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感恩在於盡心盡責(2 / 3)

一位壽險公司業務員參加工作前過著極為普通的生活。加入壽險公司後,他很努力,規定自己每個月訪問100位客人。他總有一些機會接觸到大人物——大多是公司總經理級人物,於是他想方設法抓住這些大客戶。每次拜訪這些大人物之後,業績總是遠比拜訪那些小客戶要好得多。

一個窮酸小子就這樣成了職場成功人士,他成功地贏得了老板的青睞。於是,他開始不那麼拚命了。盡管他完全有能力去說服更多的大客戶購買他的保險,但由於他不常去拜訪客戶,所以一年內,他隻談成了兩三筆大生意。然而,他還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一年後,他的名字從公司光榮榜移到了即將被裁的名單中。

由此可見,要想在職場中長期生存,就要不斷提升自己,永不滿足現狀。不思進取的員工不但得不到發展,反而遲早會在日益激烈的工作競爭中被淘汰。

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中,即使沒有狂風大浪,你所處的境況也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安於現狀隻能是一相情願的夢想。因此,你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主動變化,在“現狀”變化之前就做好準備,如果等“現狀”變化了你再改變,那一切都晚了。

皮克斯是一個凡事力求做到最好的人。上學時,他每次考試都能拿到年級第一;工作後,他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盡管這樣,皮克斯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有些地方還可以再改進一些。

皮克斯凡事力求完美的態度引起了總裁的注意,他問皮克斯為什麼對自己這麼嚴格。皮克斯說:“隻有這樣,才能將自身的潛能挖掘出來。”後來,皮克斯成了總裁的秘書。

從皮克斯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成功與否在於他是否做什麼都力求最好。成功者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不會輕率疏忽,滿足現狀。相反,他會在工作中以最高的規格要求自己,力求做到最到位。對於老板來說,這樣的員工才是最有價值的員工。對員工自己來說,隻有這樣才是一個真正心懷感恩的員工。

滿足現狀的員工在接受任務時,習慣說:“要求太高了!”即使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也可能這麼叫嚷,他們希望要求越低越好。

當任務完成得不理想時,他們又習慣說:“已經做得夠好的了。”

工作上的追求應該是永無止境的,習慣於說“已經做得夠好的了”的人,他的職業前景不會很樂觀,主要的原因是:

第一,老板會認為你不求上進。

第二,老板會認為你是一個缺乏責任心的人。

第三,老板一旦發現你工作中有問題,他就會覺得你在敷衍他,甚至欺騙他。

即使你真的覺得做得不錯了,也不要宣稱做得夠好了。與其說“我已經做得夠好了”,還不如說“我做得還不夠完美”。感恩的員工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不會輕率疏忽,滿足於“尚可”的現狀。

勇於擔當,做善於補位的員工

補位是足球運動戰術術語,是比賽中集體防守的一種配合方法,指防守中本隊一個隊員被對手突破時,另一隊員前去封堵。其實不管是足球運動中的補位還是工作中的補位,都是一種主動執行意識的體現。

在企業中,職能的閑置或重疊,分工沒有落實好,都會導致缺位、錯位的現象。在工作中,如果有一名員工缺位,那麼就很有可能帶來等待、停滯等現象,這樣就會降低工作效率,影響工作業績。其實,很多組織做事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個別人的缺位,一旦某個環節出現脫位,企業效率自然上不去。所以,企業要提高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需要每一名員工積極補位。一個人隻有在工作中具有積極補位的意識,才可能走向卓越。

江濤是一家合資公司的普通職員,他的工作十分簡單,負責收發和傳送文件。當公司裏出現一些突發的事情時,其他員工總是推三阻四,不願去做,而江濤這個時候能夠像一個候補隊員一樣及時補上去。因為他願意多做事,從來不叫苦叫累,事情完成得也很好,所以對他的指派也越來越多。有些本來不在他的工作範圍內的事,也常常會派給他。

有些同事開始笑他,說他在被老板耍,幹那麼多事也不增加薪水。可是,江濤對這樣的議論絲毫不放在心上。他認為雜事多,自己也就有更多的學習機會,能夠得到更多的鍛煉。至於薪水,等到自己有更多的經驗時,自然也會增加。

