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才能盡責,負責才能心安
懂得感恩的人,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並勇敢地扛起它。人可以不偉大,人也可以清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放棄肩上的責任,扛著它,就是扛著自己生命的信念。
家庭需要我們負責,因為責任讓家庭充滿愛;社會需要我們負責,因為責任能夠讓社會平安、穩健地發展;企業需要我們責任,因為責任讓企業更有凝聚力、戰鬥力和競爭力。無論一個人擔任何種職務,做什麼樣的工作,他都應該懂得感恩,要對其他人負責任,這是社會法則,也是道德法則,還是心靈法則。正是這份感恩和責任,讓我們在困難時能夠堅持,讓我們在成功時保持冷靜,讓我們在絕望時懂得不放棄,因為我們的努力和堅持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還為了別人。
感恩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情懷,同時也是人生邁向成功的保證。而盡責是一種鄭重的責任感,更是一種對生活的負責。隻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以負責的態度麵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因為隻有負責才能讓他們心安。
以感恩和負責的態度對待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並把它當成使命,你就能發掘出自己特有的能力,即使是煩悶、枯燥的工作,你也能從中感受到價值,而在完成使命的同時,你的人生也會大放光彩。
199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程軍榮,被招進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工廠,成為一名工人。
從農民到工人,程軍榮的感恩溢於言表,由此倍加珍惜自己的崗位,一心做好自己的裝卸工作。裝卸產品是力氣活,幾次搬運就氣喘籲籲,有的人就把產品扔到車上或指定地方,他則堅持輕搬輕放,別人幹完活走了,他總是拿把掃帚將周圍清掃幹淨。當時並沒有人要求他這樣做,但他認為這些都是自己分內的工作,應該把它幹好。
2004年,車間接到一批軍品球型螺母和螺圈的加工任務,精度要求非常高,球麵配合隻允許三絲的公差,而且是硬度高、黏性大的特殊型號不鏽鋼材料,其加工難度可想而知。程軍榮從車間領導的手裏接過圖紙,憑經驗,他一眼認定這批任務必須在數控車床上進行加工。當時,這批任務很急,外購專用刀具根本來不及,他決定再次接受挑戰,自己手工磨製專用刀具。在一些人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那些天,他幾乎是整天站在砂輪邊,一邊磨刀一邊琢磨,一天下來連鼻孔都是黑的,雙腿像灌滿了鉛般沉重。值得欣慰的是,他憑借鍥而不舍的毅力磨製出了完全達到切削要求的專用刀具,圓滿完成了任務,及時保障了部隊的需求。
工廠改變了程軍榮的人生。多年來,程軍榮在自己的崗位上,刻苦鑽研、認真負責,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加工技術難題,成為工廠最年輕的工人技師。2008年,程軍榮光榮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一個文化程度並不高的工人,對工作心懷感恩,踏實負責地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工作,繼而舞出了一段屬於自己的華章。
熱愛工作的人懂得,工作不僅僅是滿足自己生存的需要,也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它使人振作、充實、有活力、有朝氣。古人堅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勤勤懇懇地把工作做好,把它當做與生命意義密切相關的問題來看待。也正是如此,盡責的人一生都綻放著活力和光彩。
負責是一種自覺自發的行為。竭盡全力把工作做好是你應有的行為,不需任何理由與讚美。在工作中安身立命,在盡責中心安,這是一個人對自己、對社會負責的具體體現。
履行職責是發自內心的感恩表現
企業是由個人組成的,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利益。企業裏的每一個人都承載著企業生死存亡、成敗興衰的責任,因此,無論職位高低都必須具有很強的責任感。進一步歸結起來,責任感來自於感恩之心。
