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感恩每一個今天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常常深陷在對昨天傷心往事的懊悔中,期待明天會有所不同,卻獨獨忽視了今天的存在。
1871年春天,蒙特瑞綜合醫院的一個醫學學生偶然拿起一本書,看到了書上的一句話,而就是這句話改變了這個年輕人的一生。它使這個原來隻知道擔心自己的期末考試成績、自己將來的生活何去何從的醫學院學生最後成為一位有名的醫學家。他創建了舉世聞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學院,被聘為牛津大學醫學院的講座教授,還被英國國王冊封為爵士。他死後,他的一生用厚達1466頁的兩大卷書才記述完。
他就是威廉·奧斯勒爵士,而他看到的那句由湯馮士·卡萊裏所寫的話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期望模糊的未來,而是重視手邊清楚的現在。”
42年後,威廉·奧斯勒爵士在耶魯大學做了一場演講。他告訴大學生,在別人眼裏,曾經當過四年大學教授,寫過一本暢銷書的他,擁有的應該是“一個特殊的頭腦”,可是,他的好朋友們都知道,他其實隻是個普通人,他所取得的一切,隻是因為他關注了今天。
時間並不能像金錢一樣可以由我們隨意儲存,以備不時之需。我們所能使用的隻有被給予的那一瞬間——現在。所謂“今日”,即正是昨日計劃中的明日;而這個寶貴的今日,不久將消失到遙遠的彼方。
所以,不要老惦記明天的事,也不要總是懊悔昨天發生的事,把你的精力集中在今天。活在當下,是全身心地投入生活與工作的一種方式。當你活在當下,而沒有過去拖在你後麵,也沒有未來拉著你往前時,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當下,生命因此具有一種巨大的張力。
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生活和工作,因為快樂從來不曾走遠,而就在當下。有的人會把現時的平安和喜樂看做是上帝的一種恩賜,懷著感恩的心情去享受,而有的人則會把手中的喜樂隨意丟棄,即使已經擁有了很多幸福,他們卻一點也看不見。
逝去的如曇花一現,轉瞬成灰,隻刻在記憶中;未來如霧裏看花,無法把握;聰明的人隻會認真把握轉瞬即逝的現在。
《聖經》中有這樣一句話:“不要煩惱明天的事,因為你還有今天的事要煩惱。”這是一句隱含大智慧的話,在很多人看來卻不是容易做到的事。很多男人努力賺錢養家,後來發現錢永遠賺不夠,妻子也離開了。因為妻子擁有無數個淒涼孤單的現在,所以決定去追求自己當下的快樂。
何必為明天的事情憂慮呢? 把一切淚水留給昨天,把所有煩惱拋向未來,專心地過好今天,活出生命的色彩,那就是給今天最好的掌聲和禮讚。
時刻保持對工作的激情
激情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潛在的價值往往超越金錢,激情源於某種信仰,能讓我們戰勝許許多多的困難……如果你失去了激情,那麼你永遠不可能在職場中立足和成長,永遠是離高薪最遠的員工之一。
任何一個懂得感恩和敬業的員工都應該保持工作激情。偉大人物對使命的激情可以譜寫曆史,普通員工對工作的激情則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的確,拿出100%的激情來對待每一件事情,而不去計較事情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你就會懂得原來每天平凡的生活竟然是如此充實和美好。
常有人形容員工有所謂的“三天”、“三個月”和“三年”這三個關卡。也就是說,上班三天,便會想:“原來公司不過如此!”原本的幻想在此時幾乎煙消雲散。三個月時,對公司的狀況與人事都已熟悉,對交付的工作也大概可以應付,便開始進入批評階段。三年之後,差不多也可以獨當一麵了,如果這時還覺得工作不適合自己,大可以一走了之。
從以上三個“關卡”可以看出,一般員工在經過最初的摸爬滾打後,最容易產生消極的思想,認為自己這輩子已經步入一個既定的軌道,不再有種種衝動與欲望,隻要安分守己、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可以。然而這種鬥誌與激情的消失是最可怕的,它意味著人已習慣了自甘平庸。不需全力以赴就可勝任工作時,人就容易傲慢,對別人的勸告也嗤之以鼻。這樣的工作態度是相當危險的,如果缺乏那份熱情與目標,就如同帆船失去風力一般,隻會離成功愈來愈遠。所以我們應該經常保持最初的那份執著與激情,並時時檢討自己,修正自己前進的方向。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激情就如同生命。憑借熱情,我們可以釋放出潛在的巨大能量,培養出一種堅強的個性;憑借熱情,我們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變得有趣,使自己充滿活力,培養自己對事業的不懈追求;憑借熱情,我們可以感染周圍的同事,讓他們理解我們、支持我們;憑借熱情,我們更可以獲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贏得寶貴的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一個晴朗的下午,美國作家威·萊·菲爾普斯去逛紐約的第五大道,突然想起自己的襪子劃破了,需要買雙新的短襪。至於買一雙什麼樣的,他覺得那是無關緊要的。他看到一家襪子店,便走了進去。一個年紀不到17歲的少年店員迎麵向他走來,並詢問道:“先生,您要什麼?”
“我想買雙短襪。”作家看到這位少年眼睛閃著光芒。“您是否知道您來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襪店?”作家一愣,發覺自己從來就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他僅僅需求一雙短襪,走進這家商店純粹就是一種偶然。
很快,少年麻利地從貨架上拖下幾隻包裝不同的盒子,並快速地把裏麵的襪子一一打開,展現在作家的麵前。“等等,小夥子,我隻要買一雙!”作家有意提醒他。“這我知道,”少年說,“不過,我想讓您看看這些襪子有多漂亮,真是好看極了!”
少年激動的神情立刻激起了作家對他的興趣,讓他把買襪子的事情拋於腦後。作家略微猶豫一下,然後對那個少年說:“我的朋友,如果你能一直保持這樣的激情,如果這份激情不隻是因為你感到驚奇,或因為得到一份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這種激情保持下去,不到10年,你會成為美國短襪大王。”
一旦員工失去了激情,那麼他們就失去了“作戰”的勇氣。比爾·蓋茨說:“我們公司文化的核心就是激情,員工必須要有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而技巧是可以培養的。”而他自己就是一個非常有激情的領導者。毋庸置疑,憑借激情,人們可以工作得更輕鬆、更愉快。
弗蘭克·帕特在做人壽保險推銷工作之初,業績平平。這時卡耐基先生的一句話點醒了他,卡耐基說:“弗蘭克·帕特先生,你毫無生氣的言談怎麼能使大家感興趣呢?”於是,他決定以自己最大的激情來做推銷員的工作。
有一天,弗蘭克進了一個店鋪,懷著極大的熱情試圖說服店鋪的主人買保險。店主人大概從未遇到過如此熱情的推銷員,隻見他挺直了身子,睜大眼睛,一直聽弗蘭克把話說完,而且最終沒有拒絕弗蘭克的推銷,買了一份保險。從那天起,弗蘭克的推銷工作才真正開始。
“我認為激情是決定我成功的最關鍵的因素。我以前也曾被人罵成是懶惰的家夥,但自從我決定以超強的激情來對待自己的職業時,事情開始有了變化。” 弗蘭克·帕特深有感觸地說,“在12年的推銷生涯中,我目睹了許多推銷員靠激情成倍地增加收入,同樣也目睹了更多人由於缺少激情而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