後來,老板注意到了他,對於他的工作表現十分欣賞。江濤接手的工作越來越多,也漸漸變成一些更為重要的工作。當公司需要派人去拜訪重要客戶或者是參加重要談判時,他總是老板的第一人選。後來,公司成功上市,而江濤則以董事會秘書的身份成為公司的一個重要員工。

江濤的故事告訴我們,對於員工來說,掌握的個人資源和工作資源越多,對於自己的提升也就越有利。所以,多做一些工作,有補位意識是提高你的工作地位的重要條件。

能夠在關鍵時候擔當責任,使這位工人獲得提升的機會。在工作中,選擇主動擔當,還是選擇推諉,體現了一個人的生活和工作態度。一個具有敬業精神、能夠主動去做公司需要他做的事的員工,會主動擔當自己的責任,不會敷衍,更不會推諉。

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都是在為將來做準備,隻有樹立補位意識,才能夠把每一份工作都當做是鍛煉自己的機會,從而為明天的成功積累更多的資本。

每個公司都會出現一些無人負責的事情,這時就需要員工有一種補位意識,多做一些事情。做的事情越多,你的地位越重要,掌握的個人資源和工作資源也就越多,情形對自己就越有利。另外,要把握住工作中的機遇,我們不能被動等待上級指派任務,而是應當積極思考,及時發現工作中的漏洞,想他人所未想,這樣你才能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為自己的成長贏得機遇。當今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即使企業分工十分明確,也會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此時,從員工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這些工作,可以判斷出員工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

有的員工認為那些無人負責的事和自己的工作職責無關,即使是一件隨手可以做好的小事也不屑為之;而有的員工則能夠把這些事看做鍛煉自己的機會,主動去做,並且能夠腳踏實地做好。最終,前者仍然平庸,而後者贏得了成功的機會,成為促進公司發展的得力幹將。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並不是每個人的工作職責都能夠清楚明確地劃分出來,負責的員工會在工作需要的時候,及時地補充到需要自己的崗位上去,保證整項工作的順利進行。而那些毫無負責精神的員工往往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坐視不管。這類員工不但不能夠承擔那些沒有準確定位的工作職責,甚至在自己的工作中也會缺位,從而對企業造成不利影響。在任何企業中,不懂得及時補位的員工都不會受老板重視,也不會取得良好的個人發展。

員工應該在認識這些方麵的基礎上主動增強補位意識:

1.“補位”不是越權越崗,而是積極主動地做對工作有益的事,從不計較是否自己應該做的,或者說是否在自己的責任範圍。

2.在工作中能夠主動“補位”就是進位,就是在為企業“補漏”,就是在為自己補功;能夠主動“補位”,不僅會給自己找到更多的學習機會,更能為自己的未來探索出更多的生存和發展道路。

3.主動“補位”是對自己職責的“補充”,是一個員工的職責所在,是一種為了避免企業損失作出重大貢獻的默默奉獻的精神,需要員工更積極、主動地為企業承擔起更多的工作和責任。

4.主動“補位”是企業最需要的一種積極工作精神,是老板最希望員工保持的工作態度,是員工見效最快的進步方法。

人在職場,不但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而且還要善於補位,隻要是關係公司利益的事務,就應該把它做好。

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實幹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應該經常自問“我還能為公司做什麼”,不能隻因循守舊地重複做毫無挑戰性的工作,應多想想除了做好手頭上的工作,還能夠為公司承擔什麼責任。身為員工,我們每天哪怕多做一點點,工作都會得到改觀,“不可能”做完的工作也可能完成。同時,一個人承擔的責任越多、越大,他對公司的價值也就越大。

作為中國保健按摩創始人,於誌遠在任何場合都不避諱自己的“出身”—— “30年前,我是北京崇文區鮮魚口浴池的搓澡工人”。作為一名搓澡工,他曾飽嚐被人看不起的滋味。當他剛入這個行當的時候,自己也看不起這樣的職業,工作一度懈怠。有位平時很看重他的領導看到後說:“你這是不安心服務工作。”領導的話激勵了於誌遠,他決定從一名搓澡工做起,在這個別人看不起的崗位上幹出個樣兒出來,給領導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