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感恩要用業績回報(3 / 3)

很多優秀的人往往並不是在意“苦勞”的人,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將創造最優秀的業績作為自己的目標,這才成就了他們的優秀。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喬·吉拉德就是這樣一個人。

在1963年1月之前,吉拉德是一個建築師,主要工作是蓋房子。到1963年1月為止,他蓋了13年房子,他賠得一無所有,銀行把他從家裏趕了出來,還沒收了他的車。吉拉德徹底破產了。

吉拉德的妻子說:“喬,我們沒錢了,也沒吃的了。我們該怎麼辦?”所以第二天,吉拉德必須出去找工作,這樣才可以給家裏買吃的。那天,他無意間去了汽車經銷店,並跟老板說:“隻要給我一部電話、一張桌子。我不會讓任何一個跨進門來的客戶流失,並且我還會帶來自己的客戶,我會在兩個月內成為你們這裏最棒的推銷員。”老板被吉拉德的自信感染了,他答應了吉拉德的要求,給了他電話和桌子。就這樣,吉拉德一天打了八九個小時的電話。最後,那天晚上他一直工作到晚上8點50分。他兌現了承諾,沒有漏掉一個跨進門的客戶。那時候,他甚至還沒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又重新開始了。

破產的那年,吉拉德已經35歲。3年後,他就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吉拉德全身心投入汽車銷售的事業中,連續12年榮登世界吉斯尼記錄大全世界銷售第一的寶座。牢騷滿腹不如幹勁衝天,隻要努力工作,一定會得到相應的業績回報的。

無論對於組織還是個人,不管在行業或組織中的地位如何,不管現今的發展如何,隻有業績才能作為發展的保證。如果你把工作當做一項事業來看待,你一定會創造別人所不能及的業績,為自己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果是檢驗工作績效的主要標準,隻有“苦勞”而沒有“功勞”,你進行的就不是有價值的勞動,有“功勞”的工作才是企業最需要的。

用“苦勞”回報公司的員工,抱怨工作的疲憊,抱怨任務的艱辛,抱怨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長此以往,“結果至上”心態的缺失,會讓他們成為一個不負責任、缺乏複命意識的人。

“苦勞”不會換來老板的欣賞,具有感恩之心的員工,會順著老板的思維,學會培養結果心態。他們會讓自己樹立強烈的複命意識,竭盡全力,利用各種方法取得結果。在獲取結果的過程中,他們亦會獲得相應的回報——因業績卓越而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把問題留給自己,把結果帶給老板

IBM集團的前任總裁沃森曾深有感觸地說:“我最不喜歡聽到下屬在接受任務時說‘NO(不)’,而隻愛聽他們說‘YES(是)’。每當有工作要交給下屬處理時,我都希望下屬愉快地接受,然後說一句‘OK!我一定會盡快辦好’,或者說‘OK!我定會盡最大努力去做’。”

IBM公司如此,其他公司也一樣。工作中每個人要麵對上司布置的工作。當發現自己遇到的是件棘手的任務時,你會怎麼做?不要幻想逃避,不要猶豫不決,不要依賴他人意見,要敢於作出自己的判斷。對於自己能夠判斷,而又是本職範圍內的事情,大膽地拿主意,不必全部稟報老板。如果我們果斷地采取行動,及時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哪怕我們隻做了一點點努力,也會使我們朝著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方向邁進一步。

某公司布置粉麵搭檔目標任務是1000件/業代,完成任務有1元/件的提成,完不成目標差額部分負激勵1元/件。針對此目標,有幾種情況:

業代A聽到本月目標,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這個市場曆來桶麵的銷售就是200件,直接找領導說理由,不可能完成任務,在壓力下抱著情緒去執行。結果第一個月完成了300件,第二個月完成了300件,第三個月客戶庫存300件,客戶沒有操作信心,以後不再買此產品。

