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2 / 3)

“小姐,您誤會貧道的意思了。貧道並非這個意思,貧道隻是說小主子洪福齊天,而且小主子性格剛毅,又是機敏聰慧之人。做事看似莽撞,但一舉一動皆別有用意。所以小主子這一生雖會小有挫折,但終究還是將成大器。”

“小姐,貧道當年不過是一書生而已,家中因土地被貪官與宗室相互勾結霸占,而家道中落,不幸淪落成一居無定所的乞丐。當年若不是小姐陪老夫人入觀上香,見貧道可憐收做親隨,恐早已經做了那路邊的餓殍了。”

“後又蒙小姐恩求師兄,代師收了貧道,認貧道做了師弟,傳授了不少的武功。讓貧道得以手刃破家之仇人。小姐入宮之前又將無量觀這家廟交予貧道掌管,還解除了無量觀與淮陽郡王府的關係,使得這道家香火勝地得以保存。”

“小姐對貧道既有救命之恩,又有知遇之恩。小姐雖向來皆是以禮相待,但這師叔二字,貧道卻萬萬不敢當。小姐有命,貧道豈會不從?請小姐放心,無論天下大勢如何,無量觀這上下幾十條人命今後皆以小主子馬首是瞻。小姐的那些話,貧道是萬萬不敢當的。”

“師叔,過去的那些事情都已經過去了,今後不要再提了。師傅既然已經代師祖收您為徒,您便是我的師叔。至於這無量觀,當年不過是一小小的家廟,能夠走到今日,成為這京城第一道家香火勝地,還多虧了師叔。所以師叔,什麼救命之恩、知遇之恩,今後都不要再提了,您不是其他什麼人,就是我的師叔。”

聞到黃瓊母親此番話,掌觀真人唏噓良久才道:“都說小姐向來對任何事情都是心如止水、波瀾不驚,實則小姐內冷外熱,才是真性情中人。”

對於掌觀真人的話,黃瓊母親卻是恍若未聞,隻是淡淡的看著燭光下陳瑤的靈柩不在說話。看到黃瓊母親又一次陷入沉默,不再說話,熟知她性格的掌觀真人便悄無聲息的退了出去。

先行一步的黃瓊自然不會知道在自己走後母親與掌觀真人的這番對話,更不會知道母親居然會拜托這位老道來照應自己。但他卻也知道母親雖身在深宮之內,但卻是在一直默默的關注著自己。

回到府中的黃瓊看了看天色,知道自己恐怕沒有多少時候休息了,便隻是在自己臥室之中打了一會坐,略作調息便起身。起身時黃瓊不經意的看到自那夜後一直被自己珍藏著得那件紀念品,便順手拿起這件肚兜,聞了聞上邊早已經不存在香氣,想起今兒的采納之禮,想起兩人的幾次見麵的經曆,心中不禁有些感歎:“人生如戲,造化弄人。”

皇子的采納大禮自然要比尋常人家隆重的很,雖說不用黃瓊親自出麵,一切自有宮中來人辦理。但京城中諸官員那個不是耳聰目明之輩?在得知今兒是備受皇帝寵信的英王的采納之日後,這些官員那個不是想著法子前來套近乎?雖說知道這位王爺的品性,不敢送什麼大禮的,但這各種土特產還是送了不,主動過來幫忙的更不在少數。”

不僅禮部、宗正寺的官員盡數都到了場,甚至連其他諸有司官員也大都到場,希望能在這位就差儲君名位的新貴麵前好好的表現一番。說句不誇張的話,就算是大朝會,也不見得能見到這麼全的官員。上至六部九卿,下至那些微末小官,此時京城中的官員至少有十之六七都跑到了英王府。甚至一位侍郎大人不顧自己堂堂三品大員的身份,硬從李海的手中將迎賓的活計攬了過去。看著這些官員齷齪的嘴臉,黃瓊隻能與被搶去了差事的賈權、李海二人相對苦笑。

知道自己現在不是得罪這些官員的時候,又不好趕人的黃瓊無奈之下隻得讓李海布置起流水席來招待這些不請自來的官員們。人家主動前來幫忙,自己總不能讓人家餓著肚子不是?該管的飯還是要管的,而且檔次還不能太低。好賴大家都是有品級的,你總不能一碗稀粥、兩個饅頭,在發一塊鹹菜便打發了吧。雖說有些匆忙,但至少還是要有酒有肉的。

黃瓊日常生活相對簡樸,弄得英王府也沒有鋪張的習慣,一時之間解決這些官員吃飯的問題還真讓賈權頭疼了一陣子,弄得簡直是雞飛狗跳。別說食材,便是連足夠的廚子都沒有,甚至連去買食材的人手都不夠。

好在還是大清早便趕來的永王看出事情不對,將自己府中的人手盡數調來,又派人去京城中幾個有名的酒樓中半是嚇唬,半是忽悠的將人家的鍋碗瓢盆、座椅板凳外加廚師一勺燴,都弄到了英王府才總算解決了問題。盡管他也沒有預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但畢竟他在京城多年,這些人脈總還是有的。

不僅永王看著這些官員頭疼,便是被老爺子派來主持黃瓊采納大禮的金城公主看著這些主動上門的,幾乎囊獲了三省六部在京大部分的官員,甚至翰林院那些平日裏故作清高的官員也在其中時,在看看一邊也有些微皺眉頭的黃瓊也不禁在心中暗自罵了一聲;“當真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這世上趨炎附勢的人還真******多。”

忙碌了一天,總算將這些無論是真心實意前來幫忙,還是別有用心,甚至準備要投靠的官員打發走後,黃瓊幾個幾乎累的癱倒在椅子上不願意起來。

就是平日裏看起來高貴無比,氣質才貌都在諸公主中數一數二的金城公主,此時也是一點形象沒有的堆在一把椅子上,連一根手指頭都不願意動。也是,就算他們身處高位,不用對這些官員點頭哈腰,但這一天的應酬所費的心思卻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眾人之中最先緩過來氣的永王站起來呻吟了一聲之後對黃瓊道:“我說老九,你今兒到底與往日不同了。想當初你就府之時,除了你七哥我之外,連小貓都沒見到有一隻前來道賀的。如今不過一個采納之禮,這整個京城三省六部、諸有司的大小文武官員幾乎盡數到場。便是翰林院、國子監那些自命清高的官員居然也來了。就場合來說,在諸皇子之中雖不能說後有來者,但也絕對是前無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