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進步是對企業最好的感恩(2 / 3)

一個人的人生如果分為兩個階段,那麼,前一階段就是用金錢買智慧,後一階段是用智慧換取金錢。像故事中的韋應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利用一切工作機會來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所負責的工作都能夠盡力而為,都能做到問心無愧,並時刻想著怎樣更多而不是更少地回報社會,那麼偏低的薪水絕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因為你會在感恩中不斷提升自己。而在工作中漫不經心、不思進取不能抓住工作中促使自己成長的機會,即使有很高的薪水,也會迅速地毀掉你。

真正能夠讓你獲得成功的方法,不是看你能為自己的薪水付出多麼少,而是多麼多。你應該讓你的老板看到你的貢獻與報酬之間的失衡,要讓他為自己所給予的微薄薪水感到慚愧。即使你的老板意識不到,你的表現也會引起其他雇主的注意。

拿破侖·希爾說:“提供超出你所得酬勞的服務,很快,酬勞就將反超你所提供的服務。”這些經驗之談值得每一個希望自己的職場生涯越走越順的人士借鑒。薪水隻是工作的一種回報方式,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更應該珍惜工作帶給自己的成長。譬如,艱難的任務能鍛煉我們的意誌,新的工作能拓展我們的才能,與同事的合作能培養我們的人格。企業是我們成長中的另一所學校,工作能夠豐富我們的經驗,增長我們的智慧。與在工作中獲得的技能和經驗相比,微薄的薪水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企業支付給你的是金錢,工作賦予你的是可以令你終生受益的能力。

感謝失敗:實力是靠失敗堆積起來的

2002年,馬雲在寧波會員見麵會上說:“實力是失敗堆積起來的,一點一點的失敗就是一個人的實力、一個企業的實力。我想,如果我年紀大了,我跟孫子吹牛說曾經做成多麼大的事情。孫子會說,這一點也不牛,剛好是互聯網大潮來了,有人給你投資。當你講當年有哪些失敗的事情,犯了哪些很嚴重的錯誤,他可能會很崇拜地看著你。一個人最後的成功是有太多慘痛的經曆。”確實如此,成功和失敗是硬幣的兩麵,拋硬幣不會總是一麵向上,所以一個人不會總失敗,也不會總成功,關鍵是要在失敗中學會堅守和學習,然後耐心等待成功的那一麵。

白手起家的富豪們大都有過失敗的經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知道失敗的風險無處不在,實力就是靠不斷的失敗累積起來的,因而他們敢於冒險,不怕失敗。

如果你想成功,一方麵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增長智慧,另一方麵還要永遠保持用失敗積累實力的冒險精神。可以說,這種精神將使你無所畏懼。我們在職場難免會遇到挫折與失敗,每次失敗、每次打擊,都有其意義,困苦能孕育靈魂和精神的力量。所謂職場達人,都是不斷挑戰失敗,不斷從一次次失敗中爬起來,不斷攀登的人。

被譽為“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並不是幸運兒,但是,不幸的生活促使他成為一個永遠的抗爭者。9歲起家道中落的鬆下幸之助就去大阪做一名小夥計。22歲那年,他通過誠實的品格和上乘的服務贏得了公司的信任,於是被晉升為公司最年輕的檢察員。

但是,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咳的痰中帶血,這使他非常驚恐,因為這種奇怪的家族病已使鬆下幸之助的9位家人在30歲前就離開了人世。當時他隻能邊工作邊治療,這也使他必須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平常之心麵對疾病,調動肌體的免疫力與病魔鬥爭,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最終形成了一套與疾病作鬥爭的好辦法。這樣持續了一年後,他的身體也變得結實起來,內心也越來越堅強,這種心態也影響了他的一生。由於患病一年來的苦苦思索,加上改良插座的願望沒有得到公司采用,鬆下幸之助下決心辭去公司的工作,開始獨立經營插座生意。

創業之初,鬆下電器公司遭遇一係列問題,當時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物價飛漲,而手裏的所有資金還不到100日元。公司成立後,最初的產品是插座和燈頭,然而產品遇到棘手的銷售問題,工廠竟到了無法維持的地步,同事們相繼離去,當時的困難可以想象。

但鬆下幸之助把這一切都看成是創業的必然經曆,他相信:堅持下去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報答。他對自己說:“再下點兒工夫總會成功的!我已有更接近成功的把握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生意逐漸有了轉機,當6年後他拿出第一個像樣的行車前燈時,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然而,走出困境的鬆下電器公司所麵對的並不是風景美好的坦途,而是一係列坎坷的開始。隨著1929年經濟危機席卷全球,日本電器銷量銳減。第二次世界大戰又使日本經濟走上了畸形,鬆下幸之助欠了高達10億日元的巨額債務。為抗議把公司定為財閥,幸之助不下50次地去美軍司令部進行交涉,其中的苦楚自不必言。

