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進步是對企業最好的感恩(3 / 3)

很多人曾嘲笑李的心慈手軟,說他是養虎為患。可李沒有絲毫後悔之意,隻是殫精竭慮,四處招納人才,並以多種方式調動手下的人拚搏進取,一刻也不敢懈怠。就這樣,李和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既是朋友又是對手,彼此絞盡腦汁地較量,雙方各有損失,但各自的收獲都很大。多年後,李和張都成了當地赫赫有名的商業巨子。

事業如日中天的李在記者提及他當年的“非常之舉”時,一臉平淡地說:“擊倒一個對手有時候很簡單,但沒有對手的競爭是乏味的。企業能夠發展壯大,應該感謝對手時時施加的壓力。這些壓力最終化為想方設法戰勝困難的動力,這些壓力讓我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一種危機感。”

沒有對手帶來的壓力,人的能力會逐漸減弱,人的動力會慢慢消退,人的機能會不斷萎縮。最終,事業消沉,生活散漫,人生越來越暗淡。一個人隻有在對手帶來的競爭壓力中多多用心,努力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他的生命才會越來越有活力,他的潛能才會更多地被激發,最終取得事業的成功。

現代社會中,競爭是無處不在的,對手也是無處不在的。正因為對手的存在,你才產生要打敗他而成為強者的競爭意識。這是人渴望勝利的本性,也是社會賦予人機會的條件。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就是競爭,這就是要戰勝對手的根本原因。有些對手阻礙我們成功,所以我們追求成功;有些對手阻礙我們生活,所以我們偏要活下去。因為誰也不想被淘汰出局。

對那些折磨你的人,真誠地說聲謝謝

很多人都害怕遭受折磨。折磨與幸福不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和靈魂有關,並且都牽涉對生命意義的評價。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靈魂是沉睡著的,一旦我們感到幸福或遭到折磨,它便會醒過來。如果說幸福是靈魂的巨大愉悅,這愉悅源自對生命的美好意義的強烈感受,那麼,折磨之為折磨,正在於它能夠撼動生命的根基,打擊人對生命意義的信心,因而使人的肉體和靈魂陷入巨大痛苦中。

外部的事件再悲慘,如果它沒有震撼靈魂,不成為一個精神事件,就稱不上是折磨。折磨能夠把靈魂震醒,使之處於雖然痛苦卻富有生機的緊張狀態,它必然具有某種精神價值。當你不斷遭受折磨,你的靈魂也在折磨中不斷升華,最終,你將在進步中趨近完美的人生。

每個人都會遭遇生活中的苦惱,每個人都可能會經受各式各樣的折磨。麵對這些,我們應時時心存感激。因為這些折磨讓我們感到生活和工作的美好;這些折磨讓世界顯得更加鮮活。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解決的唯一辦法是從那些荊棘上麵迅速踏過。”人生是不平坦的,但同時也說明生命正需要磨煉,“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厲害,發出的光就越燦爛”,正是這種敲打才使它發出光來,因此,燧石需要感謝那些敲打。人也一樣,感恩那些折磨你的人,你才能獲得成長。

陸迪曾是一家大公司的分公司總經理,辭職後到某公司應聘分公司總經理的職位,談好是從銷售經理做起,老板給了一個考察期。到分公司開始實習時,他沒想到實習要帶車送貨,做銷售代表的工作。剛開始時,他有點接受不了,但還是堅持了三個月,因為他覺得自己對這個公司不熟悉,做基層銷售代表的工作可以讓自己很快地了解公司,熟悉業務。

另外,他拿著一般銷售代表的工資,他知道這是領導對他的考驗,隻不過這種考驗比較“殘酷”而已,於是堅持了下來。三個月之後,他開始負責片區的銷售,手下有兩個銷售代表,於是他帶領這個小團隊努力工作,完成了公司下達的任務。半年以後,分公司的銷售經理調走了,他被任命為銷售經理。一年以後,分公司總經理另有任命,他被提升為分公司總經理。在談到往事時,他說:“我當時是忍辱負重地工作,心中有很多怨言,但知道老板是因為看重我才考驗我,所以堅持了下來,最終贏得了老板的信任。”

