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