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我才開始真正的演講:“在座的各位,我姓李,我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我也有親人,我的哥哥姐姐也下崗了,沒什麼事做了,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你也許覺得半輩子跟著黨走,今天這樣一來仿佛是政府要拋棄我們了,因此心裏委屈不舒服。但是各位,我們自己來思考一下,真的是這樣嗎?麵對實際問題,請永遠記住黨是我們的黨,政府是我們的政府,她會考慮我們的處境,會為大家做主的。今天之所以開這樣一個會,就是要解決在座的各位朋友的問題,一個小時之後,如果還沒有解決你的問題,我們再嚷嚷不遲 ,好嗎?那麼,有請工會主席!”
還是那句話,就是無論說話辦事,隻有站到對方立場上,才會有效果。隨時隨地,麵對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開場白,也就是咱們老百姓嘴裏常說的“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十點體會之二——如何結尾,可長可短,力避拖遝
接下來我來談一下如何結尾,總結一點體會就是:可長可短,力避拖遝。我們從小學習寫作文,叫鳳頭、豬肚、豹尾。鳳頭就是指小而美,引人入勝;豬肚指的是內容要充實,要浩蕩;豹尾則是該結束的時候就要幹脆利索,像豹子尾巴一樣,戛然而止,言已盡而意未窮,就是要有結尾的概念。
大家記住,在生活當中,每當一件事情結束的時候都要懂得畫句號。即使你的發言不夠精彩,也要記住幹脆利索地結尾。譬如說:“好了各位,我剛才講了好多,也沒有講透徹,但我的講話時間到了,我就講到這裏,謝謝你們!”這是一種禮節,也是下場的一種感覺。
十點體會之三——關於寫稿:盤點自身,列表取舍
接下來我要與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演講中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如何撰寫演講稿的一個技巧:盤點自身,列表取舍。
結合這個說法給大家講一個理論——櫃子理論。就比如說咱們家裏的五鬥櫥吧,我們給它起名叫“走向成功”, 五鬥櫥的每一個抽屜分別命名為“微笑”、“ 熱情”、“ 激情”、“ 才情”、“ 人情”。我如何為這個櫃子寫稿呢?首先盤點自身,人常說講道理不如講故事,講偉人的故事不如講身邊人的故事,但是講身邊人的故事則不如講自己的故事,現身說法通常對別人更具有影響力。
因此,我就先從自己入手,寫自己的那些感受:一個農村青年,高中畢業以後當兵,然後再上學,然後在北京工作,轉業之後當記者,然後又來搞文化公司,後來又在大學教語言等等,我把這些經曆分成幾個階段,任何一個階段都可以找出幾個印象深刻的事件作為故事代表這個階段。於是,我列了一個長長的單子,然後對照這個單子來分類,把適合微笑的故事分到名字叫做“微笑”的抽屜裏,依次將剩下的分別裝到“熱情”、“激情”、“才情”、“人情”的抽屜裏,所有的抽屜關閉,稿子形成。這就是櫃子原理,如果認真去體會這個原理,你就會發現由此去寫稿講話那種層次感就出來了。
在此,我要跟大家強調一下的是,櫃子是一定要能夠打開,又能夠關上的。對你不明白的部分就關上,關於這部分我們就談到這裏或者就寫到這裏。對心裏明白而且特別清楚的那部分,你可以多講一點,多寫一點。
十點體會之四——如何提高文采:處處留心,咀嚼背誦
我們曾經在上節課中提到過九篇習作,當然大家明白九是泛指,可以是九十篇,也可以是九百篇,在生活當中對那些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也好,歌曲也罷,多多地去感受它,記住它,這就叫處處留心,咀嚼背誦。
比如說我去長沙在五一廣場遛達的時候發現那裏有這樣一句話:給長沙一個世界的高度。我立即覺得長沙人了不得,這句話立即提升了整個城市的質量。那麼,今天就借這句話送給在座的各位——給自己一個大海的容量,這叫作格局,人隻有有了大的格局,才能提升生命的質量。處處留心,咀嚼背誦,看到有好東西,一定要真的學到自己腦袋裏麵。咀嚼背誦的目的就是要求我們把學到的知識裝到自己腦袋裏,隻有如此,才能於任意場合融彙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