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大失所望(1 / 3)

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盡管天苑四人的飛船停泊在通穗新港的一個僻靜的碼頭上,由於它的體積過於龐大,電視上又報導過打撈出水的場麵,因而珠江上的過往船隻一眼便能認出它來。消息就這樣漸漸傳開了。

大概是通穗新港離市區較遠的緣故吧,頭兩天來參觀的人並不多,他們大多是當地的碼頭工人和附近工廠農村裏愛好航天活動的群眾,以及過往於此的旅客。第三天形勢發生了變化,市區裏的航天愛好者和被好奇心驅使著的人們,大批湧入通穗新港。甚至在穗的外國人,不知從哪裏得到消息,也紛至遝來。這天,有一些有關單位的代表和個別外國記者,甚至找到“鄭和號”上,要求天苑四工程指揮部提供背景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柯化召集船上的科學工作者開會。張銎首先提出,三天以來,天苑四人並沒再出來,他們打算采用適當方法,促成天苑四人出來會見。嶽靜補充說,最適當的方法就是對飛船播發銅球出土密碼的微波訊號。天苑四人收到這個訊號後,一定能理解這是我們邀請他們出來相會的意思。梁維舟認為目前碼頭上參觀者日益增多,為了保證雙方的安全,宜將飛船拖到南海裏的一個小島上。黃敬之則主張趕快和天苑四人取得聯係,以便在他們配合之下,盡早把飛船移到岸上一個安全的地方。徐振宇覺得南海上國際過往船舶很多,政治情況複雜,反不如就地解決來得安全可靠。

最後,柯化概括了大家的意見,提出了一個十六字措施:采用密碼,立即聯係;就地解決,安全第一。

當晚,專程去北京迎接專家的任思宏,陪同北京國際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宇文安邦,匆匆趕回通穗新港。宇文安邦是國內著名的語言學者,看來約有五十多歲。他的前額突出,紅光滿麵,頗有學者風度。據任思宏介紹,他精通十三種語言,能背下好幾種字典,特別擅長未知文字的破譯工作。他一上船,就要求用多種手段收錄飛船裏發出的一切音響。徐振宇安排張銎去辦了。

第四天上午,來參觀的人更多了,碼頭附近,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就好像要在這裏舉行什麼大型慶祝活動似的。遠道而來的人也不少,十幾家旅館一早就掛出了滿員牌子。離碼頭一裏多地的一所小學,居然也貼出“夜間教室投宿已滿,至親好友,概不照顧”的布告。個體商販的攤床和國營商店的流動服務車接踵而來。賣七花涼茶的,賣豬紅湯的,賣牛腩粉的,賣甘蔗水的,賣瓜子花生的,賣小孩玩具的,修鞋的,快補自行車胎的,真是應有盡有。附近一個生產隊靈機一動,用當地出產的竹子,仿照飛船的式樣編織了一種“飛船籃”,在外麵還塗了一層清漆,陽光一照,金燦燦的。他們運來了一萬隻這樣的“飛船籃”,還沒等運到碼頭上,就被人們當作紀念品搶購一空。

小西陵和他的奶奶也來了。小家夥看到了飛船,嘟嘟囔囔地對他奶奶說:

“奶奶,我要飛船!奶奶,我要飛船!”

“小傻瓜,那個飛船你拿不動!”他奶奶笑著指著他的鼻尖說。

“嗯,我拿動,我要嘛!”小西陵還是不肯罷休。

正好遇到一個玩具攤,奶奶買了一個金黃色大氣球,遞給他:

“給你這個小飛船,拿住,可別叫它飛了。”

小西陵和他奶奶又淹沒在人群之中。

在“鄭和號”報務室裏,嶽靜坐在微波發射機前看著壁上的時鍾。報務員忙著準備收錄天苑四人可能做出的回答。宇文安邦坐在她後麵,一手拿一本筆記本,一手拿一支鉛筆,若無其事地等待著。

上午九時整。

嶽靜打開微波發射機,熟練地按動著電鍵。

“嘟,嘟——;嘟,嘟——;嘟,嘟——”

一組又一組的微波訊號從“鄭和號”桅杆上的微波天線射向天空,飛向飛船,又從飛船殼外傳到了內部。這些訊號載著地球人的深情厚誼,向他們——天苑四人發出了誠摯的召喚。

船上的科學工作者和船員們,站在甲板上,一個個目不轉睛地凝視著放在潛水式駁船上的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