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心懷感恩工作,成就精彩人生(1 / 3)

認真做事,感恩從踏實工作開始

古人雲:“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說的就是成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的道理。在工作中,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反映的是一種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的職業精神,其中也包含一種感恩心和責任感。把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做到完美,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在工作中鑄就自己的輝煌。

俗語說“一滴水,可以折射整個太陽”,許多大事都是由微不足道的小事組成的。日常工作中看似煩瑣、不足掛齒的事情比比皆是,如果你對工作中的這些小事輕視怠慢,敷衍了事,最後就會因一著不慎而失掉整盤棋。所以,員工在處理細節時都應當引起重視。

在工作中,要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到無懈可擊,就必須從小事做起,付出你的熱情和努力。士兵每天做的工作就是隊列訓練、戰術操練、巡邏排查、擦拭槍械等小事;飯店服務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對顧客微笑、回答顧客的提問、整理清掃房間、細心服務等小事;公司中你每天所做的事可能就是接聽電話、整理文件、繪製圖表之類的細節。但是,我們如果能很好地完成這些小事,沒準兒將來你就可能是軍隊中的將領、飯店的總經理、公司的老總。

相反,你如果對工作感到乏味、厭倦不已,始終提不起精神,或者勉強應對工作,將一切都推到“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借口上,那麼你現在的位置也會岌岌可危,在小事上都不能勝任,何談在大事上“大顯身手”呢。沒有做好小事的態度和能力,做好大事隻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可以這樣說,平時的每一件小事其實就是一幢房子的地基,如果沒有這些材料,想象中美麗的房子,隻會是空中樓閣,根本無法變為實物。在職場中,每一個細節的積累,就是今後事業穩步上升的基礎。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說過:“成功的平凡人並非天才,他資質平平,但卻能把平平的資質發展成為超乎平常的事業。”實際上,所謂的不平凡都是由無數的平凡事組成的,就像張瑞敏說的,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一位老教授說起過他的經曆:

在我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覺有許多在校時資質平凡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沒有特殊的天分,有的隻是安分守己的誠實性格。這些孩子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不愛出風頭,默默地奉獻。在校時他們平凡無奇,畢業分手後,老師、同學都不太記得他們的名字和長相。但畢業後幾年、十幾年,他們卻帶著成功的事業回來看老師,而那些原本看來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卻一事無成。這是怎麼回事?

我常與同事一起琢磨,認為成功與在校成績並沒有必然的聯係,但和踏實的性格密切相關。平凡的人比較務實,比較能自律,所以許多機會往往落在這種人身上。平凡的人如果加上勤能補拙的特質,成功之門就會向他大方地敞開。

人們都想做大事,而不願意或者不屑做小事,願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太少。但事實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真正所謂的大事實在太少,比如,一台拖拉機有五六千個零部件,要幾十個工廠進行生產協作;一輛福特牌小汽車有上萬個零件,需上百家企業生產協作;一架波音747飛機共有450萬個零部件,涉及的企業更多。

多數人所做的工作還是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它們也許過於平淡,但這就是工作和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所以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一個不願做小事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老子就一直告誡人們:“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要想比別人更優秀,隻有在每一件小事上都下足工夫。

化感恩為動力,高標準嚴要求

能夠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的人是一個不懈追求卓越的人,而這樣的人往往會取得事業的成功。

對於感恩工作的人來說,卓越是唯一的工作標準。他們永遠不會對自己說“我已經做得夠好了”,而是力求把每一份工作都做得盡善盡美。在工作中習慣說自己“做得夠好了”的人是對工作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人。

在工作中,我們隻有做到對工作高標準、嚴要求,我們才能在這樣近似苛刻的標準和要求下更加認真和嚴格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從而創造出最佳的業績。當然,這同時也是我們感恩工作的一種體現。

張吉和杜明都剛剛從大學畢業,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他們都幸運地參加了工作,在某物流公司工作。不同的是,張吉每天按部就班,隻完成經理交辦的每項工作,隻求不出差錯就好,杜明卻對工作心懷感激之情,從心底決定要將工作做到最好。在工作中,他不斷地學習運輸行業的有關知識,很快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對客戶的分析中,他發現華北地區的貨物運輸常有滯期現象,經分析發現多是由於修路原因造成。

於是,他通過電腦交通網絡,對北京周邊地區各交通幹線的路況進行了一係列的調查摸底,每天列出一份動態的路況交通圖送給經理參閱。就是這份動態的路況圖,對公司的貨物運輸起了重要的疏導作用,不但縮短了有效運輸時間,而且減少了因堵車、繞行而產生的運輸費用,受到公司領導的重視和獎勵。當然,3個月後,公司繼續聘用的是能力不斷提高的杜明。

從根本上說,正是因為對工作心懷感恩,才能激發杜明的進步意識,使他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努力將工作做到最好。

一個人如果從來不為更高的目標做準備的話,那他永遠都不會超越自己,永遠隻能停留在自己原來的水平上,甚至還會倒退。隻有永遠朝著更高的方向努力,才會在工作中變得更加出色。

作為一名感恩的員工,做事情是不能靠主管在後麵督促的,要自己讓追求“高標準”變成一種原動力。

一家網遊公司的技術研發部門招了一批新人。半年後,老板提拔了其中一個當技術部經理。一個人為此憤憤不平,找老板理論:“我是碩士,他隻是一個專科生,憑什麼我的工資比他低,而且提拔他而不是我?”

老板告訴他:“不妨對你們兩人作個比較。9點上班,你每次都恨不得掐著點來,生怕早來一分鍾;6點下班,5點30你就已經收拾好,隻差關電腦了,最後的半小時是如何也不能堅守崗位的。而他每天至少早來半個小時,對一天的工作做計劃和準備;至少晚半個小時下班,對一天的工作進行梳理。

“還有,我們做網遊技術的很多時候需要加班,你倒是能痛痛快快答應,可是往往不到最後就推托有這事那事,早早離開。他不管加班到多晚,從來都是認認真真,沒有絲毫怨言的。他隻是一個專科生,但卻知道感恩公司,踏實工作,我為什麼就不能給他升職的機會呢?”

老板的一番話頓時讓這個員工啞口無言。

追根溯源,要想有個好的結果,就要高標準地要求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是所有職場人都通用的法則。

沒有高標準就沒有高動力,隻有對自己有高要求,才能讓自己盡可能保持最佳狀態,最後使顧客更滿意,使自己成為公司團隊中的優秀一員,為公司和同事創造更多的利益與價值。

努力尋求突破,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的人才能成功,那些抱怨的人隻會和機遇擦肩而過。職場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以此來要求自己,讓自己不斷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並不斷促進企業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