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感恩,用行動詮釋(2 / 3)

某日,TCL一位高級經理在店麵巡視時發現其中一家並未將那個型號的機器下架,詢問原因,該店麵的負責人高某解釋道:“主要是我認為此種機器的機型還比較新穎,隻要給我一周的時間,我一定能將其以合理的價格售出。”此事的結果也正如高某所承諾的那樣,機器在很短的時間內即以較高的價格售出,但高某並未受到嘉獎,反而挨了上級一通批評。

對於這件事,那名高級經理如是說:“雖然說這名負責人成功售出了該機器,但我依然不太讚成他的做法。對於公司的決定,有時員工並不能了解全部情況,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員工能尊重和執行公司的決定。即便是站在為公司利益的角度,也不鼓勵這種行為。有好的建議、想法可以向公司反映,但不能不執行我們做出的決定。”

工作中每個人都會碰到上司交代任務的情況,這時,你會很自然地想到兩個問題:第一,如果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我能不能辦或者應該怎樣辦?第二,向你布置任務的上司正在等待你給他一個明確的答複,你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還是對上司說“不”?

或許,在有些時候,服從命令會讓你感到受委屈、不舒服。畢竟,上司的決策也有錯誤的時候,但是,作為一名下屬,你還是應該遵從執行。因為,當你從感恩的態度去審視這一切的時候,就會有不同的感受。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會讓我們變得更加謙卑,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回過頭看那些讓你皺眉的事,雖不能讓你感到快樂,但也不會令你感到排斥。更何況,員工必須服從企業,必須在維護集體利益的前提下,發揮個人才能。隻有每個員工都按照這個原則工作,企業的經營才會比較順利。在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員工的成長才會有可能實現。

王光和張頤同時供職於一家音像公司,他們能力相當。有一次,公司從德國進口了一套當時最先進的采編設備,比公司現在用的老式采編設備要高好幾個檔次。但是采編設備的說明書是用德文寫的,公司裏沒有人能看得懂。老板把王光叫到辦公室,告訴他:“我們公司新引進了一套數字采編係統,希望你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然後再帶領大家一起吃。”王光連忙搖頭說:“我覺得不太合適,一方麵我對德語一竅不通,連說明書都看不懂;另一方麵,我怕把設備搞出毛病來。”老板眼裏流露出失望的神色。他又叫來了張頤,張頤很爽快地答應了,老板對此很高興。

其實,張頤很感謝老板為他提供的這樣一個磨煉的機會,在接下任務後就忙碌起來。他對德文也是一竅不通,於是就去附近一所大學的外語學院請德語係教授幫忙,把德文的說明書翻譯成中文。在摸索新設備的過程中,他在教授的幫助下,通過電子郵件,向德國廠家的技術專家請教了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短短一個月下來,張頤已經能夠熟練使用新的采編設備。在他的指導下,同事們也都很快學會了使用方法。張頤因此得到了老板的讚賞。

以後,有什麼任務,老板總是第一時間找張頤。因為他知道,張頤不會讓他失望。

感激企業給你的工作,感謝老板給你的磨礪。如果不是老板讓張頤承擔有難度的工作,張頤怎麼會在事業上開拓新的局麵?如果不是張頤義無反顧地服從,他怎麼可能得到鍛煉,得到老板的賞識?有感恩之心的張頤將學習德文看成美味的“螃蟹”,不僅成功將其拿下,還讓自己變成了老板倚重的人。

任何一項任務,如果下屬不能無條件地服從上司,那麼在執行過程中就會偏離方向,產生障礙,導致計劃和目標的流產。但心懷感恩的人知道,自己是組織中的一員,要服從組織的統一安排。無論是什麼工作,出於對企業利益的維護,他能做的隻有服從。

感恩的思想影響了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而這種態度會催促員工積極地去服從命令。因此,一個懂得感恩、積極對待工作的人,一定是一個能徹底服從命令的人,一個高度負責和執行能力強的人。這類人因其高效的執行力,在人群中總是那麼顯眼,總是令人尊敬,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

為什麼不讓自己也成為這樣的員工?其實,一切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你隻需要做到在工作麵前重複對自己說一句話——學會感恩,服從命令!

