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禦波:海上探險與航海佳話14(2 / 3)

馬可·波羅:帶給西方的美夢

1. 馬可·波羅的遊記

馬可·波羅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出身於威尼斯商人家庭,其父親和叔父是有地位的富商,一向在近東經商。1260年,他們遷往伏爾加河流域蒙古帝國西部的拔都汗國經商,後又向東方旅行,1265年到達蒙古旁國夏都——上都(今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西北),與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友誼,並被任命為大汗特使,訪問羅馬教皇。1269年回到威尼斯,馬可·波羅時年15歲。1271年波羅兄弟第二次旅行東方,馬可·波羅隨同啟程。1272年上半年,經土耳其東部,穿過伊朗北部,進入阿富汗國境,1年後離開阿富汗。攀登帕米爾高原,進入今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喀什,走上絲綢之路。1275年再次抵達上都,向忽必烈大汗遞交教皇的書信。在此後的16~17年中留在蒙古國,受到蒙古皇帝的尊敬和重用,經常派他出巡。到過中國的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許多名城。

1292年,蒙古國公主闊闊真下嫁給波斯的伊兒汗為王後,波羅一家奉命護送。由14艘桅帆船組成的出嫁船隊,從當時天下第一大港泉州港出發,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向目的地進發。經過2年2個月,船隊終於到達波斯(今伊朗)呼羅州。馬可·波羅完成護送使命之後,又繼續西行,於1295年的冬天回到了闊別25年的故鄉威尼斯。此時,故鄉親友以為他們早已不在人世,馬可·波羅成了當時的傳奇人物。

威尼斯有多少個島組成

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裏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主建於離岸4千米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

1298年,威尼斯與熱那亞發生戰爭,馬可·波羅出資造了1艘戰艦,並親自擔任艦長參加戰鬥。威尼斯艦隊大敗,馬可·波羅被俘,被關押到陰森的監獄。在獄中他對東方20多年的神奇生活很留戀,當時的另一囚犯作家魯斯蒂恰諾根據他的口述,寫成了《馬可·波羅遊記》,沒想到這部書成了世界一大奇書,對溝通東西方文化和以後新航線的開辟均有巨大影響。也是13~14世紀的歐洲人認識東方世界最有價值的書,它整整影響了幾代歐洲人對神秘東方的了解。歐洲的探險家枕邊幾乎都放著這部書。

《馬可·波羅遊記》對歐洲人的最大誘惑力便是書中將東方描繪成黃金遍地、珠寶成堆的神奇世界。這就刺激了幾代航海探險家要探索通向東方世界的航線,成了他們尋找黃金遍地、珠寶成堆的神奇世界的強大動力。哥倫布是受這本書誘惑的第一位探險家。

因此,後來史學家在研究航海曆史時,發現許多探險家都受《馬可·波羅遊記》的影響,盡管這部書在地理知識方麵有許多錯誤,但它給了航海家們一種誘惑力,神秘東方成了歐洲探險家們爭先恐後要見到的聖地。而神話般的東方世界,是馬可·波羅描繪出來的,因此,他也成了刺激航海事業發展的有功之臣。

2. 是否來華觀點各異

《馬可·波羅遊記》中最大的疑點是“襄陽獻炮說”和“揚州總管說”。

馬可·波羅在《遊記》中寫道:蒙古大軍攻打軍事重鎮襄陽城,遭到強烈抵抗,因而久攻不下。馬可·波羅便獻計說:有一種武器,威力非凡,裝置好後,便可向城上守軍發射大石。蒙古軍采用了他的建議,製造了這種“拋石機”,結果一舉拿下了襄陽城。