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不過我不主張一味地死學,我覺得本科畢業以後不見得非馬上讀研、讀博,可以先找份工作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總結出來一些經驗確定方向之後再去讀研,然後去鑽研。我們的教育在改革,中國社會逐漸從學曆崇拜走向能力崇拜。大家知道海爾的張瑞敏的選人原則就是賽馬不相馬,企業問題擺在這裏,不管你是博士、碩士還是高中生,隻要誰能把我的企業問題解決好,誰就是我需要的人才。
十點體會之五——如何消除恐懼:充分準備,從容麵對
所謂“充分準備,從容麵對”共分四個步驟。第一個步驟就是做足準備。強烈的自信來源於充分的準備,毛澤東主席就告訴過我們,不打無準備之仗,做任何事情都準備充足,才可百戰不殆,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第二個步驟就是深呼吸。比如說你已經準備充分了,但是還緊張,這主要是缺少鍛煉的緣故,那麼我們就來深呼吸,吸滿了以後憋住,然後緩緩地呼氣,盡量多做幾遍。
第三個步驟就是短交流。大家都有這樣的一個體會,來到一個場合,十分鍾以後就要開會了,並且你要上台講話,你會莫名地開始緊張,這個時候你可以跟周圍的人進行短交流以消除緊張,看到什麼人你跟他交流。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把緊張說出來。據我了解,即便是電視台那些經驗豐富的主持人在上台的時候也難免會緊張,但是不要緊,勇敢地把它說出來。比如可以這樣說:“真對不起大家,昨晚沒睡好,準備了好多東西,結果一見大家我就有點兒緊張,在座的各位能不能給我點兒掌聲,支持一下啊。”大家鼓掌的時候,你就在大腦裏搜索該講的內容。實在講不下去了,那就是準備不充分。俗話說,要想人前顯貴,必須背後受罪。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幹什麼事情要想成功必須得下工夫,方可取得真經。
十點體會之六——如何麵對質疑:據理力爭,先禮後兵
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有定力,如果說你要征求意見,大家一定是各有各的想法,如果誰提意見你都立即就改,那你就完全失去了自我,也就沒有了自己。因此在相對一段時間裏,要學會用科學發展的眼光去處理問題,你才可以不斷進步。
我們都知道在管理學當中有一個原理叫做短板理論,大家都在紛紛彌補自己的短板,結果卻發現短板沒補上,自己的優勢也體現不出來了。我認為揚長比避短更重要,我們要善於發現自身的優點,聚焦自己的優點,並把這一點發揮到最好,讓它成為你的一種專長,那才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不論回答什麼樣的問題,一定要堅定立場。根據我自身的演講經驗在這裏再送大家十二個字:“尊重在先、堅信自己、不斷完善。”隻有這樣才不會在不斷的改進中失去自我。
十點體會之七——如何展現自信:練就金剛鑽,應對百樣活
自信太重要了,我們整套口才的課程自始至終都在強調一個概念,那就是自信,隻有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取得他信,才會有眾信、有公信,有了公信才會有好的發展。俗話說:練就金剛鑽,應對百樣活。怎麼練就你的金剛鑽,從現在開始一定要有方向感,你這輩子到底要幹什麼,每前進一步,都向終極目標近了一步。而不是天天調整方向,等到了50歲還沒想好自己要幹什麼,還在那兒找方向,那就絕對沒有前途。
十點體會之八——如何學好普通話:找準症結,逐漸提高
普通話的重要性在這裏我就不多講了,它是良好口才的一個基本功。我隻強調一點,普通話說不好就要找準症結,然後逐漸提高,學習普通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任何事情隻要肯下工夫,才能有所成就。
十點體會之九——如何做心理暗示:毛遂自薦,舍我其誰
做好心理暗示,毛遂自薦,舍我其誰。大大方方地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太好了!我能行!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總處在這樣那樣的角色當中,社會評價對一個人很重要,但是一個人自我評價對自己則更是至關重要。如果你一直處於那種我無能、我不行的認知狀態中,肯定不會用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去麵對現實生活,如此,又怎麼能成功?
十點體會之十——如何推銷自己:首戰告捷,神武倍增
好酒也怕巷子深。無論日後走到哪裏都要學會主動遞出去你的橄欖枝,不要懼怕與人打交道,或許你那裏就有對方需要的。老百姓口中經常說的一句話“萬事開頭難”,隻要開了好頭,也就有了好的下文。
好了各位,我們的課程講到這裏就要結束了,利用最後的這點時間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整個課程內容。請記住我們這套關於口才表達技巧的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