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感恩提升人格魅力(1 / 3)

用感恩的態度看待批評

無論是客戶、上司還是老板,真正存心挑剔的時候並不多,他們提出的要求都是迫於某種需要。客戶擔心產品出問題,上司怕影響業績,老板則更是迫於市場的巨大壓力嚴格要求,因為市場是無情的,有時可能隻比競爭對手遜色一點點,就被淘汰出局。企業如此,人也如此。

常言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個人再聰明、能幹,也總有犯錯誤的時候。人犯了錯誤往往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拒不認錯,找借口辯解推脫;一種是坦誠承認錯誤,勇於改正,並找到正確解決的途徑。

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可能,關鍵在於你認錯的態度。隻要你坦率承擔責任,並盡力想辦法補救,你仍然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被譽為“練出價值百萬美金笑容的小個子”、“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推銷大師原一平最初是一家保險公司的推銷員,雖然每天都在勤奮地工作,但收入仍少得可憐,有時為了省錢,他甚至不吃午餐、不搭電車。

一天,原一平來到一家名叫“村雲別院”的寺廟。進廟內後,與寺廟住持吉田相對而坐的原一平接下來便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向這位老和尚介紹投保的好處。

老和尚一言不發,很有耐心地聽他把話講完,然後平靜地說:“你的介紹絲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願。”原一平一下子泄了氣。

老和尚接著又說:“人與人之間,像這樣相對而坐的時候,一定要具備一種強烈吸引對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將來就沒什麼前途可言了。”

原一平啞口無言。

老和尚又說了一句:“小夥子,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原一平似有所悟。接下來,他組織了專門針對自己的“批評會”,每月舉行一次,每次請幾個同事或投了保的客戶吃飯,為此,他甚至不惜把衣物送去典當,目的隻為讓他們指出自己的缺點。

“你的個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氣……”“你有些自以為是,往往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這樣很容易招致大家的反感……”“你麵對的是形形色色的人,你必須要有豐富的知識,你的學識不夠豐富,所以必須加強進修,以便能很快與客戶尋找到共同的話題,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一次次“批評”使這個年輕人開始像一條成長的蠶,隨著時光的流逝悄悄地蛻變著。到1939年,他的銷售業績榮膺全日本之最,並從1948年起連續15年保持全日本銷量第一的好成績。

由此可見,批評不一定都是壞事,它讓你尋找事情的真相,真誠地麵對問題,不斷完善自己。

用感恩的態度看待批評,將它們當做敦促自己成長的動力。承認你的過失和不足,改正過後,你才會更順利地前行,就像原一平一樣。

工作中,如果你對別人的批評不在意,則會麻木而無進步,如果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則可不斷促進自我成長。

由此看來,別人的批評無疑就是人生的一門選修課,心胸狹窄者把它演繹成包袱,而豁達樂觀者則把它看做是激勵的別名。感謝批評你的人,你可以從他人的批評中提煉出自身的短處和缺陷,不斷激勵和完善自我。

互惠定律:心懷感恩,投桃報李

《詩經》曰:“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對於他人給予的恩惠,我們不能無動於衷,而要以另一種好處來報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了打探敵情,各國專門設置了一種特種兵,其任務是深入敵後去抓俘虜回來審訊。

當時的戰爭是塹壕戰,大隊人馬要想穿過兩軍對壘前沿的無人區是十分困難的,如果一個士兵悄悄爬過去,溜進敵人的戰壕,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參戰雙方都有這方麵的特種兵,經常派去抓敵軍的士兵回來審訊。

有一個德軍特種兵以前曾多次成功地完成這樣的任務,這次他又接到這樣的任務。他很熟練地穿過兩軍之間的地帶,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敵軍戰壕中。

一個落單的士兵正在毫無防備地吃東西,一下子就被德國兵繳了械。他手中還舉著剛才正在吃的麵包,這時,他本能地把一塊麵包遞給突襲他的敵人。

德國兵忽然被這個舉動打動了,他做出了不可思議的行為——他沒有俘虜這個敵軍士兵,自己空著手回去,雖然他知道回去後上司會大發雷霆。

這個德國兵為什麼這麼容易被一塊麵包打動呢?其實,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在得到別人的好處或好意後,就想要回報對方。雖然德國兵從敵人那裏得到的隻是一塊麵包,或者他根本沒有要那塊麵包,但他感受到了對方對他的一種善意。即使這善意中包含著一種懇求,但這種善意很自然地表達出來,在一瞬間打動了他。

其實這個德國兵不知不覺地受到了心理學上互惠定律的左右。得到對方的恩惠就想要報答的心理,是人類社會根深蒂固的一個行為準則。

一位心理學教授做過一個實驗:他在一群素不相識的人中隨機抽樣,給挑選出來的人寄去聖誕卡片。雖然他估計會有一些回音,但沒有想到,大部分收到卡片的人都給他回寄了一張,而實際上他們都不認識他。

給他回贈卡片的人根本就沒有想過打聽這個陌生的教授到底是誰,他們收到卡片,自動就回贈了一張。也許他們想,可能自己忘了這個教授是誰了,或者這個教授有什麼原因才給自己寄卡片。不管怎樣,自己不能欠人家的情,給人家回寄一張總是沒有錯的。

這個實驗證明了互惠定律的作用。人與人的相處其實是很簡單的。你想要別人把你當做朋友,那你必須先把別人當做朋友。職場中,每個人從開始正式工作那天起直到退休,總在與同事打交道。雇用、解聘、受命、指示、挨批評、受表揚……幾乎都在以同事為參照物,都在同事圈中周旋、生存。與不同時期的同事建立包含友誼色彩的私交,可以說對事業、對工作、對生活都是極其有利的。

對同事心懷感恩,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礎上,懂得為同事著想,必要時幫助同事處理某項工作。大凡胸懷大誌並取得成功的人都會在與同事相處的過程中,盡量去關照他人,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善於從同事那裏汲取智慧和力量,以獲得前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