在94歲高齡時,鬆下幸之助說過:“無論是逆境或順境,坦然的態度往往會使人更加聰明。”他用他的成功向人們說明,一個人隻有從心理上、道德上接受苦難的磨煉,他才可以獲得成功。

把失敗看成是鍛煉自己的珍貴機會,那樣,你才會感謝失敗,在麵臨困難時,才能勇氣百倍地迎接挑戰。唯有如此,才能湧出新的智慧,轉禍為福。

拿破侖·希爾說過:“千萬不要把失敗的責任推給命運,要仔細研究失敗的實例。如果你失敗了,那麼繼續學習吧,可能是你的修養或火候還不夠的緣故。你要知道,世界上有無數人一輩子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他們對自己一生平庸的解釋不外是‘運氣不好’、‘命運坎坷’、‘好運未到’。這些人仍然像小孩那樣幼稚與不成熟,他們隻想得到別人的同情,簡直沒有一點主見。由於他們一直想不通這一點,才一直找不到使他們變得更成功、更堅強的機會。”可見,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放棄了總結經驗,放棄了將經驗化為自身實力的機會。

行動就可能會有失敗和困難,一個人坐下或躺著不動,當然不用擔心被其他東西撞倒。但如果他想做點什麼,就必須站起來前進,這就會有被路上的石子絆倒或被路旁的荊棘紮傷的可能。這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有了這種挫折的曆練,以後再走路就會有頑強的精神。即使下次再遇到別的失敗與障礙,也和第一次一樣充滿激情,積極應對,在一次次的曆練中成長、壯大,為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石。

英國的索冉指出:“失敗不該成為頹喪、失誌的原因,應該成為新鮮的刺激。”失敗並不可怕,關鍵就是要有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的勇氣。每一次失敗其實都是一次超越的機會,逃離失敗,躲避失敗,就會把一個人的活力與成長權利剝奪殆盡,使人變成行屍走肉。所以,失敗是提升自我和超越自我的重要推動力。每一次失敗都能磨煉你的技巧,增強你的勇氣,考驗你的耐心,培養你的能力。總之,實力是在“屢敗屢戰”中成長起來的。所以,當你正視失敗,感恩失敗,把失敗看做成長的營養時,成功就會降臨在你頭上。

感謝對手:是他們促使我們不斷成長

一位動物學家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奧蘭治河兩岸的羚羊群進行過研究。他發現東岸羚羊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不一樣,東岸羚羊的速度平均每一分鍾要比西岸的快13米。

幾經努力,動物學家才明白,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在它們附近生活著一個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為缺少這麼一群天敵。

大自然的法則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沒有對手,自己就不會強大;沒有敵人,談什麼勝利。別再詛咒你的對手與敵人,應該感謝他們,是他們促使我們不斷成長。

古印度有位英勇無比的王子,某次征戰之後,率兵得勝回朝。在盛大的慶功宴上,王子謙遜地舉起金杯,向前輩、大臣、在座的將士以及百姓一一表示感謝,甚至連為他牽馬的仆人也沒忘記,這使大家深深感動。

此時,老國王提醒道:“我的孩子,有一個最重要的人,你還沒向他致謝呢。”王子怔了半晌,終想不出,隻好向父王請教。隻聽老人一字一句地說:“你的敵人。”

人的一生無論順利還是坎坷,注定要扮演“戰士”角色,與大大小小對手相遇。在許多時刻,敵人和對手顯得比朋友更真誠,他打敗你時,絕對不會留什麼情麵,而他嘲笑你時,那份冷酷刻骨銘心。對手或敵人的強悍讓我們晝夜苦學,練成一身好功夫;對手或敵人的狡詐,使我們時刻保持警覺之心;對手或敵人的強大,鞭策我們臥薪嚐膽,韜光養晦;對手或敵人的智慧,激勵我們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對手或敵人的威脅警醒我們如履薄冰;對手或敵人的圍追堵截,使我們不斷自我否定,使我們打敗了真正的敵人——我們自己!而對手的一切,促使我們走向成功。

在北方某大城市裏,諸多電器經銷商經過激烈的市場較量,在彼此付出很大代價後,有張、李兩大商家脫穎而出,他們又成為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後來,張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采取極度擴張的經營策略,大量收購、兼並各類小企業,並在各市縣發展連鎖店,但由於實際操作中有所失誤,造成信貸資金比例過大,經營包袱過重,其市場銷售業績反倒直線下降。這時,許多業內外人士紛紛提醒李——這是主動出擊,一舉擊敗對手張,進而獨占該市電器市場的最好時機。李卻微微一笑,始終不采納眾人提出的建議。在張最危難的時候,李還出人意料地主動伸出援手,拆借資金幫助張渡過難關。最終,張的經營狀況日趨好轉,給李的經營施加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