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感恩,用行動詮釋(1 / 3)

沒有執行力,感恩就會淪為空談

對於員工來說,行動是最好的老師,一名懂得感恩的員工願意對企業和老板有所回饋,並督促自己在不斷行動中變得更加優秀。工作中,麵對老板交給的任務,他們絕不推辭,馬上行動,爭取高效快速完成,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相反,如果他們敷衍行事,就會感到心存愧疚,覺得沒有對公司和老板負責。可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工作態度,有幾個人能做到如此有執行力?

一位消費者在大賣場的貨架之間徘徊,想找一罐高蛋白質含量的洗發精,很高興剛好看到一位服務人員在另一邊整理貨架。

“請問,我想找一罐高蛋白質含量的洗發精,請問可以在哪裏找到?”

服務人員的反應可能有下列幾種:

第一種:不搭理消費者,繼續整理眼前的貨架。

第二種:瞄消費者一眼,冷冷丟出一句“不知道”。

第三種:客氣地回答消費者:“請你走到第三個貨架,左轉到橫排第五個矮櫃,算過去第八個籃子,你就可以看到洗發精專櫃。”

第四種:立即停下手下的工作,聆聽消費客戶描述產品,隨即帶著對方到洗發精貨架,拿下一瓶高蛋白質洗發精給消費者,同時說:“我想您會想挑選蛋白質含量高的產品,應該是對發質保養非常在意,我推薦另外一種優氧的產品給您試試,可以讓您的秀發更美麗。”

上述服務人員的四種反應,大家一般都喜歡第四種反應的服務人員,因為第四種反應的服務人員貫徹執行力強,有責任心;但是,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也都經驗豐富,在大賣場裏最常遇到的,大都是第二種或是第三種的客服人員。

其間的差異正是來自於執行的速度以及執行的用心。一個沒有感恩心的人,是不可能擁有好的執行力的。事實上,對公司不感恩,對自己的工作不感恩的人,如何能使自己的效率提升?也許在行動中他隻差那麼一點點,而永遠不能成就輝煌的結果。

對比之下,隻有懷著感恩心態的人,才能夠發自內心地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到舉足輕重的抉擇,都責無旁貸地投入,以此作為對自己感恩對象的報答。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曾經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後一定會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他的真名倒沒有人叫了。

原來,他非常感謝公司能給自己提供這樣一個職位。當公司需要做廣告宣傳時,阿基勃特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當成了活的廣告標語。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標準石油公司第二任董事長。

在簽名的時候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這件事並沒有什麼難度,難的是阿基勃特能把它作為一項重要的事情來執行。他深刻明白,自己要努力做的事情並不是把老板的錢要過來裝進自己的口袋,而是懷著感恩的心幫助老板拓展更廣闊的事業平台。這樣的執行力已經將感恩演繹到了極致。

光說不做是當今職場人士的通病。大多數人都是知之多於行之,沒有主動運用自己所擁有的豐富知識和經驗,沒有把知識和經驗當做一部分工具來使用。正如彼得· 德魯克所說:“我們大多數人都隻關注把我們知道的東西劃分到不同的專業領域,而非竭盡全力去運用知識的力量來應付各種不同的問題。”

但這樣的事情絕不會發生在“阿基勃特們”身上。這些懂得感恩的員工,無法放任自己空談、大談,他們會追求高執行力的境界,讓落實行動成為自己唯一的信條。CNN 的總經理湯姆·約翰遜說,為了讓公司保持良好的發展,他總是要求自己盡量在24 小時內回複所有的信件和電話。

洛克菲勒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蓋茨先生吹捧我是個主動做事、自動自發的行動者。我很樂意接受這樣的吹捧,因為我沒有辜負它。積極行動是我身上的另一個標識,我從不喜歡紙上談兵或流於空談。因為我知道,沒有行動就沒有結果,世界上沒有哪一件事是由一個個想法付諸實施所得來的。人隻要活著,就必須考慮行動。”

的確,想法再完美,如果不執行,就一點價值也沒有。作為一名員工,隻有將感恩落實到行動中,這份難得的心態才會發揮出巨大的力量,不淪為空談。常聽到很多員工對企業提供一份高薪的職位感到感激,卻很少看到能用行動徹底實踐這份感激的人。嘴上說一千遍,現實中卻什麼都做不好,如此蒼白無力的感恩又有什麼意義?不如反省一下自己,你真的對公司懷有發自內心的感恩麼?如果有,你又該怎樣將這種感恩轉化成真實的業績呢?