把握現在,絕不拖延

美國著名作家迪斯提出的“迪斯忠告”告訴我們,做事高效的一大關鍵在於把握好現在,絕不拖延。昨天過去了,今天隻做今天的事,明天的事暫且不管。或者打個比方說,昨天是張作廢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兌現的期票,隻有今天是現金,具有流通的價值。智者選擇活在當下,今日事今日畢,絕不在拖延中讓執行擱淺。

作為一名懂得感恩的員工,我們同樣也要信奉這樣的宗旨。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知道自己的職責是什麼,在上司交代工作的時候,應隻有一個回答,那就是:“是的,我立刻去做!”並且我們應該在第一時間將令人滿意的業績呈現在老板麵前。

某公司老板要赴海外公幹,且將在一個國際性的商務會議上發表演說。他身邊的幾名要員因此忙得頭暈眼花,要把他赴洋公幹所需的各種物件都準備妥當,包括演講稿。

在該老板赴洋的那天早晨,各部門主管來送機。有人問其中一個部門主管:“你負責的文件打好了沒有?”對方睜著惺忪睡眼,道:“昨晚我熬不住睡過去了。反正我負責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寫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飛機上不可能複讀一遍。待他上飛機後,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以電訊傳給他就可以了。”

誰知老板見到他們時,第一件事就問這位主管:“你負責預備的那份文件和數據呢?”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聞言,臉色大變:“怎麼會這樣?我已計劃利用在飛機上的時間,與同行的外籍顧問研究一下自己的報告和數據,不能白白浪費坐飛機的時間啊!”

聞言,這位主管的臉色一片慘白。

一名懂得感恩的員工,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會像故事中的那位主管一樣,自作聰明地設計工作,他們會謹記工作期限,並清晰地明白在所有老板的心目中,最理想的任務完成日期是——前一天。美籍華裔企業家王安博士提出了一個有名的“王安論斷”,他認為要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大潮中力爭上遊,就要在速度上下工夫,唯有速度提高了,執行的效率才能得到提升。對於一個渴望優秀執行的感恩的員工來說,拖延是最具破壞性的,是一種最危險的惡習,會使人喪失進取心和迷失前進的方向。一旦開始遇事拖拉,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為自己的成功製造不可逾越的鴻溝。

安東尼是IBM公司的一個部門主管,每天醒來就一頭紮進工作堆裏,忙得焦頭爛額,整個人都快崩潰了。於是,安東尼去向一位成功的公司經理請教。

來到這位公司經理的辦公室時,安東尼看見他正在接聽電話。聽得出來,和他通話的是他的下屬,而這位經理很快就給對方作出了工作指示,剛放下電話,他又迅速簽了一份秘書送進來的文件。接著又是電話詢問,又是下屬請示,公司經理都馬上給予了答複。

半個小時過去了,終於再沒有他人的“打擾”,這位公司經理於是轉過頭來問安東尼有何貴幹。安東尼站起身來說:“本來我是想請教您,身為一個全球知名公司的部門經理,您是如何處理好那麼多工作的,但現在不用了,您已經通過您的行動給了我一個明確的答案。我明白自己的毛病出在哪兒了,您是現在就把經手的問題解決掉,而我卻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先接下來,等過一會兒再說,結果您的辦公桌上空空如也,我辦公桌上的文件卻堆積如山。”

安東尼從這位經理身上學到了絕不拖延的工作習慣,他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同事、上司之間的合作也變得更加融洽了。一年後,深得上司信任和器重的他被提拔為部門總經理,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物。

你在工作中是否也為“拖延”所累?不妨學學那名成功的經理,在第一時間就把問題解決掉。

在人才競爭激烈的公司裏,如果你想立於不敗之地,就應當奉行“絕不拖延”的理念,把腳從“拖延”上挪開,穿上自己的行動鞋,立刻行動起來。

比爾·蓋茨說過這樣的話:“過去,隻有適者才能生存;今天,隻有最快處理完事務的人才能生存。”所以,心懷感恩的我們,在工作麵前絕不能再磨磨蹭蹭,要想方設法高效地完成任務,並將任務完成得最圓滿、最漂亮。久而久之,老板對你才會越來越倚重。因為一個在任何時候都能及時完成工作的員工,必定是一個最優秀員工。

善於思考,感恩的人主動找方法

懂得對企業和老板感恩的員工,麵對困難時,不會怨天尤人,尋找借口,他會盡一切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會發現,一名懂得感恩的員工之所以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與業績,甚至成為企業的關鍵員工,除了愛崗敬業、勇於承擔責任外,他還善於思考,會主動尋找方法。

申香芝是陝西建工集團五公司油漆作業隊隊長。從 1999年起,她帶領100多名下崗、轉崗女工從零做起,走上了自立自強之路。

申香芝當油漆班班長時,企業效益普遍不好,相互之間拖欠嚴重。但是她對自己的企業心懷感恩,堅持與企業共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