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進步是對企業最好的感恩(1 / 3)

用感恩的心點亮成長的道路

感恩別人,不僅能夠讓別人感覺到溫暖,更能讓自己得到好心情與舒適的生活和工作氛圍。在工作中,懂得感恩的人更受歡迎,因為懂得感恩的人會視公司的財富如珍寶,小心嗬護,不容別人踐踏,會時時維護公司的利益。試想,一個人能把公司的東西當成是自己的一樣去看待,老板將會怎樣看待他呢?無數事實證明,公司總會重點培養那些懂得感恩的人。

為了公司的利益,老板往往隻留下那些最佳的員工——那些能夠感恩公司,會盡職盡責完成工作的人。同樣,每個員工都應該意識到自己的利益與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並且用感恩的心點亮自己成長的道路。

王品盛是四川東風電機有限公司焊接分廠冷作車間的一位普通工人,他勤勤懇懇,愛崗敬業,三十年如一日,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2000~2003年,他加班加點完成定額工時31557個小時,相當於14年的工作量。無論產品技術難度高低,無論生產周期長短,他都嚴格按要求以確保質量和進度,他經手的產品一次檢查合格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

2001年3月,公司接到出口德國沃爾沃公司的工程機械產品——穩定架的訂單:該產品技術要求非常高,為此,公司專門成立了由各工種組成的技術攻關小組,王品盛以其精湛技術和突出表現被任命為組長。穩定架焊縫多且集中,焊接變形是最大的難題,其中一些部件要求不經機械加工,表麵不平度不能超過0.5毫米。加工出來的孔同軸度必須控製在誤差0.01毫米以內。

這給公司裝配與焊接技術都提出了嚴峻挑戰,這樣的技術要求幾乎是冷作工無法逾越的高難度。10多天時間裏,王品盛帶著攻關小組分析研究圖紙上百遍,無數次探討裝配方法和步驟,盡量把可預見的問題考慮周全,確保萬無一失。當他們采用手工加“反變形”及“火焰校形”等技術手段,生產出完全滿足圖紙和工藝要求的產品時,雖然瘦了一大圈,但王品盛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此後,王品盛一鼓作氣,帶領攻關小組相繼攻克了前後機架、動臂等裝配難題。隨後,產品開始批量生產,王品盛及其攻關小組創下月生產50台穩定架的紀錄,確保了生產周期和質量。負責接件驗收的德國沃爾沃公司工程技術人員連聲稱讚:“你們做得最好!”

是什麼讓王品盛取得如此大的業績?是什麼讓一位普通的工人不斷超越自己,高效完成工作的呢?

“企業是我們的家,我們要感恩和珍惜這個特殊的大家庭。隻有我們每個人都努力了。我們的企業才會發展得更快,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這是王品盛經常對工友們說的話。

王品盛用自己的努力與成長,為企業的發展添磚加瓦,用業績證明了自己的感恩情懷。

感恩能讓員工看到工作的另外一張“麵孔”:工作可以為你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你提供施展才華的平台。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將工作當做苦役,工作對於他們而言隻是換取薪水的代名詞,而沒有對工作抱有感恩之情,更不用談負責工作了。

然而,如果你能夠積極地對待自己的工作,並努力從工作中發掘出自身的價值,找到自己的使命感,你就會發現工作是一件非做不可的樂事,而不是一種惹人煩惱的苦役。

工作為你帶來一切,你應通過努力工作來回報社會,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把工作看成一種經驗的積累,顯然,任何一項工作都蘊涵著無數成長的契機。

紐約的一家公司被一家法國公司兼並了,在兼並合同簽訂的當天,公司新的總裁宣布:“我們不會隨意裁員,但如果你的法語太差,無法和其他員工交流,那麼,我們不得不請你離開。這個周末我們將進行一次法語考試,隻有考試及格的人才能繼續在這裏工作。”散會後,幾乎所有人都擁向圖書館,他們這時才意識到要趕快補習法語了。隻有一位員工像平常一樣直接回家了,同事們都認為他已經準備放棄這份工作了。但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考試結果出來後,這個在大家眼中肯定沒有希望的人卻考了最高分。

原來,這位員工在大學畢業來到這家公司後,就已經認識到自己身上有許多不足,從那時起,他就有意識地開始了提升自身能力的準備工作。雖然工作很繁忙,但他每天堅持提高自己。作為一個銷售部的普通員工,他看到公司的法國客戶很多,但自己不會法語,每次與客戶的往來郵件與合同文本都要公司的翻譯幫忙,有時翻譯不在或顧不上的時候,自己的工作就要被迫停頓,因此,他早早就開始自學法語。同時,為了在和客戶溝通時能把公司產品的特點介紹得更詳細,他還向技術部和產品開發部的同事們學習技術。