躺著思想,不如站起來行動!停留在分析和規劃階段,不如拿出行動!一個感恩的員工不會隻把工作動力與目標規劃停留在紙上,他會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雖然過程可能會很艱難,但取得的成績也是可觀的。所以,職場上一條需要被永遠銘記的信條就是:少說多做,注重落實和結果。

企業需要最優秀的執行者

作為一名感恩的員工,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企業最優秀的執行者。執行力的核心是人。隻有擁有強大執行力的員工,企業才能擁有強大的執行力。企業需要執行力,其實需要的就是不折不扣的優秀執行者。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無一不是擁有著不折不扣的執行者,所有,優秀的企業往往致力於打造一支具有強大執行力的隊伍。

戴爾的成功在業界是有目共睹的,但它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大家都在解讀戴爾,對手也在模仿戴爾。時至今日,有誰真正讀懂了戴爾?如果僅僅知道直銷,充其量隻能算是知道了戴爾成功的皮毛,隻有知曉了戴爾超強的執行隊伍,才算看清戴爾成功的根本。

戴爾集團內部有一種良好的執行文化。它要求每個員工都時刻記住要將每一個環節的工作落到實處。不論員工有多少新奇的想法,隻有自覺地去有效落實,才算有用的員工。他們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無條件地執行自己的任務”,正是這種精神讓戴爾的直銷係統能夠暢通運行。曾有一位在戴爾工作過的人員評價說,戴爾係統是他所見過的最棒的生產運營係統。

戴爾的例子說明,很多企業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不是重視不重視執行力的問題,而是員工能不能優秀地執行的問題。僅僅這一點,就讓無數公司經受了慘重的教訓。因為,執行特別是重要的執行,往往需要花費很高的成本,做很多的準備,它的成敗對整個事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考慮不周全、布置不周密,貿然行動,就很容易造成執行不到位,甚至帶來比不執行更糟糕的影響,最終的結果是不如不執行。

希望集團總裁劉永行曾寫專文強調:不到位,是中國許多單位工作的“病根子”。員工要更有競爭力,企業要更有競爭力,就必須在“到位”這兩個字上下工夫。

在海爾公司有一個名叫戴弋的女孩兒,她是空調事業部的一名普通質檢員。

以前在檢驗空調的時候,冷凝器上有油脂,在大批量檢驗完後,水便會渾濁,一天要換好幾次水,每次都要用掉近10噸水,很是浪費。

如果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最多隻是將問題向上級反映。細心的戴弋發現這個問題後,並沒有簡單地上報給主管領導,而是動起腦筋,開始想怎麼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後來,戴弋想出了一個可以節約用水的好辦法:根據不同大小的機型,水位不必都一樣高,有的可以調低,這樣就能節約很多水。

實驗以後,這個方法果然可行!她的合理化建議一上報便立刻通過了。

後來,戴弋又連續通過了4項合理化建議。事後,戴弋說:“當時沒想別的,一心就想解決問題。”

對於這樣能積極提供合理化建議的員工,領導當然很讚賞。空調事業部一廠的訂單執行經理吳希紅說:“戴弋這個小姑娘,工作非常認真。她一發現問題就一直盯著,直到把問題解決為止!”

一個人成功與否,在於他是否做什麼都力求做到最好。無論從事什麼工作,執行什麼任務,都不應輕率疏忽,滿足現狀;要對工作心懷感激,在工作中能做到最好,就會做到最好。

英國著名藝術評論家羅斯金說:“來到這個世界上,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隻要有一顆真誠感恩的心,每個人都能將工作做到盡善盡美,從而從中體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不論你的報酬是高還是低,不論你的成就是大是小,你都應該建立並保持這種良好的心態和追求。永遠不要對自己說“我做得夠好了”,因為,企業需要的是最優秀的執行者。

最後,執行過程中,適時提出優化執行的建議。作為員工,在執行工作時,向企業提出合理化建議,能夠不斷提高執行力,體現對執行的高度負責,自然也就更容易得到老板的信任。

心懷感恩,服從命令

任何執行都必須從服從命令開始。任何一個企業的員工都必須服從上級的安排,就如同軍人必須服從長官的指揮一樣。沒有服從,執行就會失去方向;沒有服從,執行就會亂套;沒有服從,企業就不可能達到既定的目標。

一次,TCL公司決定撤出某型號機器,所有的店麵都接到在規定日期內完成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