提高工作要求,施加工作壓力——這些看起來的痛苦折磨卻可以促使你更快成長。從員工個人角度來看,陸迪老板的做法有些“欺負人”。可實際上,老板看中你,才會不斷向你施壓,以便讓你更快地掌握各項技能,能夠盡快擔當重任。

在許多時候,這些折磨你的人會比鼓勵你的人對你更有益。他們能更直接地指出你的缺點,更深刻地挖出你的不足,更強烈地刺激你的自尊。他們可能不留情麵地訓斥你,但他們會讓你在壓力和危機感下日益強大,讓你在痛苦和磨煉下奮發圖強。

人不能總停留在原地,不應該總糾結於別人給你的傷害和折磨。原諒應該原諒的,感恩應該感恩的。那些曾經折磨你的人,真誠地說聲謝謝吧!

共同發展:感恩創造雙贏的局麵

強生CEO兼總裁詹姆士·伯克說:“沒有企業的贏,就沒有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沒有企業的贏,也就沒有員工的發展。但是,如果沒有雙贏,就沒有企業的長盛不衰。員工成長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企業發展是員工成長的根基,共同成長才能實現雙贏。”員工與企業、老板是互惠互利的合作者,認識到這一點的員工都是企業的優秀員工,而將這種做法付諸實踐的員工則是企業不斷發展的原動力。

在成功的企業中,無論是老板還是員工,都期望獲得雙贏的結果。因為這是一個講求雙贏的時代,雙贏思維有助於我們在工作中形成良性的競爭氛圍,提高組織的凝聚力,避免出現兩敗俱傷的局麵。

在一家房地產集團的年度表揚大會上,公司聘請高級樂隊助陣,現場氣氛十分熱烈。當時有40人分別接受“業績最佳”、“傭金最多”等獎項,可謂風光無限。但其餘700多名與會的業務人員悶悶不樂,打不起精神。

有一家谘詢顧問公司正好受聘於該公司,看見這種做法會產生不良作用,他們立刻著手教育員工及整頓公司精神麵貌。全體員工不分等級,共同擬定激勵士氣的獎懲製度,並自定個別的績效目標,以鼓勵互助合作,人盡其才。

第二年的表揚大會上,與會的1000餘人中有幾百人受獎,多半是由於達到自定的目標或團體達到部門目標而受獎。會場上雖沒有樂隊、拉拉隊助陣,但氣氛依然熱烈。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受獎人的平均業績與為公司賺得的利潤都是去年的數倍。

感恩人士的雙贏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是尋求互利,所謂互利,是指利人利己。利人利己可使雙方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及共謀其利。要達到互利的境界,必須具備足夠的勇氣及與人為善的胸懷,尤其與損人利己者相處更應該這樣。培養這方麵的修養,少不了過人的見地、積極主動的精神,並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與力量作為基礎。

理解和感恩之心是雙贏思維不可或缺的因素,兩者間的平衡才是真正成熟的標誌。有了這種平衡,我們就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同時又能有效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感恩的員工會意識到雙贏的重要性,他們會不斷調整自己的思路,時刻同老板立場一致,並幫助老板取得成功。他們像老板一樣主動思考、主動做事、積極解決阻礙團隊前進的難題。最後,他們不僅得到了老板的青睞,推動了企業的發展,還得到了自我鍛煉與提升的機會,因而,在成功的路上進步得也更快。

在工作中,員工應該意識到以下趨勢:

1.隻有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企業發展壯大了,員工的個人利益才有可靠的保證。

2.員工個人才華的有效發揮和企業是分不開的。員工隻有在企業中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平台,才能盡可能地施展所學與專長。

3.員工個人的事業發展也離不開企業。員工如果處處從企業的角度著想,在工作上竭盡所能,也就有可能在個人的事業發展上有所建樹,有所成就。

在一個製度相對完善的公司裏,每一個員工的升遷都來自於個人的努力,老板所做的隻是考察哪些人有資格獲得獎勵和晉升。有實力的員工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也正因為如此,員工才能夠感覺到自己與公司是一個整體。可見,員工和企業是否對立,主要取決於員工的心態。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員工與企業的關係,絕不是天生的一對冤家,而應是互惠互利、創造雙贏的合作者。我們應當帶著感恩和合作的態度與企業相處。這樣才會對個人的職業發展有所幫助,也才會帶來員工個人事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