業代B聽到目標,很高興,粉麵搭檔有提成,1000件又有1000元獎金,會後立即給客戶打電話:某某老板,公司本月推出一個新產品,粉麵搭檔,公司任務是1000件,本月你必須發貨1000件,否則回扣取消並罰款1000元。結果第一個月完成1000件,第二個月庫存800件,客戶停止銷售此產品,說銷售完畢後再進貨。

業代C聽到目標,分析產品的優劣勢和目前客戶的網點數量,然後電話告知客戶公司推出的新產品的特點,說明自己親自品嚐過效果很好,根據目前網點的數量首批鋪貨1500件,由於是新產品,先進貨500件,讓員工及訂忠誠客戶品嚐一下,我到市場第一站先到你那裏,和你一起製訂推廣方案並且親自帶領你的業代推廣。500件貨的推廣任務包在我身上,我這裏保證完成。結果第一個月完成1000件,第二個月完成1000件(沒有庫存,並且市場形成正常的回轉),客戶對粉麵搭檔的推廣信心很大,以後經常與業代溝通粉麵搭檔如何推廣的問題。

麵對同樣的任務,三個業務人員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其結果也迥然不同。從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關鍵在於第三個業務員把問題留給了自己。

工作中遇到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遇到問題該怎麼辦呢?很多員工的對策是把問題推給別人,他們有時會向同事請教,但更多時候是做出一副苦惱狀,把問題帶進老板的辦公室,然後等待老板提出解決辦法。

一位著名的企業家曾說:“職員必須停止把問題推給別人,應該學會運用自己的意誌力和責任感,著手處理這些問題,讓自己真正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在這一點上,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卡內基年輕的時候曾經在鐵路公司做電報員。一天他在值班時突然收到了一封緊急電報,原來在附近的鐵路上的一列裝滿貨物的火車出了軌道,要求上司通知所有要通過這條鐵路的火車改變路線或者暫停運行,以免發生撞車事故。

因為是星期天,一連打了好幾個電話,卡內基也找不到主管上司。眼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而正有一次列車駛向出事地點。此時,卡內基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冒充上司給所有要經過這裏的列車司機發出命令,讓他們立即改變軌道。按照當時鐵路公司的規定,電報員擅自冒用上級名義發報,唯一的處分就是立即開除。卡內基十分清楚這項規定,於是在發完命令後,就寫了一封辭職信,放到上司的辦公桌上。

第二天,卡內基沒有去上班,卻接到了上司的電話。來到上司的辦公室後,這位向來以嚴厲著稱的上司當著卡內基的麵將辭職信撕碎,微笑著對他說:“由於我要調到公司的其他部門工作,我們已經決定由你擔任這裏的負責人。不為其他任何原因,隻是因為你在正確的時機做了正確的選擇。”

作為一名優秀的員工,就應當像卡內基那樣,認清自己的工作職責,做公司發展需要的事,把問題留給自己,把結果留給老板。然而,工作中隻有極少數人能夠做到這一點,而這極少數人往往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一員。

一位智者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看見了問題,然後界定和描述這個問題,並且抱怨這個問題,結果自己也成了這個問題的一部分;另一種人是觀察問題,並立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結果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力和品質得到了提升。

麵對問題,如果你總不能妥善解決,那麼問題就會成為你的包袱,這樣,不隻是你自身的不幸,也是老板的不幸。因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總會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種困擾。它們的出現,就像太陽日升夜落般自然。所以,老板們迫切需要那種能及時解決問題的人才。

工作中遭遇問題時,那些心懷感恩的人,會理解老板經營的不易,希望自己能為企業多作些貢獻。於是,他們看重結果,關注業績,每日會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麼”,將自己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個人的整體業績,而不是自己的報酬和升遷。相反,那些把問題留給老板的員工不懂得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麼”,他們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隻知道將任務完成就可以交差。這種心態使他們不但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還很有可能把目標搞錯,以至於南轅北轍。

也許,初入職場時,你會被安排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也許,此時的你仍在公司的最底層做著不被重視的工作,這些都不要緊,隻要你心懷感恩,積聚能量,做出令老板滿意的結果,就一定可以抓住機會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