從這位員工的經曆可以看出,在極其平凡的崗位上也藏著極大的機會。隻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專注、更迅速、更正確、更完美,隻要調動自己全部的能動性,從工作中找出新方法來,便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從而使自己有發揮本領的機會。無論做什麼工作,隻要沉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去做,都能有所收獲。

感恩既是一種良好的心態,也是一種神奇的力量,不但能夠點燃我們的工作激情,也能夠激發我們無限的工作潛能,令我們工作得更投入、更愉快。心懷感恩之情的人,無論生活在何處,或是有著怎樣特別的經曆,會在工作中感受到如溫暖、浪漫、優美這一係列美好的感受,並在這些美好的感受中不斷成長起來。

感謝工作,在工作中成長自己

許多剛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對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認為自己受過多年教育,以自己的知識和才能,無須過多證明和表現就應該得到重用,就應該得到豐厚的報酬。

實際上,一個人如果總是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資而傷腦筋的話,他是看不到工資背後的成長機會的。當然,他也不會重視自己從工作中獲得的技能和經驗,事實上,決定他未來發展的恰恰是這些技能和經驗,而不是現在他可以拿到的薪水。

何晏現在是一家建築企業的副總經理。五六年前,他是作為一名送水工被建築企業招聘進來的。在送水的過程中,他並不像其他的送水工一樣,剛把水桶搬進來,就一麵抱怨工資太少,一麵躲在牆角抽煙。每一次,他都給每一個工人的水壺倒滿水,並利用他們休息的時間,纏著讓他們講解關於建築的知識。很快,這個勤奮好學的人引起了建築隊長的注意。2周後,他被提拔為計時員。

當上計時員的何晏依然勤勤懇懇地工作,他總是早上第一個來,晚上最後一個離開。由於他對建築工作比如對地基、壘磚、刷泥漿等非常熟悉,當建築隊的負責人不在時,工人們總愛問他。

有一次,建築隊的負責人看到何晏把舊的紅色法蘭絨撕開包在日光燈上,以解決施工時沒有足夠的紅燈來照明的困難,這位負責人便決定讓這個勤奮又能幹的年輕人做自己的助理。就這樣,何晏不斷抓住一次次機會,用短短5年的時間便成了建築隊所屬的這家建築企業的副總經理。

雖然成了企業的副總,何晏依然堅持自己勤奮工作的作風,他常常在工作中鼓勵大家學習和運用新知識,還常常自擬計劃,自己畫草圖,向大家提出各種好的建議。

何晏並沒有因為自己僅僅是一個送水工就看輕自己的工作,不思進取;他也沒有像其他員工那樣,眼裏隻盯著微薄的薪水,而不注重在工作中積累知識。他對企業心懷感恩,將企業看成一個實現自己事業目標的舞台,一個讓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平台,正是這種態度使他能夠充分地激發出自己的主人翁意識和敬業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和對工作的認識帶來了他事業上的成功。

從某種角度看,薪水是影響一個人工作激情的重要因素,但一個人真正的工作動力還是來源於對工作的感恩以及內心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渴望。因此,在成長與薪水之間,我們應該更看重成長。

韋應大學畢業後,進了一家機械廠工作,跟他一同分配來的還有四五個大學生。他們幾乎都沒經過什麼技術培訓就被分到各個部門,擔任基層管理人員。

由於他們不懂生產,不熟悉工藝流程,所學專業與實際操作又相差太遠,在管理上明顯感到力不從心。加之有些工人欺他們是外行,工作中總是偷奸耍滑,這讓他們感到非常頭疼。為此,韋應主動向廠長提出申請:下車間當個三班倒的工人。這個消息一傳出,全廠嘩然,大家都說他是個怪人,連和他一起來的學生對此都表示不能理解。

韋應對各種議論根本就理會,到製造車間安安心心做了一名工人。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努力鑽研各項技術,熟悉每個工種。由於他勤學好問,那些生產能手們都樂意教他,有的還把自己多年的經驗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很快他就全麵掌握了生產工藝,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大都解決。兩年後,他升任車間主任。麵對成功,他並不驕傲自滿,始終嚴把產品質量關,所以,他所在車間的產品質量一直是最好的。

幾年後,工廠經營不太景氣,廠裏決定試行承包製。韋應承包了一個車間,由於他技術過硬,又勤奮好學,工人們也都樂意跟著他幹。這時,他又拿出鑽研業務的勁頭投入到營銷中,成立了一支精幹的銷售隊伍。由於產品質量過硬,營銷自然得力,很快就打開了市場銷路,在行業中成為赫赫有名的人物。到了年底,其他車間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唯有韋應承包的車間贏得了巨額利潤。因此,廠裏決定把車間全部都承包給他。在廠部對科室人員進行精簡時,當年和他一同進廠的那幾個大學生因為技術不過關,大都下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