在一些企業中,之所以有不少員工沒有盡心盡力工作的精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將工作當成一件養家糊口的、不得不從事的差事,談不上什麼榮譽感和使命感。對於能夠參與這份工作,沒有心存感恩,那麼必然衍生不負責任的工作態度,因為,他始終沒有給自己找到一個認真負責的理由。
心存感恩的人則完全不同,他們把工作看成一種恩典,一種饋贈。因為接受了恩惠而感恩,所以更加負責任,從而可以使身邊的人感受到他們負責而帶來的成果。他們在感恩——負責——感恩這樣的良性循環中,對工作充滿愛,從而營造出和諧、美好的氛圍。這樣的人,往往對於升職加薪不抱太多的奢望和苛求,但是又往往無求自得,成為職場中真正的勝利者。
李剛是一家大型滑雪娛樂公司的普通修理工,也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做什麼事情都盡心盡力。這家滑雪娛樂公司是全國首家引進人工造雪機,能在坡地上造雪的大型滑雪娛樂公司。
有一天深夜,李剛出去巡夜,看見有一台造雪機噴出的全是水,而不是雪。知道是造雪機的水量控製開關和水泵水壓開關因為不協調而出現了這種毛病,他趕忙跑到水泵坑邊,用手電筒一照,發現坑裏的水快漫到動力電源的開關口,若不趕快行動,將會發生動力電纜短路的問題,這種情況會給公司帶來重大損失,甚至可能傷及許多人的性命。
在這種情況下,他不顧個人安危,跳入水泵坑中,控製住了水泵閥門,又穿著全身是水的衣服,把坑裏的水排盡,重新啟動造雪機開始造雪。當許多同事趕過來幫忙的時候,他已經把問題處理妥當。這時候,他已經渾身顫抖得走不動路,老板聞訊,連夜把他送入了醫院,他才不至於落下身體上的傷殘。
他的英勇行動為公司減少了大量的損失,他因此受到了公司的表揚和嘉獎。
事實證明,對於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來說,履行責任隻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每一個員工都有義務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這是發自內心的感恩,也隻有這種員工才能夠得到企業的信任,才能夠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感恩就意味著責任,沒有責任感的學生是不懂感恩的學生,沒有責任感的老師是不懂感恩的老師,沒有責任感的員工是不懂感恩的員工。感恩讓人的內心萌生責任意識,責任意識讓每一個人表現得更加卓越。
李岩是一家小銀行的部門經理。一天,主管人力資源的副總找他談話,打算交給他一項任務。原來,有一位部門經理突然辭職,留下很多需要緊急處理的工作,副總已經和其他兩位部門經理談過此事,但這兩位經理都以各種理由委婉拒絕了。
原來,平日工作已經有點吃不消,現在再接受額外的工作,實在太過勞累。況且,這家小銀行的部門事務瑣碎而繁雜,薪水低不說,還要常常加班。
於是,副總隻好問李岩能否暫時接管這一工作。實際上,李岩也很為難,但是,他覺得既然副總信任自己,自己就應該對得起這份信任,盡力去做好。於是,他同意接管那個部門的工作,並保證盡最大努力來完成。
一整天,李岩都忙得不可開交。下班後他冷靜下來,認真思考應該怎樣提高工作效率,怎樣在同一時間裏完成兩份工作。他很快就製訂了方案,第二天就采取了行動。比如,他與秘書約定:把下屬彙報工作集中安排在某一個時間;把所有的拜訪活動都安排在另一個時間;除非緊急而重要的電話,所有的電話都集中安排在某一個時間回複,等等。這樣,他的工作效率就有了明顯的提高,將兩個部門的工作都處理得很好。
兩個月後,銀行的老總決定把兩個部門合並為一個部門,全部由李岩負責,並且給他大幅度加薪,因為老總知道隻有李岩這樣的人才能擔當重任。
經理信任李岩,李岩心懷感激,並盡心盡責,以實際行動來報答領導的信任。很多人羨慕別人的地位,嫉妒別人的高薪,卻不問自己為工作付出了什麼?自己的工作做得怎麼樣?沒有感恩的工作態度,沒有負責的工作精神,即便身邊有機遇,你也可能無法發現。
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員工會把個人得失看淡,而將精力放在應盡的責任上。責任就像一根繩子,拉住放任的心,歸入正位。沒有責任的人生是最危險的人生,也是最痛苦的人生。人生因責任而充實,因責任而幸福。
因為我們感恩,所以負責,因為別人負責,所以我們感恩。
不要滿足於“尚可”的工作
一個對工作心懷感恩的員工,勢必是一個不會滿足於“尚可”狀態的員工,這樣的員工將感恩代為動力,永遠都在追求更好的工作結果。美國富蘭克林人壽保險公司前總經理貝克曾經這樣告誡他的員工:“我勸你們要永不滿足。這個不滿足的含義是指上進心的不滿足。這個不滿足在世界的曆史中已經促成了很多真正的進步和改革。我希望你們絕不要滿足,我希望你們永遠迫切地感到不僅需要改進和提高你們自己,而且需要改進和提高你們周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